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浮玉,素月流空,又是中秋时候。
不知多少人已经默默拾取地上白霜,照亮魂牵梦绕的乡间小路,一遍又一遍遥想故乡。
故乡的桂花开了,石榴红了,花生落了,一向勤劳的母亲也开始张罗中秋晚饭菜谱了。
月还未满,人仍未还,可盼望团圆的心情早已银瓶乍泄,愁立中宵,满身明月桂花秋。
乡愁一旦涌动,那压在唐诗宋词里的扁扁相思就一下子立体起来,浮动着人生百味。
它是李白的疑是地上霜,凝结成九州一色的耀眼白光;它是杜甫的月是故乡明,照亮了华夏儿女的精神图腾。
它还是王建的冷露无声湿桂花,将最饱满的思念浸润在清露桂香里,丝丝缕缕,萦绕千年。
它更是中秋前夕张孝祥洞庭湖畔的素月分辉,与刘过安远楼下的桂花载酒,酿就万古悲欢。
1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洞庭湖的秋夜极美,刘禹锡赞其“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张孝祥也爱极了洞庭湖秋月,公元1166年临近中秋时他从桂林北归,有幸经此一游。
他本是世人眼中的“天上张公子,少年观国光”,自幼奋起荒凉寂寞之乡,23岁就成为皇帝钦点的状元郎。而后他用了五年时间,成为皇帝眼前的红人,官至中书舍人。
但由于他从一开始就坚定地站在主战派,得罪了秦桧一党,其父遭遇诬告被捕入狱,自己也饱受小人谗言而几度浮沉。
此词就写于他被贬广西岭表接着又因谗落职北归期间,此词不只写出了湖光秋月之美,更写出了文人志士才有的雪操冰心。
只见洞庭湖与青草湖紧密相连,风平浪静,波澜无惊,正是梦得所言犹如未经磨拭的铜镜。
张孝祥驾着一叶扁舟,漫漫徜徉在一碧三万顷的美玉琼田上,何其清澈开阔,比喻更为精妙。
溶溶月光洒落在碧波万顷之上,湖光秋月两相和,秋水共长天一色,一时分不清是银河坠落人间,还是湖水涌入仙境。
词人被包裹在一片琉璃世界里,上下空明,内外澄澈,一尘不染。时间在此停止,物我浑然一体。如此超尘脱俗之境,只可意会无法言传,难以说给诸君听。
这一年被贬岭表,只有一轮孤月与我相伴,照耀着我心依旧,坦荡襟怀犹如冰雪纯净透明。
显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与“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已非单纯写景,而是词人高洁品格的写照。
尽管这些年屡遭谗言,但我依然坚持自己的君子品格,净心抱冰雪,淡泊以明志,从不后悔。
此刻我虽短发萧疏、衣衫单薄,但丝毫不影响稳泛苍溟之中。那些备受排挤的冷遇与孤独,不值一提,根本不会影响我追求大江流、楚天阔。
此夜我只想做这江山明月的主人,以北斗七星为酒勺,舀尽洞庭湖秋水,来宴请宇宙万物。
就让我尽情地拍打着船舷仰天长啸吧,哪管今夕是何夕,不问冷暖与悲喜。
如此浩然正气,也只有辛弃疾的“唤起一天明月,照我满怀冰雪,浩荡百川流”可媲美。
同样志在中原而壮怀激烈,同样官场沉浮仍冰壶秋月。可就是这样一个上承苏轼、下启辛弃疾的豪放派词人,写完此词的四年后便与世长辞,享年38岁。
斯人已逝,可每到中秋,这湖光秋月依然惊艳世界,这雪操冰心仍旧鼓舞人心。
2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中秋的桂花也极美,辛弃疾就最爱“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
丹桂花影,皓月清辉,再来一个白发老翁,一起倒映在酒杯里,可不就是对影成三人。
这种人生清欢,辛弃疾的好友刘过也曾与至交好友在韶华正好时一起细细品味。
二十年前安远楼下,鲜衣怒马,红巾翠袖,刘过与好友将平生豪气,尽消磨酒里。
可二十年浑如一梦,他四次科举不中,中州遗恨更添,再次重游故地,早已物是人非。
芦苇凋残,零落沙洲满。河流清浅,犹带沙滩寒。黄鹤矶头,也只剩断垣残壁。
这哪是曾经一起半帘花月听弹筝的山水胜地,满眼凄凉,也不知故人是否重游故地。
是否也像他这般来去匆匆,行舟在柳树下还未系稳,就要着急赶回故乡,因为马上就到中秋。
流光冉冉把人催,催白了头发,催老了容颜。可唯独江山依旧,中原未收,壮志难酬,尽是国恨家愁,一重又一重。
此刻他多想买上桂花,载上美酒,再一同泛舟湖上,可惜再也没有曾经那股少年豪气。
终究,这物是人非里,不只有故人故地,还有挥斥方遒的自己,韶华不为少年留。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多么凄美又真实的生命感悟,又有谁不曾经历呢?
可越是如此,越是提醒着我们要珍惜眼前,莫要等失去后再去哀伤悔不当初。
每一个当下都有可能是未来不断追忆的美好旧时光,每一个眼前人都或许会成为今生难以忘怀的心头白月光。
中秋将至,愿杯且从容,歌且从容,满身明月桂花秋。
(图片来自网络,不妥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