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军统少将遗孀拿出一本日记,上海市长:你丈夫很了不起

史海任我行 2024-06-01 20:17:46

1949年1月,南京的天气还有一丝微凉,雨花台戒备森严,被宪兵围的水泄不通,一辆卡车在宪兵们的目送下驶入了封锁线。

当时蒋介石刚刚下野,但依然能够节制保密局等重要机构。对于这次行动,国民党对外严格保密,但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又要有一批革命人士要不声不响的“消失”了。

随着卡车缓缓停下,车上的人陆续走下车,他们双脚带着重重的脚镣,金属碰撞的声音显得格外刺耳。

“你看那个人,是不是军统少将周镐啊?”一名宪兵无意间瞟到人群里有一个比较熟悉的面孔,“他怎么也被押到这来了?”

一旁的战友告诉他:“没错,就是周镐,记得当年在汪精卫手下比较得势,给日本人卖命的人,落这样一个下场,活该。”

提起雨花台,人们不禁会想到88师在南京保卫战时曾在此处挥洒鲜血,像周镐这样的“汉奸”自然不会被容忍。

但是,这两名宪兵却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早年的反蒋经历

1910年,周镐出生于湖北罗田,由于地理上的优势,湖北省自古以来就是全国各大交通干线的必经之路,清朝末期,大批怀有报国之志的青年才俊在湖北扎根,各种新式思想汇聚于此。所以周镐一出生便受到了新式思想的熏陶。

周镐一岁时,武昌起义爆发,革命的火焰迅速蔓延,百姓们对封建统治的仇恨被瞬间激发。

虽说奴役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被推翻了,但孙中山梦寐以求的民主共和体制并未降临,正如他后来所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周镐父辈是种田人,但周父深知,只有实现了民主共和,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压迫才会被终止,于是周父省吃俭用,供儿子读书,盼望他将来能够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革命者。

14岁时,周镐考入了武汉成呈中学,原本周镐是想走文人救国的路线,但后来他发现,在这个军阀混战的年代,“文斗”不如“武斗”。

18岁时,周镐弃文从武,考入了桂军在武汉创办的随营军官学校,从此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但是,这所学校不久后便被蒋介石所控制,并改名为黄埔军校武汉分校。与以往不同的是,蒋介石在这所军校开设了大量的政治课程,给学员灌输他的独裁思想。

早在周镐入学前,他对蒋介石的印象就比较差,主要因为1927年他曾在上海发动了“四一二政变”,这严重违背了孙中山生前“联俄、联共、扶助工农”的政治主张。

可能是因为年轻气盛,周镐在学校里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民主诉求,甚至还曾在考试试卷上发表与“蒋式独裁”相违背的民主言论。

不出意外,周镐的行为很快便被政治部察觉,最终他以“思想不纯”为由,被开除了学籍。

好在周镐的为人有目共睹,他在学校里结交了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朋友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各个部队,在朋友的介绍下,他成为了蔡廷锴麾下第19路军的一员。

1932年,日军在上海挑起了“一二八事变”,周镐跟随第19路军在闸北与日军浴血奋战,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对中华民族的忠诚。

在列强的调停下,国民政府与日军签署了《上海停战协定》,第19路军随后被调往了福建一带“剿共”。

由于第19路军并非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原本隶属于桂军。所以他此举是想借“剿共”之名削弱桂军的势力。

蔡廷锴看穿了蒋介石的阴谋,多次与红军和谈,避免自相残杀。但蒋介石咄咄逼人,不断催促蔡廷锴立即对红军发起总攻。

1933年,走投无路的蔡廷锴发动了“福建事变”,宣布脱离国民政府管辖。由于准备不足,这场起义以失败而告终,第19路军随后被裁撤,作为蔡廷锴的得力干将,周镐在武汉被特务抓捕,之后被关押在了军统武汉站。

幸运的是,提审周镐的正好是他在军校时期的老同学周伟龙。学生时期,周伟龙就十分欣赏周镐仗义执言的性格,所以他并没有为难周镐,而是劝他:“只有活着,才有能力将革命进行下去。”

在周伟龙的劝说下,周镐加入了军统,从此成为了一名特务。因为有了周伟龙的引荐,周镐的工作能力被戴笠注意到,到了抗日战争时期,周镐已经被提拔为了军统南京站站长,军衔少将。

由于周镐心思缜密,戴笠还交给了他一个艰巨的任务,打入汪伪政府,接近汪伪政府的三号人物周佛海,并搜集相关情报。

为了取得周佛海的信任,周镐积极表现,因此他成为了人们口中的“大汉奸”。

周镐从不在意这些谩骂,因为他的心中装着的是民族大业。周镐有写日记的习惯,在汪伪内部当卧底时的经历在日记上均有所体现,那本日记成为了他日后正名的依据。

说到这本日记,就不得不提两个女人,她们陪伴周镐度过了那段艰难时光。

刻骨铭心的爱情

周镐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李华初,是一位大户人家的千金。17岁时,周镐第一次与李华初见面,当时两人都是情窦初开的年纪,英俊潇洒的周镐深深的吸引着李华初。

但是,那个时代的大户人家大多都比较封建,李华初家也不例外。李父一直强调门当户对,由于周镐父母都是农民,所以李父一直不同意这门亲事。

父母的反对岂能阻拦一段真正的爱情,李华初不惜与原生家庭决裂,选择了与周镐私奔。结婚之后,周镐家里一贫如洗,最落魄时,两人一度在山上的茅草屋中艰难度日。

原本是个富家千金,李华初怎么可能受过这种苦,但他毫无怨言,并为周镐生下了一个儿子。但儿子出生不久,周镐便前往了武汉求学,李华初独自守着茅草屋,与年幼的孩子相依为命。

有一天突降暴雨,茅草屋严重漏水,在雨水的侵袭下,孩子不幸染上了风寒,李华初抱着孩子走了十几里泥泞的山路,到镇上找医生为孩子看病,可惜的是,因为孩子年龄太小,没能抵抗这场疾病。

孩子的夭折让周镐无比愧疚,于是他将李华初接到了武汉生活,从此之后,周镐在外打仗,李华初就在家里给别人洗衣服赚点零花钱,两人又生下了三个孩子。

后来得知周镐“投奔”的汪伪政府,夫妻之间多年的默契也让她坚信,自己的丈夫一心为国,绝不会做背叛民族的事。

即便得知周镐娶了吴雪亚为妻,李华初也从未怀疑丈夫对自己的忠诚。事实正如李华初预料的那样,周镐娶吴雪亚为妻,不过是为了掩人耳目。

吴雪亚也是一次偶然机会,从日记中得知了周镐娶自己为妻的真正目的,她非但没有责怪丈夫,反而被丈夫的民族气节所打动。这本日记也成为了周镐留给吴雪亚的唯一遗产。

由于后来周镐是被蒋介石秘密处决的,所以大多数人心中,他依然是个卖国求荣的汉奸。

周镐的前妻李华初因此受到了波及,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镇反中被下放到了某农场接受劳动改造,郁郁而终。

吴雪亚得知李华初去世后非常震惊,她发誓,有生之年一定要为丈夫洗净冤屈。1965年,吴雪亚得知周镐生前的好友曹荻秋被任命为了上海市长,于是她看到了希望。

但是,当吴雪亚到上海市政府门前拜访时,却被门卫泼了一盆冷水:“你一个反动派的遗孀,市长每天很忙,没有时间见你的。”

吴雪亚极力辩解,声称今天必须见到市长,哪怕在门口等他下班。无奈之下,门卫只好通报了曹荻秋。当听到吴雪亚这个名字时,曹荻秋大吃一惊:“快让他进来!那是我们自己的同志!”

吴雪亚见到曹荻秋后泣不成声,曹荻秋耐心的看完了那本已经泛黄的日记,然后双眼湿润,对吴雪亚说:“你丈夫很了不起,他是人民的功臣。”

不幸牺牲

前文提到,周镐曾在汪伪政府当卧底,但是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周镐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反而被莫名其妙的以“贪污罪”为由关进监狱。直到戴笠遭遇空难逝世之后,周镐才恢复自由。

为了民族大业,不惜背负骂名,最终却没能得到国民政府的认可,周镐心灰意冷,对这个腐朽的国民党越来越失望。

1946年,蒋介石撕毁了“双十协定”,内战爆发,周镐与老同学徐楚光取得了联系,并主动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

他的入党请求被邓子恢、谭震林批准,从此之后他成为了一名我党安插在军统的地下党员。

成为一名红色特工后,周镐为我军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情报,帮助我军在战场上一步步的取得了主动权。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由于一名交通员被捕后未能坚持自己的立场,将徐楚光和周镐供了出来。

但是两人在狱中与敌人斗智斗勇,徐楚光被打的遍体鳞伤,为了掩护周镐,他绝口不提与周镐之间的关系,最终壮烈牺牲。

由于没有得到足够的证据,毛人凤只能让周镐恢复原职,但也对他提高了戒备。周镐心里清楚,自己是踩着战友的尸体才活到了今天,他发誓要为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一切。

1948年,淮海战役前后,周镐接到任务,策反国军将领孙良诚和刘汝明,从而减小我军在战场上的伤亡。

孙良诚原本是汪精卫的部下,之前和周镐有过一定的交往,但孙良诚是个投机主义者,仗着手上握有重兵,试图与我军讨价还价,周镐的策反过程十分艰难。

然而,孙良诚的部队内部却产生了分歧,他本人也被手下的两个副官软禁,在我军的包围之下,走投无路的孙良诚这才想起周镐,当即表示:“愿意率领部队起义,弃暗投明。”

但是周镐说:“现在才想起起义,已经晚了,你这最多算投降,如果你愿意协助我策反刘汝明,可以将功补过。”

孙良诚一口答应了下来,但是他却与刘汝明相互勾结,出卖了周镐。刘汝明故意表现出有起义的意向,于是借口“事关重大,有些细节需要见面沟通”。

周镐为了尽快帮助我军取得优势,以身赴险,前往了刘汝明的约定地点与其进行会面。殊不知,这是刘汝明设下的鸿门宴,周镐等人刚一入座,便被一群宪兵团团包围。

由于周镐曾是军统的少将,毛人凤十分愤怒,对他实施了多种酷刑,但周镐始终守口如瓶,最终在雨花台被秘密处决。

考虑到周镐的身份是地下党员,如果过早的公布他的事迹,可能会牵扯出其他隐蔽战线的工作者,所以对于他的牺牲,我党始终未作任何报道。再加上当时蒋介石也是严令“秘密处决”,所以周镐就像是从人间消失了一样。

当时很多人都以为,他是个军统的大特务,甚至有人认为他后来跟随蒋介石逃亡了台湾,所以他的遗孀会在后来受到波及。

好在周镐为妻子留下了一本日记,在曹荻秋的帮助下,周镐的牺牲被公之于众,吴雪亚也收到了一张久违的烈士证,这段故事终于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结语

周镐是一名纯粹的爱国者,自从青年时期参加革命之后,他便把拯救危亡之中的中国为己任,当面对革命队伍中的斗争时,他又能理性的与人民站在一边。

如今的国泰民安是无数烈士用鲜血换来的,人们往往会对那些在正面战场上牺牲的英雄产生深刻的印象,但却很容易忽视那些在隐蔽战线默默付出的人。

相比于正面战场,隐蔽战线同样险象环生,他们的功劳应该被人民铭记。

0 阅读: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