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望远,才见云阔天高;踏浪同行,方能奋楫争先。为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辐射作用,助力名师工作室分站有效开展工作,促进乡村教师快速成长,提升学生核心素养,2024年11月14日下午,南京市江宁区教研员周金霞老师带队潘森云名师工作室,到江宁区禄口初级中学开展“立足课堂依标教学,生长思维提升素养”主题培训活动。本次活动由江宁区教学研究室、江宁区潘森云名师工作室、江苏省孙振坤网络名师工作室主办,江宁区禄口初级中学承办。禄口中学张丹宁老师主持此次活动。
经过精心设计与打磨,南京市竹山中学陈蓉老师,禄口中学孙维杰老师、王彩月老师与章燕妮老师分别为我们呈现了精彩非凡的课堂内容。他们带领学生走进文本世界,真正做到了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中生长。
陈蓉老师执教九年级课文《三顾茅庐》。陈老师以书后“阅读提示”中“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导入,提出探究问题:为何罗贯中能够将这短短的一行文字扩写成如此精彩的故事?教学过程中,她扣住“精彩”一词,带领学生分析本文在情节设置、人物塑造、手法使用上的妙处。课堂中,丰富资料的援引,不断的比读与分析,多角度探析人物精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导图、小组合作、朗读表演等不同形式,更是直观得让学生感受到探究的成果与乐趣。课堂的最后,陈老师引用孔子的“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来总结文本呈现的君臣关系,引导学生思考作者寄寓其中的理想,完成对学生思辨性思维的训练。
如何在课堂发展学生的思维?孙维杰老师的课堂提供了有益的尝试。孙老师在执教《诫子书》时,从探究文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入手,循序渐进,引导学生把握诸葛亮对儿子的希望、修身养德的具体方法、成才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层次关系,并通过补充的材料,让学生感受诸葛亮的家风。从对家书的品读赏析上升到对家风传承的感悟,孙老师的课堂以名人风骨浸润学生心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实现对学生道德情操的培育。从逻辑角度对课文中的词语、句段进行梳理、分类属于高阶思维,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但随着孙老师由浅入深、抽丝剥茧的讲解,学生积极参与,展现出了较强的理解与分析能力。
王彩月老师在执教《范进中举》时,创造性地以游戏的视角打开文本,通过游戏剧情的推进帮助学生梳理文章情节,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作品主旨。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情境的演读,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处理将课本中的人物演得活灵活现,全身心地参与范进的一生。 临近课堂尾声,王老师又将同学们带回故事的原点,“大梦一场后,你挤破脑袋,发现自己又落榜了,你会怎么选择?”这个问题将学生由对文本的分析转向对人生的思考,实现了对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培养。
章燕妮老师授课内容为七年级课文《回忆我的母亲》。章老师的课堂以“为朱母设计颁奖礼的海报”为教学情境,课前,学生凭自己对朱母的理解,绘制人物形象。课堂中,通过文章内容的品读,提炼出朱母的形象特点,继续打磨海报内容。之后,章老师通过两次比读——《秋天的怀念》与《回忆我的母亲》中母亲形象的比读,文中朱母劳动部分与《红星照耀中国》中朱德劳动部分的比读,引导学生进一步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理解家风传承的意义。在有声有色的课堂活动中,学生对文本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四节课后,参与活动的老师齐聚党员活动室参与点评环节。禄口中学的张丹宁老师首先点评陈蓉老师的课有意思、有逻辑、有深度,真正做到了立足课堂、妙用课本、联系古今,通过对文本细节的捕捉,带领学生深度解读人物,探讨经典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在点评王彩月老师的课时,张老师认为王彩月老师以游戏的形式讲授课文,形式新颖,且给学生提供了解读文学作品的第一视角,在这种视角下,学生能够更全面地把握人物形象,注意到人物身上的可恨与可悯,从而最大化地发挥文本自身的教育意义。
最后,区教研员周金霞老师点评了两位新教师的课。周老师细致地分析了两位老师的上课过程,并对相关环节提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周老师评价孙维杰老师的课“逻辑思维强”,对孙老师“绘制词与词之间的关系图”这一环节十分赞赏,认为这是对学生高阶思维的有效训练。同时,周老师建议孙老师精炼题干,将问题清晰聚焦到学生的某种能力点上,努力做到举重若轻、化繁为简。
点评章燕妮老师的课时,周老师先充分肯定了章燕妮老师课前的准备工作——学习单、预习作业、海报绘制,一应俱全。此外,周老师对教学设计中的比读环节也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这是书本整体意识的体现。同时,周老师建议章老师锻炼设计教学主问题的能力,不要追求课堂的面面俱到,而要结合学生学情,让课堂更加严谨高效。
潜心向学,方能问道远方。本次潘森云名师工作室送教活动为乡村学校的教师搭建了一个锻炼磨砺、展示自我的平台,也将语文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新思想、新动态传授给了乡村学校及教师。相信禄口初级中学的语文教研团队一定能够以此为契机,在扎根课堂的同时,不断借助外力深耕课堂,在实践中迈开探索的脚步,在语文教育的激流中奋楫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