朱瞻基去世后,太后想立襄王而不立朱祁镇?细看史料,这不太可能

丰丰谈历史 2024-02-28 11:10:09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初三,在位10年的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于乾清宫,年仅37岁。

而他的长子朱祁镇,按照明朝的算法,只有9岁,按照今天的算法,则刚过7周岁生日两个月,还在上小学一年级。

这么小的孩子,真的能坐稳天下吗?

一时之间,朝堂之上人心浮动。宫里纷纷传言,张太后想立自己的幼子襄王朱瞻墡为新皇帝。

直到张太后带着太子朱祁镇来到乾清宫,在众臣面前流着眼泪,指着朱祁镇说:此新天子也。传言才平息下来。

《明史》:太后趣召诸大臣至干清宫,指太子泣曰:“此新天子也。”君臣呼万岁,浮言乃息。

大臣们开始准备朱祁镇登基事宜。

那么,太后想立襄王的传言,是怎么回事呢?朱祁镇真的差点与皇位失之交臂吗?

01、太后有没有可能立襄王为新皇帝?

在先帝驾崩、太子年幼的情况下,人们出于“国赖长君”的考虑,想到太后可能会考虑年长的儿子,而不是年幼的太子,这乍看之下,无可厚非。

但是我们细读史书,却可以发现,这个传言有诸多诡异之处。

其一,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太子年幼并不是问题。

朱瞻基去世的时候,嫡长子继承制已经实施了2000多年。

在这2000多年间,继承人年幼的案例,比比皆是。

但是,以太子年幼为由,不让先帝的儿子继位,而让先帝的兄弟继位,这样的先例却并不多,且基本出现在特殊时期。

例如,宋太祖赵匡胤去世之后,明明有儿子,但继承皇位的却是赵匡胤的弟弟赵光义。这是因为,当时宋朝建立不久,五代十国“兵强马壮者为天子”的遗风还在,赵匡胤担心儿子守不住基业,这才让弟弟当自己的继承人。

孙策传位给孙权,而不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也是因为当初江东正在草创时期,又正值乱世,他的儿子年纪太小,守不住基业。

在太平时期,我们基本上看不到皇帝在有儿子的情况下,传位给弟弟的先例。

我们再来看看朱瞻基驾崩之时,明朝的情况。

当时,明朝已经建立60多年,江山稳固。

朱瞻基在位时期,又一手缔造了“仁宣之治”的黄金时期,天下太平。

朱瞻基活着的时候,还开创性地建立了内阁和司礼监相互制衡的制度,大大降低了皇帝的工作量。

在这种情况下,莫说按照明朝人的算法,太子朱祁镇已经9岁了,即将可以出阁读书,就算朱祁镇只有9个月大,也能坐稳江山。

历史上有过很多幼主登基的案例,只要不是特殊时期,也基本上没有出过太大的乱子。

所以,朱瞻基去世之后,太子朱祁镇继位,是天经地义的事。

张太后没有必要改立成年的藩王为帝。

而且,这个口子一开,也就意味着,今后的明朝,在太子年幼的情况下,可以不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那么,多大年纪才算年幼呢?

太子朱祁镇9岁,因为年幼而不得继位。那之后,假如皇帝的驾崩的时候,太子10岁能不能继位?11岁能不能继位?15岁能不能继位?

一旦开了这个先例,明朝后面的皇位继承将会乱套。

张太后不会那么目光短浅。

其二,就算张太后要立自己的儿子为帝,也轮不到襄王。

退一万步说,张太后就是担心朱祁镇年纪太小,坐不稳江山,就是想为明朝立一个年长可靠的皇帝,那人选也不该是襄王。

毕竟,襄王朱瞻墡是明仁宗朱高炽的第5个儿子,是张太后的第3个儿子。

张太后的次子,越王朱瞻墉,尚在人世。

就算排除掉朱瞻基两个年幼的儿子,越王的继承顺位,也在襄王之前。

而且,襄王早已到封地就藩多年。他的封地在湖南,离北京天遥地远。

而越王一直没有就藩,而是留在京城做备胎,防止朱瞻基仅有的两个年幼儿子长不大。毕竟明朝的孩子夭折的概率相当大。

所以,无论是从继承顺位考虑,还是从距离考虑,张太后就算想立自己年长的儿子为新皇帝,也该是立越王,而不该立襄王。

这个张太后想立襄王的传言,实在是太不合理了。

02、为什么会有太后想立襄王的传言?

既然张太后想立襄王这个传言,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经不起推敲,那为什么宫里还会有这个传言呢?

我大胆猜测,这个传言可能是张太后刻意放出来,好用来否认的。

虽然在嫡长子继承制下,幼主登基实在不是什么新鲜事,且明朝当时江山稳固、天下太平,并不是非要年长的皇帝才能坐稳江山。

但朱祁镇毕竟是明朝建立60多年来,第一个未成年的皇帝。

在此之前,明朝最年轻的皇帝,是朱允炆。他登上皇位的时候,还不到22岁。

而朱允炆的结局,我们都知道了。他太过年轻冲动,削藩过度,最终被自己的四叔朱棣篡夺了江山。

所以,我想,以明朝当时无内忧、无外患、盛世太平的局面,虽然朱祁镇坐不稳江山的可能性很小,但还是有不少人表现出了朱祁镇年幼的忧虑。

经历过大风大浪的张太后,意识到了这一点。她需要给朱祁镇继位,添加一个强有力的支撑,消除掉部分人对幼主登基的抵触心理。

那么,张太后能怎么办呢?

鲁迅曾经说过,如果你想开一扇窗,那么你不能对大家说,你要开一扇窗。你要先说,你想把屋顶给拆了。这么一来,开一扇窗就变得容易接受,甚至变成了一个很好的选择了。

襄王继位的传言,正是起到了这个作用。

前文我们说过,就算张太后不想立朱瞻基的儿子为新任皇帝,那么她的选择,也该是她一直留守在京城的次子越王,而不是远在湖南的襄王。

她若是提议越王继位,可能担心朱祁镇年纪太小的人,还会犹豫一下,但她若提议襄王继位,大臣们基本上要坚决反对的。

有了襄王这个看起来实在离谱的人选做对比, 朱祁镇年纪虽小,但至少是正统继承人,让他继位,比让襄王登基强多了。

所以,根据明史记载,当张太后出现在乾清宫,指着朱祁镇说这是新天子,打破襄王继位的传言时,群臣的反应是“君臣呼万岁”,大臣们都非常高兴。

此时,他们关于朱祁镇年幼的担心,早就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正是张太后想要的结果。

当然,这一切只是我的个人猜测。

这个传言的真相,史书上并没有记载。

那么,你觉得这个猜测有没有道理呢?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