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企基层奋斗十年,即将升职时,一个富二代同事却让我成了佛

泡椒雪梨 2020-09-15 21:03:37

本文根据真实对话整理,并取得当事人同意发布。

前言:国企一直被喻为铁饭碗,时至今日,依然有很多人将其封为择婿选媳的必要条件之一。对于我这个1996年出生的人而言,其实对国企并没有太清晰的认识,甚至对其有种“混吃等死”的标签化印象。这次疫情让我与一位十年未曾谋面的堂哥再次相见。而出生于1988年的他,正是一名标准的国企正式工。通过与他的对话,也让我看到了一个与以往认识不太一样的世界……

从上学开始,我的一切都在被父母安排着,从选理科到选大学,都是父母一手操办,以至于我毕业后才真正理解了他们的目的,那就是子承父业,拥有一个好工作。

我现在上班的单位和我的父母一样,隶属于国家某部委,全球五百强企业之一。2010年我通过招聘,先后经历三次考试才成为这个企业的正式员工。而一起参加招聘的6000人,此时已经剩下不到300人了。

作为一名本单位职工的孩子,招聘时虽然可以优先考虑,但必要条件是要具备和其他竞聘者同等的学历,即二本本科以上毕业证、学位证,全国大学英语4级425分以上,全国计算机等级2级以上。

而有了这些敲门砖,并不代表一定能去好的地方,单位会根据学历高低和招聘成绩进行综合排序,排名靠前的优先选择本部部门和直属单位,排名靠后的就只能去下属单位和偏远县市了。

对于这两种地方,现在看来确实各有利弊。如果是公司本部,首先层次就要高很多,总公司的一个普通科员是可以和基层副经理平起平坐的,虽然职位上有差距,但上级公司的权利更大,一些科员甚至对基层的工作有绝对的话语权,所以即使基层领导的职位再高,也会给上级科员足够的面子。

其次,在总公司的好处就是可以直接接触到顶级领导,这些领导是可以直接改变你未来几十年职业生涯的人,而有机会接触他们就预示着你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这些都是基层单位员工不具备的先天条件。

但对于进了基层的大学生,也不是说没有翻身的机会。首先基层人才极度匮乏,入职门槛高导致每年分到基层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大部分学生又普遍不愿留在偏远地区,到了基层以后都是想尽办法往上一层发展,所以基层缺少踏实肯干又肯留下的年轻人。

再者,基层中年纪较大的师傅们也不愿倾囊相授,倒不是害怕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而是教会徒弟后,他们刚能独当一面便被上级公司招走,自己又要重拾老本,那又何必白费心血。

但如果大学生在基层踏实肯干,升职的机会还是要比总公司高出不少。我们一批的三十个大学生中,被提拔起来的三个人都是从基层单位干起来的,而总公司里的同一批大学生,却没有一个成为领导。

我就是没被提拔的其中之一,当初因为学历较高,自己选择留在了总公司的一个部门。虽然踏踏实实工作,但能留在总公司的,哪个不是踏踏实实工作的人?这是我之前不曾想到的。

在总公司,每年除了招聘留下的大学生外,其余就是通过内部招聘由基层考上来的职工。全省那么多基层公司,通过考试层层筛选,能够留下的可以说都是“人精”。而这么多年积攒下的年轻人,想要提拔而又不得罪人,那就只有论资排辈或是在某一方面能够鹤立鸡群、出类拔萃,否则真的只能靠熬岁数。

对于我来说,既然留在了总公司,那就肯定不会甘于现状,既然没有条件那就创造条件,年轻人就要有年轻人的样子。所以在入职的第五年,我主动请缨,参加到总公司在阿拉山口的“一带一路”建设工程,这一建设就是三年时光。

三年,虽然在新疆公司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万没想到,原单位的领导班子陆续换了人。等我回来之时,见证我出征的领导全部都调走了,总公司甚至忘记了我这个外派人员。而在新疆工作的成绩,也像调走的领导一样全部留在了那里。原单位甚至不愿承认我在新疆时的绩效考核,我也没有因为这些小事去找现任领导,毕竟自己还是有些傲气,不愿因为付出而去谈待遇。

紧接着,总公司为了锻炼青年员工,实行了“上挂下派”政策。因为我所在的部门已经有人接替我的工作,为缓解多出来的我造成的尴尬,部门领导便给了我这个锻炼的机会。我自然也不会辜负他们的期望,在刚刚结束三年外派的工作后,就又投身到北京总部的上挂工作中。

在北京上挂的一年,我来到了一个全然陌生的部门,一切都是零起步、一切都是零开始。但也正是在这里的一年,让我彻底葬送了二十多年的信仰,真正步入了中年时代。

因为我是外派人员,和当地公司的员工没有直接利益关系,所以在当地的工作中,也交到一些愿意和我说真话的朋友。

来到北京总公司,让我第一次设身处地的理解什么叫做“社畜”。在这里所有部门的所有人员都在加班,即使所谓的提前下班,也基本都在晚上八九点左右。甚至部分员工在月终、年终期间,会搭折叠床在工位前睡觉,而这些也包括各个部门的正处级领导。

这让我一度很难理解,虽然也曾在原公司加班,但毕竟不是常态。而我在这里的一年时间里,却从未见过他们按时下班过。虽然北京总公司的员工收入要比同级别我们公司的员工高出三分之一左右,但为了钱放弃家庭、甚至放弃身体,真的值得吗?我深表怀疑。

可他们的回答是,如果不加班,自己的工作就干不完。往往是手头的工作还没做完时,第二第三甚至第四第五个工作就已经安排在你的头上。且在部门里人人都是如此,即使设置了所谓的AB角,也没有人有时间或义务帮你完成。所以不管你有什么私事,当你回来之时,都要自己完成堆积如山的工作,所以每天只能尽量多完成,才能减轻第二天的负担。

在他们之中,我认识了一个北京的土著,比我小五岁,他是让我印象最深的一个人。

认识他时,他是北京总公司下属县公司的一位刚入职两年的大学生。他与其他15名新入职人员来到总公司进行封闭培训,为即将召开的某国家级大赛备战,除了技能竞赛外,最关键的是笔试的初选拔,如果初赛被淘汰,那么其它都是空谈。

笔试的范围涉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和本行业企业文化等多个领域内容,我作为教练之一全程陪同他们封闭培训测试。

经过我的整理,所有资料放在一起有一米五左右。各类题库汇总后有五万道题之多,准备的时间却只有三个月。

起初我对他并不看好,因为他本身长得就是一副阳光少年的样子,不是那种看上去会努力学习的人。可当我每天检查背诵情况的时候,却惊奇的发现他都能完成任务,每天的背诵量至少都有600道题,我甚至一度怀疑他是否在作弊。

后来我留心观察,才发现他真的很拼。每天凌晨四点左右睡觉,七点便起床继续巩固,而且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即使眼下有了黑青,也从未发现他有想放弃的念头。

等到决赛前,后备的16人已经经过多轮淘汰剩下4人,他是我们教练团唯一公认必上的选手。而他在决赛中的表现也绝对可以说是惊艳四座。

其实能够进入全国决赛的人,都是各公司精挑细选的背诵型人才,他的惊艳之处在于,能在抢答的环节抓住规则漏洞,在主持人说出几个字时便按下抢答器,回答时还能将问题以及答案一字不差的说出来。以至于抢答环节的200分全部被北京公司包揽,场下更是为他多次掌声雷动,经久不息。

如果说一个记忆力好的人可以让我羡慕,那么他的性格则是让我敬服。

接触的三个月时间里,他每天都是天真烂漫的样子,有些幽默的他一直是调节我们应战压力的快乐源泉。背诵之余,他还会拉着我们所有人去打篮球、踢毽子、看电影,无论是我们几个教练还是一起封闭的同事,大家都成了他很好的朋友。也是通过他,我才看清自己存在哪些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

上挂结束的前两天,他请我去他家做客。这是我第一次走进一座可以称为别墅的地方,我也是在他的家里了解到,原来他的爸爸妈妈都是某行业的领军人物。

可此时的我却有一个疑问,那就是为什么他有这样的家庭和背景,还要去一个国企基层上班呢,而且还要这样的努力?这个问题徘徊在我的脑子里很久,却始终没有问出口。我真的怕他回答出一个超出我格局的答案,让我失去最后的一丝尊严。

从北京回来时,我特意买了高铁票,我想用8个小时的时间思考,人真正追求的应该是什么。

在外人看来一切都那么合时宜的我,此时却突然迷茫起来。我的职业生涯虽几经碰壁,但我一直没有放弃。可当我发现同处于一样平台的人,在起点之时就已经轻易完成了我的梦想,而这个梦想,可能是我终其一生都不能实现的,那我又何必让自己这么辛苦?

也许是我想的太多,但这件事对我的冲击就是如此之大。看惯了电影小说中那种纨绔子弟,以为有钱人家的孩子都该如此。以至于对于我这种一般家庭的孩子而言,以为还有性格和精神上的优势可以超越,结果这丝尊严就像面纱一样,因为他的存在而被撕得粉碎。

很多人会说,遇到比自己强的人不是应该越战越勇吗?可在我看来,那是要有旗鼓相当的前提。

回到本单位的我就像变了一个人,早已没了从前争强好胜的影子。但凡有表现的机会我都是主动躲在人后,已经不愿再用那么多精力来为仕途谋划张罗。

想到北京公司的职工们动辄加班到一两点的样子,想到那个努力奋斗的小土著,人的一生,不是应该快乐的活着吗?

就在去年的三月,以前我所追求的机会却突然降临。党委书记和我谈话,鉴于多年来我的工作表现,党委想提拔我为某基层单位的副经理。让书记和纪委委员意外的是,我不假思索的拒绝了。

我没有说出真实原因,只是表达了我还想继续在基层锻炼的想法。后经我们部门领导劝说,我依然没有改变决定。结果公司党委认为我“不愿作为、不敢担当”,给了相应处分。可以说这次的“一鸣惊人”让我彻底进了冷宫。

再后来,我主动去了离退办,负责起退休职工的相关工作。待遇虽然降了一些,但工作量也大幅减少。闲暇时做起了自己最喜欢的一个爱好,虽然不能养家糊口,但对于我来说,开心足以。

过年时,我给自己的房子写了一副春联,上联是“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下联是“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横批三个大字——“静心堂”。

0 阅读: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