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被黑人男友传染艾滋病的女大学生朱力亚,后来怎么样了?

诺斯罗普的笔记本 2024-07-24 02:43:16

2004年,以优异成绩考上武汉大学的朱力亚,不顾家人和同学的极力劝阻,毅然决然的与非洲黑人谈起了恋爱,甚至在热恋不久后,更是同居在了一起。

然而,令朱力亚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自己的黑人男友竟然感染了艾滋病,而她也被传染,确诊为艾滋病阳性。

那么,后来的朱力亚怎么样了?过上了怎样的生活?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邂逅异国爱情

1982年9月,朱力亚出生在陕西西安一个普通家庭,尽管父亲只是一名普通司机,母亲在家种菜,但他们对女儿的教育却格外重视。

凭借着父母的支持和自身的努力,朱力亚得以就读当地较好的学校,朱力亚也没有辜负父母的期望,最终更是凭借优异的成绩被保送至武汉大学。

从小,朱力亚就展现出与众不同的性格特点,她喜欢与人交谈,善于从交流中学习新知识,对新事物总是保持着浓厚的好奇心,这些特质为她日后的跨国恋情埋下了伏笔。

大学期间,朱力亚的英语成绩并不出色。然而,一位老师的无心玩笑却给了她灵感。

朱力亚的老师告诉她,曾经有个朋友找了了个外国男友后,英语水平突飞猛进。

这句话让朱力亚萌生了一个特别的想法,找一个“优质”的外国男友来提高英语水平。

这个想法虽然听起来有些异想天开,但命运的齿轮却在2002年9月12日悄然转动。

那天,朱力亚在一家店铺偶遇了来自巴哈马的留学生马浪。

由于语言障碍,马浪与店员发生了争执。机灵的朱力亚主动上前调解,化解了这场尴尬。

感激之余,马浪邀请朱力亚共进晚餐,虽然被婉拒,但两人还是交换了联系方式。

此后,朱力亚与马浪通过电话频繁交流,逐渐建立起深厚的友谊。

在交谈中,朱力亚了解到马浪今年27岁,是一名医学院研究生,马浪的学历背景、流利的英语以及独特的外貌气质都深深吸引了朱力亚。

随着交往的深入,两人之间的感情也在悄然升温。

不久后,两人约定再次见面看电影,这次约会成为了他们关系的转折点。

在电影院里,马浪向朱力亚表白,两人正式确立了恋爱关系,热恋中的马浪很快就提议与朱力亚同居,而朱力亚也几乎没有犹豫就同意了。

他们很快租了一套房子,开始了甜蜜的同居生活。

但当朱力亚的父母知道这件事之后,强烈反对女儿与一个非洲黑人交往,更别说同居了,他们担心文化差异会给女儿带来伤害,也担心这段关系会影响朱力亚的学业。

同时,朱力亚的室友们也对这段恋情持怀疑态度,认为发展得太快了。

面对来自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朱力亚却表现出了坚定的态度。

她相信自己的选择,也相信马浪是个值得信赖的人,朱力亚觉得,这不仅是一段恋情,更是一次提升自我、开拓视野的机会。

表面上,朱力亚和马浪的感情似乎甜蜜幸福。他们互相教授对方的母语,畅想美好的未来。然而,在这看似美好的爱情背后,一场危机正在悄然逼近,当时的朱力亚万全沉浸在恋爱的喜悦中,浑然不知即将面临的无底深渊。

男友突然不对劲

那是一个平凡的下午,朱力亚放学回到与马浪共同租住的小屋,却发现男友反常地没去上课,而是病恹恹地躺在床上。

出于关心,朱力亚提议就医,马浪欣然同意,这次就医似乎只是小事一桩,谁知竟是一场悲剧的开端。

一个月后,马浪的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了,持续的咳嗽和日渐消瘦的身体让朱力亚忧心忡忡。

她多次建议再去医院,但马浪总是以各种理由推脱,春节临近,朱力亚不得不独自回西安过年,心里却始终惦记着武汉的爱人。

好在寒假假期很快过去,但2004年春季开学后,马浪的病情已经十分严重。

这次,出乎意料朱力亚的是,一直拒绝就医的他突然提出要去北京做全面检查。

4月3日,带着所有私人物品的马浪踏上了北京之行,坚持独自前往,朱力亚目送爱人离开,心中充满不安。

然而,令朱力亚怎么也没有想到的是,此后的她,无论如何联系自己的男友,马浪都杳无音信。

就在朱力亚为马浪的失踪焦急万分时,学校突然通知她去办公室。

突来噩耗

在那个阴沉的午后,朱力亚推开了校长办公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校长严肃的面容和校医关切的眼神。

这一刻,空气仿佛凝固了,朱力亚感到一阵不祥的预感。

校长深吸一口气,缓缓道出了一个惊天的真相,马浪患有艾滋病,已被遣送回国。

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狠狠地击碎了朱力亚的世界,她只觉得天旋地转,耳边嗡嗡作响,仿佛坠入了无尽的黑暗。

校医小心翼翼地询问她与马浪是否发生过亲密关系,朱力亚沉默不语,但泪水已经不受控制地流下。

她的沉默胜过千言万语,校长和校医交换了一个忧虑的眼神。

接下来的日子里,在学校老师的陪同下,朱力亚前往当地疾控中心进行艾滋病检测。

等待结果的过程是煎熬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像是一个世纪那么漫长,当医生拿着检测报告走来时,朱力亚的心跳几乎停止。

“很遗憾,您的HIV病毒检测结果呈阳性。”这句话宛如晴天霹雳,彻底击垮了朱力亚,她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崩塌,曾经美好的未来在一瞬间化为泡影。

那个夜晚,武汉的天空电闪雷鸣,暴雨如注,朱力亚独自蜷缩在出租屋的床上,泪水浸湿了枕头。

她辗转反侧,无法入眠,绝望中自杀的念头不断浮现,她想象着自己从高楼一跃而下,结束这令人窒息的痛苦,但最终求生的本能和对父母的牵挂让她放弃了这个念头。

艾滋病的阴影笼罩下,朱力亚的生活天翻地覆,学校出于安全考虑,禁止她进入学生宿舍,甚至劝她退学,仅保留学籍。

除此之外,曾经熟悉的校园,如今处处充满敌意,同学们的眼神中满是鄙夷和畏惧,有人甚至刻意避开她走过的路。

朱力亚从此成为了校园里“不检点”的代名词,背后的议论声此起彼伏。

面对突如其来的歧视,朱力亚不知所措,她不敢将真相告诉远在西安的父母,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每天早上醒来,她都要鼓起极大的勇气才能面对镜子中的自己,晚上在出租屋内,她常常独自哭泣到深夜。

那么,后来的朱力亚怎么样了呢?

后来如何?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朱力亚选择了隐瞒,她不愿父母担心,独自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然而,日渐消沉的情绪和每况愈下的身体状况还是引起了父母的注意,在病情无法掩饰的情况下,她终于鼓起勇气向父母坦白。

面对女儿的坦白,父母没有责备,而是选择了包容和支持,他们给予朱力亚温暖的拥抱,鼓励她勇敢面对。

父母承诺将陪伴她一同对抗疾病,这份无条件的爱成为了朱力亚重拾希望的力量源泉。

后来,朱力亚决定前往艾滋病高发地区。在那里,她惊讶地发现许多病友依然乐观地面对生活,这种积极向上的态度深深触动了她,让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希望。

受到启发,朱力亚萌生了公开自己经历的想法。

她先在《南方人物周刊》上分享了自己的故事,引起了广泛关注。

2006年,她的自传《艾滋女生日记》由北京出版社出版,通过真实的记录,她希望能够警醒更多年轻人,呼吁大家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作为中国首位公开艾滋病身份的女孩,朱力亚一度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她在各大高校进行演讲,分享自己的经历,呼吁大家正确认识艾滋病。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她逐渐淡出了公众视野。

朱力亚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使面对生命中最艰难的挑战,只要有勇气和决心,我们依然可以找到希望,重新拥抱生活。

她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抗争,更是对社会的警示和呼吁,让我们共同关注艾滋病防治,珍惜生命,善待自己。

参考资料:

人民网:世界艾滋病日:一名艾滋女大学生的故事

央视网:[视频]女大学生交外国男友患艾滋 网上公开恋爱日记

央视网:国内首位公开艾滋病情大学生因交外国男友染病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