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印度和中巴的博弈不仅仅局限在南亚,正悄然蔓延至全球的多个战略要地。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场竞争现在居然扩展到了南高加索——一个素来与俄罗斯有着深厚联系的地区。最近,阿塞拜疆接收了一批由中巴联合制造的“枭龙”Block 3战斗机,而印度则不甘示弱,声称将帮助阿塞拜疆的对手亚美尼亚升级苏-30战斗机。两方借助第三方的代理展开了这场看不见的较量,背后暗藏的力量博弈和利益纠葛耐人寻味。
不久前,阿塞拜疆政府公开了一组官方照片,显示该国总统阿利耶夫在机场接收了数架由中国与巴基斯坦联合生产的“枭龙”Block 3战斗机。阿利耶夫亲自坐进座舱,面带微笑并竖起了大拇指,这个象征性的动作几乎是一夜之间在全球引起了广泛关注。照片不仅确认了阿塞拜疆与巴基斯坦的这笔战机交易,更透露了这场军购远不止几架战斗机那么简单。战机周围陈列的武器装备,暗示了这次采购的规模不小——背后似乎有更多的军火交易。
这一消息瞬间让印度坐不住了。长期以来,印度一直将其本国研发的LCA“光辉”战斗机视为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的最大竞争对手,尤其是在国际军火市场的竞争上。印度花了多年心血打造“光辉”,却发现竞争对手“枭龙”已经走在前头。自“枭龙”问世以来,不仅装备了巴基斯坦空军,还成功出口到缅甸、尼日利亚、伊拉克等国。相比之下,印度的“光辉”战机虽然被给予厚望,但不仅产量有限,在国际市场上更是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成绩。这一对比,显得相当尴尬。
眼看阿塞拜疆与巴基斯坦的合作顺利推进,印度自然不甘心落后。为了显示自己的存在,印度转而将目光投向了阿塞拜疆的老对手亚美尼亚。印度承诺,将帮助亚美尼亚升级其2019年从俄罗斯购买的4架苏-30SM战斗机。众所周知,这些战斗机虽然技术先进,但由于亚美尼亚当时囊中羞涩,未能购买配套武器,导致这些战机在2020年第二次纳卡战争期间根本没能派上用场。
如今,印度表示将为这些苏-30SM战机配备国产的“乌坦”主动相控阵雷达(AESA)以及新型航空电子设备,还将搭载印度自产的“阿斯特拉”超视距空对空导弹。印媒对此大肆宣传,称这些升级将使亚美尼亚的苏-30SM战机在未来能够对抗“枭龙”,并且具备“技术优势”。表面上看,印度似乎在下一盘大棋,但实际上这背后有不少问题。
印度所宣称的“乌坦”雷达,虽然早在2012年就开始研发,并且在2019年印度航展上公开亮相,但至今仍然未能全面通过测试。虽然该雷达已经在印度的“光辉”战斗机上进行了一些试飞测试,但要实现量产和全面装备还需要时间。而印度为苏-30MKI战机研发的更大更复杂的“维鲁帕克沙”雷达,虽然也正在研发,但进展相对缓慢。换句话说,印度目前吹嘘的这些“技术升级”,更多的是一种“画大饼”,实际兑现的时间表却遥遥无期。
更讽刺的是,印度自己的空军至今仍然在大量装备以色列制造的雷达,而非自主研制的“乌坦”雷达。印媒的那些夸张报道,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安抚国内民众的情绪,借此显示印度在国际舞台上的“技术实力”。但实际上,印度的军事工业在很多关键领域仍然十分依赖外部技术支持。即便是这次要给亚美尼亚升级苏-30的计划,能否顺利完成,何时交付,都是个巨大的问号。
其实亚美尼亚对印度军火的信任度并不高。2020年纳卡战争期间,亚美尼亚购买的印度“施瓦提”炮兵定位雷达表现相当不尽如人意。这款雷达不仅启动时间过长,而且故障频发,导致在整个战争中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有传闻称,亚美尼亚甚至考虑对印度提出索赔。不过,这一消息并未得到官方证实。
即便如此,亚美尼亚在战后依然从印度购买了一批“阿卡什”中程防空系统。但这款系统其实是基于苏联萨姆-6导弹仿制的,花费了将近30年时间研制出来,结果一问世就已经过时了。这不禁让人疑惑:亚美尼亚为什么会继续选择印度的武器?或许对亚美尼亚来说,印度的武器虽然技术不够先进,但价格相对便宜,而且在失去俄罗斯的支持后,亚美尼亚急需寻找新的军火供应渠道。
印度试图通过与亚美尼亚的合作,打破中巴在高加索的影响力格局,无论是升级苏-30SM战机,还是印度自身的军事研发能力,都存在诸多未知因素。而另一方面,阿塞拜疆已经稳步接收“枭龙”战机,中巴在高加索的军事合作正走向深入。可以说,印度在这一场军备竞赛中的步伐似乎有些吃力。
这场较量无疑才刚刚开始,但从目前的局势来看,中巴合作的脚步明显更稳。而印度想要通过“画大饼”与中巴竞争,恐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