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经常便秘,原因大多是这五点,教你四招巧妙缓解!

耀耀说健康 2024-06-12 10:12:03

近年来,随着儿童饮食结构、生活习惯的改变,小儿便秘的发病率显著升高。通常情况下,小儿便秘可自行缓解,但症状严重者可出现便秘反复发作、消化系统功能受损、肛裂、痔疮等情况,甚至给患儿造成心理上的恐惧,从而抗拒自行排便,长期依赖开塞露等。因此,小儿便秘虽不属于重症疾病,但仍受到医学界的重点关注和研究。

小儿便秘主要分为功能性便秘和器质性便秘两大类,前者主要由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导致,如进食量少、饮食结构中缺乏纤维素和水分、结肠功能紊乱、肠道菌落失调等;后者主要由消化道器质病变引起,如直肠内脱垂、先天性巨结肠等。此外,染色体病变、内分泌疾病等也会引起小儿便秘。

国内外研究人员均认为小儿便秘是一种多因素引发的疾病,难以归结于某个单一因素。

儿童便秘的病因

01

遗传因素

有部分便秘患儿仅存在便秘症状,其他生理功能与正常儿童几乎完全一致,这类患儿的便秘症状可能就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其极有可能存在便秘家族史,这种类型的小儿便秘也被称为素质性便秘。

02

饮食因素

以下几种饮食习惯可能导致小儿便秘的发生:食物中多蛋白质而少碳水化合物;食物以精细加工粮食为主,缺少纤维素等肠道刺激物;严重挑食或偏食,饮食结构不合理;食物摄入不足,导致大便减少;奶中糖分不足,肠道蠕动减弱等。

03

排便习惯

不正确的排便习惯也是导致小儿便秘发生的一大原因。部分儿童在排便过程中注意力不集中,易造成 排便困难。还有一些学龄儿童不习惯在学校的公厕中排便,会刻意地憋便,久而久之就会造成粪便在肠道中干结,最终导致便秘。

04

心理因素

20%的便秘患儿都存在心理或精神方面的问题,这种情况引起的便秘也被称为精神性便秘。引起小儿便秘的常见心理因素包括: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焦虑、抑郁等。这些心理因素大多通过抑制外周自主神经对大肠的调节作用而造成便秘。

05

解剖结构因素

造影研究显示,便秘患儿多存在直肠前凸、直肠黏膜脱垂等解剖结构上的异常。

儿童便秘的治疗

便秘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正常生活有着极大的影响。研究表明,便秘不仅会影响儿童的消化和排泄功能,还会对儿童的记忆力造成一定损害,甚至还会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近年来国内对小儿便秘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有专家建议将小儿列入便秘的高危人群,进行专门性的研究。因此,临床对于小儿便秘的治疗也应引起重视。西医针对小儿便秘以改善饮食结构和喂养方式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01

饮食调节

世界胃肠病组织指出,在儿童便秘的预防和治疗中应将摄入充足的纤维类食物和水分排在首位。除日常饮食中含有的水分外,1岁以下的便秘患儿每日饮水量应达到50~100mL;1~4岁便秘患儿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00~150mL;4~7岁便秘患儿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200mL;7~13岁便秘患儿每日饮水量应达到200~300mL。

此外,还应根据季节、气温、活动量等情况为便秘患儿提供富含水分和纤维素的辅食,如蔬果泥、蜂蜜水、紫菜汤等, 尽可能保持饮食结构的完善、合理,以及食物种类的多样化。

研究显示,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出现便秘现象,因此对于便秘患儿也可采用人乳喂养的方式加以改善,在此基础上还可增加一些具有润肠功效的辅食,如加糖的橘子水、番茄汁、红枣水、山楂水等。4个月以上的便秘患儿可以在辅食中加入蔬菜泥,或加糖 的牛乳和蜂蜜水 。

02

运动疗法

研究1显示,适量的运动会促进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加快胃肠道的蠕动,还能锻炼盆底肌、腹肌等有助于排便的肌肉。对于便秘患儿来说,应尽量避免长期卧床不动,适当增加运动量,有意识地增强腹肌和盆底肌的锻炼 。

03

养成正确的排便习惯

通常,婴儿出生3个月后便可开始进行排便训练。哺乳后将婴儿放在便盆上,让婴儿养成进食后排便的习惯。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小儿便秘的防治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对比试验结果显示,对便秘患儿进行3个月至1年的排便训练后,患儿的便秘情况有明显的改善。

04

口服药物

当患儿的便秘情况较为严重,采用以上几种治疗方式都难以产生明显的疗效时,应当给予药物治疗。临床药物治疗小儿便秘的方式通常有三种,分别是使用通便药物、微生态调节剂及联合用药。通便药物主要用于缓解大便干结,常用的药物有乳果糖口服液、小麦纤维素颗粒等 。

临床研究显示,服用通便药物后,患儿的排便间隔时间能快速恢复正常,停药后也基本能保持正常排便,且在用药和停药期间 患儿基本未发生不良反应。微生态调节剂主要用于恢复胃肠道内的微生物活性。

临床研究显示,服用这几类药物后,患儿的便秘症状能够得到明显缓解。联合用药是将通便药物和微生物调节剂联合使用,相较于单一用药,联合用药的疗效更显著。

综上所述,小儿便秘是儿童的常见病之一,且其发病率逐年增高。该病与多种因素有关,治疗上可以先调整饮食加强运动和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等,必要时可以口服药物调理。

0 阅读: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