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关于国徽的设计有很多不同的方案,但是最初的方案,却都受到了林徽因的强烈反对,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1949年,解放战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全国上下,都开始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准备,而所有的准备事项中,国徽的设计就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件事。
毕竟国徽可是代表着新中国的形象,不但要把所有为新中国建立呕心沥血的人们囊括在其中,还得端庄大气,能够代表中国文化。
而当时,距离清朝灭亡不过短短三十多年,因此,很多人的思想还是受到清朝文化的影响,所以在设计国徽的时候,大多数的方案都沿用了清朝时期盛行的康乾线条。
顾名思义,所谓的康乾线条是一种流行于清朝康熙到乾隆年间的一种绘画风格,这种风格以复杂见长。
比如我们现在能够看到的很多清朝时期的瓷器,就是这种线条的典型产物,例如清朝中期的瓷瓶,上面会用诸多粗细不一的线条,组成复杂的花纹,最常见的就是白胚蓝纹的瓷瓶。
这样的设计语言,优点很明显,那就是形成的花纹非常复杂且唯美,能够体现出我国工匠高超的美术工艺,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那就是不够大气。
事实上,以康乾线条为主要特征的瓷器往往都脱离不开这样几个形容词,那就是精巧,细致,如果是用于瓷器,织物,刺绣等工艺品上,确实是上佳之选。
但是对于国徽而言,就显得不够庄重了,说的直白点就是,有点小家子气。
因此,林徽因对于人们使用康乾线条来设计国徽颇为不满,给予了强烈反对。
事实上,林徽因给出的反对意见,可不止是针对艺术风格来说的。
除了刚才说到的艺术风格的问题之外,林徽因反对的另一个因素,站位则明显更高。
众所周知,清朝是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我国封建集权最为登峰造极的一个王朝,在清朝,皇权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人民的权力相应的也就被极端的压缩。
虽然清朝有所谓的康乾盛世,但是稍微了解历史的人都知道,所谓的康乾盛世,史学界的看法可是相当不统一。
比如康熙末年,黄河流域发洪水,面对严峻的灾情,国库中竟然拨不出银子和钱粮来赈灾,清廷之穷困可见一斑,而康熙已经是清朝历史上最为杰出的皇帝之一了。
虽然经历了雍正朝,清朝国库充盈了不少,但是雍正仅仅在位13年就驾崩了,而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则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主。
秉承着父亲雍正遗留的财产,乾隆登基之后,开局相当顺风顺水,但也正是这种顺风顺水的局面,让乾隆根本就像他的父亲那般励精图治,勇于改革,而是坐吃山空。
到了乾隆中期之后,国家的衰败之像已经初步显露,类似于白莲教等地方起义已经开始在逐步发展,而且乾隆末期,宠信奸臣和珅,也成了后世人们演义的题材之一。
甚至在嘉庆皇帝登基时,有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由此可见,所谓的康乾盛世,之所以在史学界颇有异议,正是因为康熙乾隆两朝其实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富裕。
再者,清朝也是文字狱最为猖獗的一个朝代,康雍乾三朝均有文字狱的事情发生。
无数文人因言获罪,甚至为了打击文人,对各类文章,诗词,鸡蛋里挑骨头,曲解和过度解读的事情不时发生,对我国的文化造成了相当严重的打击。
此外,清朝还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朝代,清朝在立国之初,就开展了海禁,坚决杜绝与国外的经济文化交流。
但事实上,清朝的皇室和贵族,却并非对外界一无所知。
清朝初期,西学东渐的风头很盛,比如南怀仁,就是康熙年间非常著名的外国学者,他不但给我国带来了近代的科技,算数,医学知识,还与康熙皇帝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而且康熙皇帝是懂一些微积分的,虽然其水平究竟几何并不清楚,但可以看到,清朝皇室对于近代科技是有一定认知的。
在明知道西方社会已经出现巨大变革的前提下,清朝仍旧坚守闭关锁国政策,这是导致我国近代历史大大落后于世界主流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此可知,面对这样一个负面评价颇多的朝代,沿用其设计语言来代表新中国的国家形象,显然是不妥当的。
可以说,林徽因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已经是相当深入了。
林徽因反对国徽使用康乾线条,原因无非有三,其一是从审美的角度说不够庄重;
其二是清朝是一个负面评价过多的朝代,使用其设计语言不合时宜;其三是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朝代,并不能代表以汉族为主体的新中国。
那么在林徽因的主张里,到底什么样的设计才更符合新中国的形象呢?
事实上,林徽因用这样一个案例,透彻的说明了这一点,她说:“到霍去病墓前去看看。“
霍去病是汉代的大将军,也可以说是天之骄子,年轻有为,他18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带兵打仗了,短短几年的时间,就把匈奴杀的闻风丧胆,平定了汉朝的北疆。
想想看,大多数人在这个年纪里,别说是建立不世奇功,就算是想要自食其力都还困难的很,由此可知,霍去病真的是天纵奇才,天生带兵打仗的好材料。
只不过,天妒英才,霍去病去世的时候年仅24岁,因此,霍去病在历史上也是一个传奇。
当然,说到霍去病墓,还是要从霍去病墓的艺术层面进行分析,到底与后世的康乾线条有什么不一样?
霍去病时代,人们更喜欢用的线条被称作汉唐线条,汉唐线条的特征有两个,第一个是喜欢用较粗的线条装饰,第二个图形简单。
例如著名的汉代长乐未央瓦当,就是汉唐线条的典型特征,所谓瓦当是瓦桶前端的遮挡,所以上面往往会使用线条做装饰。
汉代瓦当往往使用寥寥几笔描绘出麒麟,仙兽等动物的形态,或者对称的图案,虽然相较于后世的康乾线条缺少灵动之美,但却多了古朴,庄重和大气的成分。
包括霍去病墓中的很多雕塑,也呈现了古朴,庄重和大气的成分,例如其中的战马,显得壮实和彪悍。
显然,作为国徽,尤其是我国这样一个大国的国徽,自然应该以庄重大气的风格为主,更为重要的是,汉唐时期也是我国历史上最为强盛的一个时期。
如果说清朝的历史是丧权辱国的历史,那么汉唐时期就是威名远播的时代,例如我国的主体民族汉族,就是从汉朝延续而来的,而在海外著名的唐人街则是从唐朝遗留至今。
很显然,国徽理应包含我国传统文化的成分,自然而然使用汉唐线条更为贴切。
由此可见,林徽因对于国徽设计的看法立意相当高远,她不但从艺术上给予了正确的分析,也从文化含义上进行了深度解析,正因为林徽因等人的强烈坚持,我们才看到了最终这一版富含深意国徽样貌。
作为国家的象征,民族的代表,一丝一毫都马虎不得,林徽因等人在其中凝聚的心血,可见一斑,汉唐线条虽然简朴,但却饱含着磅礴之气,以此作为新中国的代表,才能彰显大国风范,寓意强国的希望!
支持汉唐
康乾不是盛世,是文明倒退,文字狱大兴还能文明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