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岁白手起家,34岁身家25亿,44岁绝望自焚,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谈天鉴夕朝 2025-01-16 05:03:23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但金利斌的一生比戏剧还要精彩。

24岁还一穷二白,靠摆地摊起家,34岁就成了身家25亿的超级富豪,可以说是妥妥的商业奇才。

可谁能想到,仅仅十年后,他却选择在自家豪车,用最决绝的方式,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为什么他要在事业巅峰选择自焚?

命运一波三折

1967年,金利斌出生在内蒙古包头一个十分贫穷的家庭。

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留下母亲一个人拉扯着三个孩子。

为了能多挣点钱,母亲在农闲的时候会带着他四处摆摊挣钱。

金利斌不想母亲这么辛苦,于是主动提出辍学,成为了金属构件厂的一名工人。

在他的努力下,家里的日子慢慢好了起来。

那个年代当工人是很光荣的职业,挣的多福利也好,但尽管如此,金利斌的心里却一直有一个大学梦,他还是想上大学。

所以在工作的间隙,他从来没有放弃过学习。

20岁那年,他终于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二冶轻工大学。

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毕业之后回原单位的话直接就能提干部,金利斌兴奋不已,觉得自己终于能鱼跃龙门了。

但没想到的是,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1991年,当金利斌拿到毕业证准备大展宏图的时候,却迎来了下岗潮,别说是干部岗位了,连工人都当不成了。

就这样,他的梦第一次破灭了。

但他并没有因为一点挫折就被打倒,痛定思痛之后,他决定“子承母业”,和母亲一样摆地摊挣钱。

投资成功 身价翻倍

但是金利斌摆地摊和别人摆地摊还不一样,人家都是每天都固定的卖一样东西,他则遍地撒网重点捞鱼,什么好卖他就卖什么。

几年之后,他在这个行当也找到了规律。

他深知,如果一直做散户零卖的话,顶多赚个温饱,想要发财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是如果自己也能做批发,那会有源源不断的散户来帮自己一起卖。

打定主意之后,他拿着全部的身家来到武汉,拿下了话梅瓜子在整个内蒙的独家代理权。

这无疑是一场豪赌,如果输了,那这些年的努力就全部打水漂了。

但金利斌没有给自己留退路,每天他都会去各个商店小摊推销,打广告,并且承诺如果不好卖的话,可以再给自己退回来。

在他的努力下,话梅瓜子在内蒙遍地开花,他在短短的两个月就挣到了40万的巨款。

90年代的40万放到现在,后边再加一个零也不为过。

拿着这笔钱,金利斌实现了真正的华丽转身,他再次把“鸡蛋”分装到了不同的“篮子”里,如法炮制的拿下了很多食品的代理权。

其中,最有远见的就是拿下了伊利液态奶的独家代理权。

那个年代,市面上液态奶是十分少见的,大家都觉得液态奶不好储存,大部分有需求的家庭购买的主要是奶粉。

但是金利斌却觉得,未来液态奶一定是一个大趋势,于是他力排众议还是花高价买下了独家代理权。

之后没有多久,伊利的广告就登陆央视,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液态奶的一个革命。

金利斌的订单也像雪花一样接到手软,身价翻倍的往上涨。

这几次投资让金利斌彻底改变了自己的命运,2001年,34岁的他身价已经超过了25亿,稳坐包头首富的头把交椅。

但是这对于金利斌来说,只是一个开始。

疯狂投资 狂妄自大

2002年,金利斌成立了包头市惠龙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的主营业务就是批发各种食品和烟酒糖茶。

公司的成立让金利斌的事业逐渐走上了正轨,他的产品产业链也随之打通,他不再是一个批发部的小老板,而是一个真正的商人。

金利斌尝到了投资成功的甜头,他对自己的发展眼光深信不疑。

陆陆续续的又把钱投到了羊绒、洗浴、超市、矿山、会所等多个领域。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他投了这么多行,难道每一行都懂运作方式吗?

其实,他不懂,这时候的投资主要靠的还是他的“嗅觉”,一如当初投资话梅瓜子和液态奶一样。

幸运的是,他赶上了一个好时代,没有那么多的竞争,所以投出去的钱多多少少都盈利了。

金利斌在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中开始变得狂妄自大。

觉得自己就是天生的投资家,干啥都能挣钱。

其实如今看看,他这么想的话也可以理解,因为他一路走来真的是太顺了,基本上就是干一行挣一行的钱。

十年改变了命运,跨越了阶层,搁谁谁都得狂。

但是古往今来,不摔小跟头的,必定有大坑在前面等着,没有例外。

遇到困难 步履维艰

2004年,中国养牛第一股福成股份在上交所挂牌上市,来自河北的李福成靠着养牛进驻了资本市场。

不仅经常上电视接受采访,甚至当时的总理都去他的养牛场进行参观。

这件事给了金利斌很大的冲击,他突然意识到,自己的公司挣的钱再多,说出去也不过就是一个中间商赚差价,想要上市基本上是天方夜谭。

于是他有了做食品源头产业的想法。

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对市场的考察,金利斌得出一个结论,啥都不做就做大豆。

这是为什么呢?

不得不说其实这个时候的金利斌,还是有发展眼光的。

因为那个时期,我国的大豆一直被美国掣肘,2003年,美国利用中国大豆产量低这个特点,坐地起价,将价格提高了50%,拉垮了我国许多的豆制品企业。

如果他能将大豆产业越做越强,一定会成为全国的标杆企业。

这个想法从源头上来讲是没错的,于是他成立了包头市福禾豆业有限公司,真是向豆制品行业进军。

这个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经常有领导到产地和公司去视察。

与此同时,作为包头市的龙头企业,金利斌的公司还被评为内蒙古的“百强企业”,他本人也多次获得“先进个人”、“双拥模范”等多个称号,一时之间风头无两。

但是在这些称号的背后,金利斌却步履维艰。

因“利”而起 下场凄惨

为了将福禾豆业干到上市,前期金利斌在里面投资了5亿左右的资金。

与此同时他并没有停止旗下的其他产业扩张的步伐,还是像多年之前一样,经常是这投一点那儿投一点。

但是不管是什么投资,想要收回来都是需要周期的,很快,金利斌的资金流就遭不住了。

怎么办呢?眼看自己的公司有了上市的希望,难道要就此夭折吗?

他想到了找银行贷款,但是因为资金缺口真的是太大了,抵押财产借来的一部分只是杯水车薪。

万般无奈之下,他决定走民间借贷的模式,并开出了高额的利息回报。

还拍胸脯打包票说,自己的福禾豆业未来一定能成为亚洲最大的豆制品生产基地。

在高额利息回报和一次次的洗脑中,包头的老百姓都疯狂的把钱投了进去。

几年之间,金利斌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拿到了上亿元的投资。

然而,就在大家都期待满满的能凭着金利斌的企业赚大钱的时候,他的资金链早就断了。

2011年的一个晚上,走投无路的金利斌在福禾豆业的大院内,给自己的车上身上都浇上了汽油,随后打开打火机,用这种惨烈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最可怜的还是那些因为信任他把钱投了进去的老百姓,最后不过竹篮打水一场空。

马克思说过,资本如果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润,它就会铤而走险,如果有百分之百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人间一切法律,如果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润,它就敢犯下任何罪行!

如今来看,不管是金利斌的选择,还是那些投资的老百姓的选择,无不印证了这句话。

说到底,还是一个“利”字,害了所有人。

参考信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