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满族入主中原后,没努力生孩子形成人口优势,有何难言之隐

咪西米西 2023-08-02 15:14:46

在历史上,元、清都极为特殊。

——虽然这两个封建王朝给后世中国带来了深远影响,但它们却都是外面的民族入主中原,然后形成的新政权,和以往传统中原政权有很大区别。

也正因如此,所以政权虽然前期打遍天下无敌手,可人口却在王朝内占比极小。

例如元朝建国初期,蒙古人口大约不过100来万,而汉人、南人加起来有7000多万,另外还有100万色目人。

至于清朝则更少,清军入关的时候,在其人口大约为55.35万人,其中满八旗人口,不过28.71万人,而它所征服的大明王朝却有上亿的人口,其比例悬殊到了恐怖的地步。

在如此悬殊的人口比例下,统治阶级都害怕自己被推翻,因此元、清都执行了较为极端的民族政策。

例如,都严厉防范汉人,并且试图与汉人进行种族隔离。

在这些错误政策的诱导下,两朝虽然朝着民族融合的道路前进,可是发展却越来越畸形,到最后两国都在民族平等的大旗下被推翻。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两个王朝的问题都牵涉到人口,为何他们不积极鼓励本族人口增长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得明确给出答案:两个王朝都努力了,可惜却没什么效果,缘由很无奈,我们将一一解析。

一、人口比重和增长速度

这里提一个问题,到底是游牧民族的人口增长速度快,还是农耕民族的增长速度快?

——有一点,古代史教授可以给出明确答复:必然是农耕民族的速度快。

原因很简单,游牧民族长期迁徙,没有安居定家,因此没有所谓的“四世同堂”的概念。

而农耕民族则不同,他们更加主张人多力量大,讲究宗族观念和四世同堂,因此人口增长速度极为恐怖。

这一点可以对比匈奴帝国与汉帝国,虽然匈奴帝国版图甚至更大,可汉帝国有5000万人口,不客气的说,匈奴帝国连到汉朝的半数都勉强。

因此汉匈进行持续战争的时候,匈奴必败。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不改变游牧民族的习性,游牧民族再怎么生育,也绝不可能在人口增长方面超过同等数量的汉人。

除了生育能力以外,还有一个要命的“人口占比”。

就算皇帝哪天有妙招,使得游牧民族人口以指数级增长,但他们依旧无法扭转人口对比。

原因也不难理解,蒙古、满族占汉人人口的5?不到,想要追平汉族的人口,需要大量的时间积累,而且这种增速加速度还必须要保持不变。

但很明显,这种现象是不符合古代人口增长规律的。

毕竟即使是汉族也历经了几千年才增长到5000万,再历经千年才到一个亿。

人口增长不是技术爆炸,元朝和清朝也不过存在了200来年,他们想要突破古代人口极限,那无异于痴人说梦。

另外,汉族的人口也不是动态的,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汉族的人口都迎来过指数爆炸。

尤其是清朝的乾隆年间,人口几乎是翻倍式暴涨。

原本汉族人口处于“静态”,满族、蒙古族就已经追不赢了,再结合汉朝人口的爆炸,很明显这所谓的人口优势根本不可能到来,除非“三体人炸地球”,大家都归零还差不多......

二、王朝错误的民族政策

以上还只是数学算法,这第二点可就涉及到了实际内容。

一般而言,要快速增加一个民族人口,除了大力鼓励本民族人口进行生育以外,那自然也需要引入其他的民族人口。

——例如,招汉族人口入赘,大量迎娶汉族女性。

客观的说,作为统治阶级,少数民族政权大量与汉族女子通婚还是具有可行性的,甚至再分配的过程中,还具有相应的优势。

而且,这一做法也是短期快速提升人口的极佳手段,甚至说夸张一点,此举还能对汉族人口增长进行一定的制约。

1、清朝的一刀切处理

然而,聪明的统治者却做出了一个违背民意的决定——满汉不通婚。这一点,在封建制度达到顶峰的清朝诠释的最为妥帖。

根据史料记载:大概是在顺治皇帝时期,清朝政府就颁布了命令,严禁满族贵族满汉通婚,其主要的表现为,满族贵族不得与汉家民女结婚,甚至是纳妾。违者要照违制律治罪!

后来到乾隆年间,这项政策得到进一步加强,并且提出八旗女子不准外嫁。在这条法律下,不论是贵族还是普通八旗子弟,都曾经受到严重冲击。

例如乾隆49年,乾隆亲自判了一起案子,犯人是一名汉人,不过却娶了满族姑娘为妻,结果被乾隆重重处理,甚至还打算将犯人的妻女发配给别人当奴隶。

还有嘉庆25年,郡王绵志私自购买汉人之女为妾,结果居然被革去了郡王的头衔,这一事件闹得满城风雨。

对此,《辽阳县志》在追述满汉不准通婚的原因时载称:“顺治以来···满人与民人不交产、不结婚,意在保持生计及种族。”

其实面对如同汪洋大海一般的汉族人口,统治者必须要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在前期进行严格的民族分离是必要的。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统治民族完全可以娶汉家的女子,也可以招纳汉家的儿郎,如此既可以保证民族的独立性,又能确保人口增长,清朝统治者相当于是一刀切了。

2、元朝的畸形对待

除了清朝以外,其实元朝也差不多,元朝非常干脆的实行的四等民制度,第1等级是蒙古人,第2等级是色目人,第3等级是汉人,第4等级是南人。

不同的等级连刑事审判都不同,甚至汉人杀人得偿命,蒙古人杀人只需要赔钱。

更为夸张的是,一些零星资料还有过记载:蒙古人有所谓的“初夜权”,此举完全把蒙古和汉族隔离开来,根本不可能实现民族融合以及民族人口的快速增长。

3、优势建立不起来

如此一来,无论是满族,还是蒙古,都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本民族内部的循环来实现人口增长,这又陷入到了第一点提到的数学问题,满族和蒙古的人口优势永远都建不起来了。

以蒙古为例,在元朝的最巅峰时期,算上其他的四大汗国,蒙古人口达到了巅峰的2000万,但这之中还包括了大量的其他民族。

到了元朝末年,明面上蒙古人口其实已经不到1000万,虽然人口增长的大约10倍,但相比较于上亿的汉族人口,蒙古人还是无法建立起相对优势,连15?没到。

至于满族人则更惨,满族入关的时候大概有28.7万人,占整个在其人口的一半左右。

后来清朝建立起了绝对统治,除了京师的八旗以外,其他的驻防八旗散落在全国各地。根据清史稿的记载:京旗职官六 千六百八十人,兵丁十二万三百有九人。

经过学者的推算,京城八旗总人口为60余万。外派的各地八旗数量大体相当,全国各地的在旗人口大概也为60万。其中算上融入的汉族人,其八旗数量不过百万。

有康雍乾三代的努力,满族获得各种各样的特权,其发展也是比较迅速的,虽然为了震慑汉族,康雍前三代帝王都尽可能的模糊八旗的具体数字。

不过到了清朝末年,学术界一致的认为是满族人口不过500万,而且其中还掺杂了不少的汉族人口。

对此,孙中山先生曾在1904年指出:满族人口不过500万,而中国人口则不下四万万。

毫无疑问,满族在末年的时候比蒙古族还不如,其人口增长尚未至十倍,其人口比例的差距依旧大到需要几千年才能填平。

三、统治者被汉文化影响

除那糊涂的政策、令人绝望的人口比例以外,其实元、清两代的统治者也发生些许“变异”——以元朝为例,元朝统治者很快就接受汉文化,并且毫不克制的享用农耕文明带来的福利。

根据资料记载,元朝的统治阶层黄金家族继承了农耕文明的生育水平,他们子嗣数量庞多,而且撒向了全世界。在后来的数百年时间里,成吉思汗的子孙竟然遍布全球......

根据统计:在现代社会,大概有2000万人有成吉思汗的基因,可见其繁荣。

但正如前文所说,蒙古在鼎盛时期也不过2000万,如今全世界的蒙古族也不过1000万,黄金家族的人数都超过了蒙古整个种族,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讽刺。

简而言之,蒙古的统治早就已经超出了民族概念,他们虽然也在习惯上维持本民族的优势,建立起本民族的一等公民形象。

但是,黄金家族是统治者,统治者要做的是维护家族的优势,而不是整个民族的。

对于黄金家族而言,压迫汉人是压迫,压迫本民族也是压迫,毕竟那可不是民主社会,而是封建制与奴隶制交织的时代,剥削才是主流。

相比较于元朝统治者,清朝的统治者更上一层楼。

根据史料记载,清朝的皇帝们,尤其是康雍乾三代皇帝,他们基本将明朝的封制度完完整整的继承,而且还进行了大跨步的发展。

回看清朝的统治,虽然他们一直号召“满蒙共治”,但当年清朝对蒙古进行疯狂打压,而且不止一次对他们进行屠族——例如著名的墨北蒙古准准噶尔部落,几乎被杀干净了。

还有对自己本民族,虽然乾隆照顾这些本族人,可该收税该压迫的时候也是毫不吝啬。

详情可参考辽东的满族人,在清朝末年,辽东的满族已经被压迫到了要“逃旗”的地步。而能够逼得八旗大爷“逃旗”,不得不说,满族的首领颇有明末崇祯的“风范”。

从以上内容可得知,元、清两朝的统治者为了巩固统治自觉沿用了中原王朝的体系,而这种情形便使得他们从一个少数民族的领导人,变成了整个封建压迫机器的核心。

因此,他们的所作所为必然会以“压迫”为主,绝不可能不顾一切的去发展一个民族,即使这是他们的“根”。

毕竟,整个国家清朝都能卖掉,凭什么卖不了自己的族人?因为他们真正在乎的,只有爱新觉罗一姓而已,其他的又算得了什么。

——详情可参考慈禧太后。

也正是在这种逻辑下,统治者眼看着本族人口无法扩大,既不敢疯狂的去打压汉族人口增长(害怕汉族造反,推翻统治),也不忍心放弃剥削本族人的机会。

如此一来,本族人在中后期都过得很惨,又没有很好的继承汉族的种田技能,那人口怎么增长得起来?不倒退就算烧高香了......

四、人口增长到底依靠什么?

说了那么多,其实我们并不仅仅只想探讨元清两朝的人口增长,更关键的是要探讨人口增长到底依靠什么。

从上面的内容可以看出,人口的增长是需要人口流动性的,只有大量的人口流动,才能够快速的实现人口的增长。

如果本民族人口数量占绝对优势,那么这种增长可以实现最大化,例如法国当年引入外来人口就是一个案例。

——除了人口增长之外,生存环境其实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如上文所说,元朝和清朝的统治者都以剥削者自居,到后来使得本族人民都活不下去了,所以人口自然就很难增长起来。

适当的调整统治阶级的欲望,以及百姓的生存空间,无疑也是人口大爆炸的一个点。

最后则是观念问题。

为什么游牧民族生育能力远不如农耕民族?

就是因为游牧民族的传统就没有“四世同堂”的概念,就没有一个女人生十几个孩子的打算。当然,还因为游牧民族居无定所,没有一个稳定的家,自然就没有以家为依据的孩子们。

以清朝为例,八旗子弟虽然逐渐接受封建时期的汉文化,但却没有继承汉人的种田手艺,反而沉迷奢侈品消费,结果这人把精力都浪费到了妓女、大烟身上,人口自然也增长不起来。

总而言之,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一开始就注定要融入中华文明,这不是随便哪个统治者一个人就能改变的,这是由人口的基数所决定的,是强悍、先进的封建统治文化所决定的。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