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由于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商品,并不是普通人说买就能买得起,古今中外都是如此。而且正赶巧我们的住房赶在了城市化快速发展期,农村进城人口多年一直处于快速增长中,对商品房需求一直处于高位,加上货币超发、城市建设赖以生存的土地财政,铸就了房价螺旋式上行的趋势。
这是有数据可查的。回顾1998年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的25年时间里,除了90年代初海南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在两年不到时间从7000元/平米滑落至不到2000元/平米外,全国房价较深度调整也仅有03年非典、08年全球金融危机、14年市场化调整这三个时间段,整体下跌幅度在20%-40%之间。但这三次均在行政措施干预下,快速恢复,且不断超过前高,特别是后一次,3年时间均价翻倍。
不过,随着城市化进入下半程、生育人口锐减,以及前期房企积累的债务风险,需要强制降杠杆等综合因素,这几年进入“疫情”式的调整,使整个房地产行业从“白银时代”直接进入“黑铁时代”,一些还没回过神的巨型房企如恒大等纷纷跌下神坛,让业界唏嘘不已。不少人对中国未来的房地产非常迷茫,无论是从业者,还是购房者,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觉,如果个人看不清,下面我们不妨来看看知名投行高盛日前对中国房地产走势的预测。根据观点网6月12日报道,知名投行高盛发布报告称:
预计内地房地产市场将在未来数年出现L型复苏,因政府似乎决心不将房地产行业用作短期刺激工具,而是希望减少经济对该行业的依赖。
文章还显示,高盛认为会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和放松限购,但不认为政府会推动一个上升楼市周期,最终目的是降低国家经济对房地产的依赖。那么,投行预测的靠谱吗?
笔者查了一下发现,高盛对我们的房地产预测了多次,而且几乎每次都有模有样,其“神预测”也多次命中。比如,早在2014年就警告内地的房地产债券风险,说未来将是亚洲债券市场最具风险的资产。
现在回过头来看,2014年后,我们启动了国家战略去楼市库存,不少销售额只有几十亿、过百亿的房企纷纷高额负债,迅速扩张,在随后的几年时间,有超过30家房企销售规模突破千亿,这在任何行业中都是不曾发生过的,非常之壮观。但其中大多数房企负债额超80%,有的甚至百分之几百,在国家推出“三道红线”后,这些房企债务纷纷“暴雷”,无论是境外债务,还是境内借款,均频频出现到期违约不能偿还的情况,一些房企不得不退市。
在2022年6月时,高盛发布报告称,内地房地产最坏情况或已经过去,但何时明显复苏还难以判断,且还认为短期内不会有实际意义的销售刺激措施,认为很多城市将面临更大的库存和销售压力。对此,就不多解释了,快一年时间里,除了各城因城施策局部放松外,并没有强有力的刺激楼市措施出来。从统计部门发布的今年1-4月楼市库存数据中看到,商品房待售面积同比增加了15.7%至6.4亿平米,住宅库存量位于自2014年来的第二高,仅差0.8亿平米。
还有,高盛在2023年1月发布报告称,今年内地房地产建设萎缩程度缩小将导致2023年可售资源增加,销售同比降幅收窄。这个就不赘述了,可售资源数据在上一段已经说明,库存增加明显,受前期积累需求作用,我们前几个月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降幅缩小至个位数。
可见,这家有着154年历史的国际投行,经验和眼光都是非常独到的,这也不难理解它能够存活这么多年。所以,在笔者看来,这家投行一定有不止一位专家级的“中国通”,对我们的房地产情况非常了解,对后市的研判往往具有相当的水准,这些预测也被业内视为“神预测”。
回到本次预测,首先了解一下“L型”到底是啥意思?
从网友们的评论看,出现了两种理解结果。一种认为现在就是底部,未来几年保持这一状态即可;另一种认为目前还没到底,还要继续调整,特别是房价,需要降一降,达降到一定水平才能达到动态平衡。
到底哪个理解靠谱呢?我们都知道,我国一直有经济“L型”说法,指的是GDP平均增速固定在某一个水平或者区间小幅波动。比如在十三五设定的GDP目标增速为6.5%-7%这个区间,十四五就更低一些,可能只有5%-5.5%,反正就是一个阶段的水平,随着经济越发展,基数越大,其平均增速肯定是不断下移的。
如果套到房地产的话,其实也是合适的。原因很简单,房地产不可能保持过去那样的高速增长,反而是进入下一个台阶。比如2021年创历史地出现了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双18万亿元”,这是顶峰,到2022年就下滑到“双13.5万亿元”的规模。如果划一根线的话,那就是掉在“L型”下侧了,现在问题是,目前是不是底部?
在房君看来,对于未来房地产走势,任何人都无法预测一个精准,但逻辑是可以判断出来的。根据以往的经验,房地产市场与政策关联度极高,除非出现“自上而下”的提振市场情况,否则,仅靠地方上的优化修补措施,是很难做到市场共振,下滑趋势也只能延续。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是否是“自上而下”情况有两个讯号点可作为参考:一是一线城市放开限购,通过大城带动小城市场复苏,二是从国家层面出台楼市相关优化措施,给市场信心。
从目前看来,有央媒已吹风建议放开一线城市限购等措施,意味着放开的可能性大增,估计等不了多久了。现在未解的讯号是,国家相关部门是否有指令性的提振措施出来。但需要明确的是,房住不炒是大原则,而且正如投行报告所说,不希望短期刺激经济发展,对房地产的依赖也会逐步减少。所以,我们不要用过去的思维来看待下面可能的促楼市恢复措施。那该怎么看呢?
可举一个例子说明。假如增加1万亿的GDP,原来房地产贡献1500亿,占比15%,未来几年GDP只增加8000亿,房地产如果还占15%的话,房地产对GDP的贡献就只有1200亿。看似比重没变,但绝对值减少了。翻译成白话说,房地产出现一定程度萎缩,但对经济而言,房地产还是要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从眼下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开工面积下降过快,显然是拖经济发展的后腿了,这也是接下来加码调整楼市优化措施的必要性所在,但绝不会再有促进楼市恢复到1500亿的力度,我们要看清这个逻辑。
当然,对未来房地产我们也不用太悲观,就好比老美,城市化都超80%了,但在2020年5月到2021年期间的20个月,全美的住房均价涨幅超30%。就我们而言,主要是城市改善需求在未来将逐步释放,这是支撑未来楼市的主要着力点,而且房地产还受到货币超发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即网友所说的,手中的钱越来越贬值,这些都是房地产价格得以提升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