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战争:美英加三国援印,尼赫鲁再派10万大军,主席:狠狠打击

如有娱乐 2024-10-31 02:26:15

1962年的金秋,喜马拉雅山脉边陲硝烟弥漫。当时的印度总理尼赫鲁,面对中国多次和平谈判的诚意,不仅置之不理,反而加紧军事部署,在边境频频挑衅。一场本可避免的战争,就这样在世界屋脊拉开序幕。这场战争不仅改变了两国关系的走向,更深刻影响了亚洲地缘政治格局。

解放军在东段战事顺利推进之际,中央政府于10月24日主动提出停止冲突、重启谈判的建议。尼赫鲁政府不但拒绝和谈,反而继续军事冒进。解放军被迫在西段多地展开反击作战,短短数日内就清除了37个印军非法据点。这种鲜明对比,充分展现了两国截然不同的态度。

面对印度的步步紧逼,中国始终保持克制,多次释放和平信号。11月4日,中方再次详细阐释三项和平解决方案。但尼赫鲁政府在11月14日的回信中,依然固执己见,完全否定中方建议。与此印度国内掀起了一场全面动员,以"勒紧腰带"、"牺牲一切"为口号,将全国资源转向军事需求。

在这场全民动员中,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发行各类国防债券筹集50-100亿卢布,追加军费10.04亿卢布;强制大学生参加军训;在边境地区组建"民防部队"。新德里计划组建56000人的民防力量,阿萨姆邦更是要招募10万人的国民军。甚至65岁以下的退休军官也被召回现役。这种全面动员的规模,反映出印度方面准备长期作战的决心。

更令人关注的是,尼赫鲁政府开始寻求西方援助。美国、英国、加拿大三国随即提供武器装备支持。美方不仅运送步兵武器和通讯设备,还派出航母支援。尼赫鲁甚至请求美国派遣15个轰炸机中队直接参战,虽然遭到拒绝。在西方援助下,印度重组了一支10万人的新部队,并扬言要与中国战斗到底。

印军在得到补充后,于10月底至11月初向解放军阵地发射近800枚炮弹,11月7日又在瓦弄地区发射170多发炮弹。此时,印军在边境地区已部署1个军部、3个师部和14个旅,总兵力超过5万人。面对这种局势,毛主席坚持"和谈为主、自卫为本"的方针,同时准备给予印军更大打击。

第二阶段战斗在11月16日爆发,仅用不到6天时间,解放军就将印军击溃。整场战争中,印军损失近9000人,其中4000人被俘,而解放军牺牲722人,负伤1697人。这场战争证明,靠外国支持发动的非正义战争终将失败。

如果当年尼赫鲁接受中国的和平建议,今天的中印关系会不会完全不同?一个执意寻求外援、拒绝对话的决策,究竟给两个文明古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历史代价?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