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近期RTX30系列显卡的发布无疑是硬件圈的盛事之一,作为一个热爱搞机、且家境贫寒的玩家,自然对这次的新品充满了期待,正好本人在野(wang)外(shang)捡(qiang)了一张RTX3080显卡,便用其打造了一台高端游戏生产力双用主机,下面就将这次折腾过程分享给大家吧!
成品图镇楼。
二、一张显卡引发的装机
这次装机,皆源于这张显卡——RTX3080,虽然它的首发价只有5xxx,但由于太抢手,被炒到了7xxx,还好我下手早,捡(qiang)了一张,才避免被黄牛痛宰。
显卡是影驰的RTX 3080黑将,其外包装采用黑绿相间的图案,充满了科技感,显卡提供三年质保,且支持个人送保。
背面是产品的特色功能介绍,如:新一代安培架构、实时光线追踪技术、深度学习采样(DLSS)技术、GPU BOOST技术、HDMI 2.1+DP 1.4接口及影驰全新魔盘软件等。
显卡附件一览,由于这次的显卡比较重,所以提供了显卡支架一套;另外显卡提供了双槽挡板(原装是三槽挡板),供有需要的玩家更换。
显卡支架合体后是酱紫的。
显卡真身,这一代的黑将风格变化还是比较大的,显卡采用金属外壳,质感非常不错。显卡采用黑焰散热器,配备了三把静霜扇叶风扇,且支持智能启停技术,能够兼顾散热和静音效果。
从肩部可以看出,由于散热器的规模比较夸张,所以显卡还是比较厚的,占据了三个槽位。另外,肩部的“GALAX”字样通电时支持RGB呼吸灯效果。
显卡采用双8pin供电接口。
显卡尾部的四个散热孔,看上去很有蒸汽朋克的感觉。
显卡采用1xHDMI接口+3xDP接口设计,其中HDMI为最新的2.1版,支持高达8K@60Hz的画面。
显卡采用金属背板,兼顾保护性和散热,其中尾端部分采用镂空设计,使一部分鳍片更加通风,增加了散热效能。
由于显卡背部没有标签,所以拆一下看看。
除去散热器后,显卡的PCB并不是很长,不过料件堆得十分密集。
传说中的新一代Ampere GA102-200核心,周围围了一圈镁光的GDDR6X显存颗粒。
由于GDDR6X显存耗电量不小,所以显存供电和核心供电分列两侧排布,下图为显存供电。
下图为核心供电。
显卡PCB背部照,可以看出,GPU的背面采用了5颗POSCAP电容(聚合物电容)和1组MLCC电容(多层陶瓷电容),黑将的这种方案还是比较稳健的,网上也没有翻车记录。
由于新一代显卡的TDP功耗增幅较大,所以显卡配备的散热器还是很彪悍的,无论长度、厚度还是热管数量,都比较生猛。
为了充分释放这张显卡的能量,给配了这么一套东西搭配。
其中CPU之所以选3900XT,主要是为了兼顾生产力,当然,使用AMD平台还有PCIe 4.0方面的考量,毕竟RTX3080也是支持PCIe 4.0的。
全家福如下。
CPU选择了AMD 锐龙9 3900XT,这颗U比i9 10900K多了俩核心,价格还便宜300,整体还是很香的。
至于有人说i9 10900K游戏性能略好一些,貌似我已经有一颗i7 10700K了,也没必要再入i9 10900K了。
CPU被放在这个位置。
取出来看看,造型貌似和手头的3700X没啥区别。
背面也和3700X一毛一样。
内存为金士顿 Fury DDR4 3600 8G x2,这次选择内存时,主要考虑了高频,所以就没怎么考虑RGB了。其实本人对RGB的态度比较佛系,属于有没有都能用的那种。
包装背面。
附件十分简单。
内存采用黑色金属马甲,颜值也不错。
顶部特写。
端部特写。
对于3900X(T)和3950X来说,搭配X570主板和B550主板都是可以的,不过供电一定要扎实,否则容易翻车。这次采用了华擎B550 Steel Legend钢铁传奇,虽然其价格只有1000元出头,但采用了14相供电,用来带3900XT还是没啥压力的。
主板的外包装充满了银色的金属风,倒是符合其钢铁传奇的命名。
背面是各种黑科技介绍。
附件十分丰富。
主板的外观也充满了金属风格,黑白相间的PCB搭配银色的散热片,看着很有质感。
背面一袭黑色,看起来十分沉稳。
CPU供电部分采用硕大的散热片覆盖,其中左侧的装甲罩上有RGB灯效装置,并支炫光同步技术。
主板标配四条DDR4内存插槽,可支持到4733+ MHz的频率。在内存插槽的左侧,还提供了一个5V RGB插针;在内存插槽右下方,提供了1组USB3.0插针和1组USB3.2 Gen1 C型接口。
另外,主板的电源插槽都采用了高密度设计,可降低电量损耗和连接处的温度。
主板提供了6个SATA6Gbps接口。
再看主板的下部区域,南桥芯片和M.2插槽都覆盖了大量散热片。
主板提供了1条PCIE 4.0 X16插槽,该插槽采用加强型钢铁铠甲加固,可防止玩家大力出奇迹,至于下方的那一条PCIE X16插槽,则是3.0接口;主板提供了2个M.2 SSD插槽,其中靠上的是4.0接口,靠下的是3.0接口;主板还提供了1个M.2 Key E WiFi接口,可接驳无线网卡。
主板的下方分别有1组12V RGB插针和5V RGB插针,都支持华擎的RGB炫光同步技术。
主板采用了一体式弹性化I/O挡板,遇到公差较大的机箱时,可对挡板位置进行微调,以更好的匹配机箱螺丝孔位。
主板的I/O接口也非常丰富,共提供了1个DP接口、1个HDMI接口、1个键鼠二合一接口、2个USB3.2 GEN1接口、4个USB 2.0接口、2个USB3.2 GEN2接口(其中有1个是Type C接口)、1个2.5G RJ45网络接口、1组WiFi天线预留孔和1组音频接口。
简单拆解下,光散热片就拆下来不少。
主板采用2盎司铜箔PCB设计,CPU供电采用14相设计,配以50A DR.MOS和全固态电容,能够降低发热,大大提高供电效率。
主板采用Realtek Dragon RTL8125BG 2.5G网络芯片,能够实现高速度、低延迟的效果。
主板采用Realtek ALC1200音频芯片,配合音频专用电容和Nahimic Audio音效技术的优化,可提供良好的听觉体验。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PCIE 4.0和3.0的SSD区别不是很大,但对创作者来说,PCIE 4.0 SSD带来的生产力效率提升可不是一点半点,所以SSD选择了影驰HOF Pro M.2 PCIe 4.0 1TB。
产品的外包装一袭白色,契合影驰其他HOF系列产品的配色。产品支持5年质保,且支持个人送保。
背面是产品的参数指标。
产品除了SSD本体外,还额外赠送了一个带热管的散热器。
SSD采用白色PCB,主控为群联PS5016-E16、NAND颗粒采用东芝原厂3D TLC。
背面还有两颗Nand颗粒和一颗缓存颗粒。
带热管的散热器特写。
R9 3900XT毕竟是一款12核心处理器,所以散热器不能马虎,之前用过乔思伯 天使眼TW2 240一体式水冷,对其印象不错,这次选择了规格更高的天使眼TW2 360 PRO。
产品的外包装是水冷通电时的效果图,看上去简单明了。
水冷的参数规格表。
散热器的附件也非常丰富,其扣具覆盖I、A主流平台(TR4除外)。
散热器采用3把ARGB风扇,看上去晶莹剔透,很有水晶的质感。
采用波状密集鳍片+静电石墨粉镀层打造的冷排,具有高耐用性和高效能等特点。
天使眼幻彩冷头,通电后灯效不凡。
底部为大面积纯铜底座,内部采用大面积微水道设计,保障了散热效果。
考虑到3900XT+RTX3080的瞬时功率并不小,所以电源方面也没有马虎,选用了酷冷至尊 MWE GOLD 850 V2电源。
该电源额定功率高达850W,采用全模组设计,通过80PLUS金牌认证,支持5年质保,同时价格却比许多850W金牌便宜,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电源的外包装依然是酷妈经典的黑紫配色,尤其周围一圈紫色,甚是亮眼。
电源的规格表。
附件一览。
电源正面,其内部配置了一把12CM静音风扇。
侧面是电源的型号LOGO。
另一侧是电源的铭牌表,可以看出电源的12V输出电流高达849.6W。
电源的模组接口,从接口形状来看,和V GOLD系列是差不多的,不过经过本人验证,其线序和V GOLD系列并不通用,所以如果想上定制线,得重新做。
电源AC端设置了一个独立的开关。
机箱方面这次任性了一把,选择了乔思伯的MOD5 机甲战士II。
光从外包装来看,似乎有些低调,不知道里面装是神马。
不过打开箱子,看到机箱真身的一瞬间,还是让人有点惊艳的。
机箱采用半开放式结构,配以铝合金+三面钢化玻璃材质,看上去十分有个性。
正面效果。
开机键位于机箱前脸的顶部。
前置I/O接口则位于前脸的下部,而且配备了TYPE C接口,好评+1。
再看看尾部,乔思伯最近执迷于各种异形结构的机箱研发,不过个人感觉MOD5看着更沉稳内敛一些。
机箱底部一览。
取下玻璃侧板,看看机箱正面的结构。
背面结构,背线空间很充足,而且背部还设置了不少磁盘位。
下面开始装机,2000 years later……机器终于装的差不多了。
背部,由于RGB线材较多,所以理了半天貌似还是有点乱。
不管了,盖好侧板,终于有内味了!
再来一波较为佛系的光污染图。
整体效果。
正面效果。
冷头灯效。
主板灯效。
显卡灯效。
三、将跑分进行到底
对于硬件玩家来说,装新机固然是为了生(da)产(you)力(xi),但如果不跑个分,就犹如锦衣夜行,索然无味。
先看看CPU、主板、内存信息。
CPU、内存性能测试三连,12核的3900XT+3600MHz的内存跑出的分还是阔以的。
视频转码速度也很稳健。
图形性能测试。
CPU-Z规格一览,由于RTX3080采用全新架构,所以CUDA数和前代并没有可比性。
由于RTX3080比较强悍,所以直接跑压力最大的3Dmark FireStrike Ultra和3Dmark Time Spy Extreme吧。
话说这是我第一次亲自体验3Dmark FireStrike Ultra过万分的感觉。
新版3D Mark加入了光线追踪和DLSS方面的测试,顺便也试试吧。
游戏测试,为了便于大家观看,就一图流汇总到一起了,另外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的感受RTX3080的威力,加入了本人之前测过的RTX2080Ti的成绩作为对比,当然,由于两次测试时的软硬件环境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下图的对比数据仅供参考。
从表中可以看出,RTX3080领先RTX2080Ti的幅度还是比较大的,而且呈现分辨率越高,领先幅度越大,游戏越新,领先幅度越大的趋势。
另外,在3840X2160分辨率下,已经很少有游戏能够拦住RTX3080了,即便是开启了光线追踪的《战地5》、《Control》等游戏,也能在4K分辨率下也能实现超过60FPS的帧率。换句话说,终于有显卡能够在4K分辨率下特效全开畅玩光追游戏了。
CPU烤机测试(室温20.6℃),得益于CPU散热器不俗的效能和机箱通畅的风道,FPU烤机10分钟后,CPU温度稳定在74.4℃,对于一款12核心的处理器来说,这温度真的不算高了。
显卡烤机温度测试(室温同上),Furmark烤机5分钟后,显卡的核心温度稳定在74℃,考虑到RTX3080强大的硬件规格,这样的温度表现也算不错了。
烤机三连,虽然最高的功耗才453.12W,但R9 3900XT+RTX3080组合的瞬时功率还是比较高的,而瞬时功率是无法通过下图中这种简易功耗仪测出来的,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建议大家默频上850W的电源,超频上1000W的电源。
四、总结
正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总比一代强,RTX3080携全新的Ampere架构横空出世,无疑给沉寂的DIY市场注入了一股活力,让玩家能够体验到前所未有的游戏体验。当然,RTX3080同样适合创作者,尤其是它的10GB大显存,对创作者的工作有很大的加成(据说后续还有20GB版本)。
当然,对于中低端玩家来说,RTX3080的价格还是有点超出他们的预算,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持币观望,等待RTX3060等甜品卡,实在等不及的,也可以先买个一般点的显卡过渡一下。
对于CPU的搭配,如果是纯游戏玩家,据网上的评测,4C8T的处理器在4K分辨率下都和高端CPU差距不大,所以个人觉得大家根据自己的财力买吧(建议6C12T起步)。但对于创作者用户来说,自然是核心越多越好,这方面还是核心数多的AMD占优,目前10核以上的处理器中,R9 3900X(T)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
内存方面,个人建议16Gx2开整,本人这次搭配的8Gx2虽然够用,不过考虑到下一步显存都20G了,咋还好意思用16G的内存呢?
主板方面,纯游戏玩家建议上I平台,创作者用户建议上X570或B550吧,毕竟有了PCIe 4.0的加持,效率还是不一样的。其中B550性价比更高一些,当然,如果搭配3900X(T)这种核心比较多的CPU,建议搭配做工比较过硬的B550,反正本人这次使用的华擎B550钢铁传奇还是很稳的,没发生翻车情况。
SSD方面,对游戏玩家来说,4.0和3.0区别不是太大,但对创作者来说,还是果断上4.0的盘吧。
另外,鉴于RTX3080的实际功率,在电源方面也不能马虎,如果搭配10核心、12核心的处理器,电源建议850W起步。什么?你还要超一超,那就10000W吧。同时,机箱方面也建议选择空间宽敞一些的,通透一些的,毕竟RTX3080的热量还是不低的。至于想挑战ITX小钢炮的玩家,希望你们能挑战成功,回头别忘了分享一下心得。
以上啰嗦了这么多,就到这里吧,谢谢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