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商业竞争的舞台背后,似乎总有一些暗流涌动。9 月 27 日,某组织举报百雀羚使用“禁用化妆品原料”,此消息如一颗重磅炸弹,瞬间被多达 184 家媒体报道,迅速登顶热搜,引发了轩然大波。百雀羚,这个有着 93 年悠久历史的百年民族品牌,从我们奶奶辈用到妈妈辈,再到如今我们这一代,一直是备受喜爱的“国货之光”,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众多消费者还囤了不少它的产品。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举报让它陷入了巨大的品牌危机。幸运的是,上海药监局迅速行动,经调查后发布通报,百雀羚的水嫩净透精华洁面乳未发现违规添加禁用原材料的情况,还了百雀羚清白之身。但在真相未明之前,舆论的压力几乎要将这个品牌淹没。
回顾过往,类似的套路屡见不鲜。多少国产品牌都曾遭受这般“一棍子打死”的恶意对待。这不禁让人怀疑,这是否是一场里应外合妄图扳倒民族品牌的阴谋。恶意举报者背后是否有着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商业对手的不正当竞争手段,还是有其他势力企图破坏我国民族品牌的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舆论的力量无比强大。一条未经证实的消息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并发酵,而大众往往容易在真相未明时就被舆论引导,以有罪推论的逻辑去讨伐品牌。尤其是我们的国货品牌,本就在与众多国际大牌竞争中艰难前行,若再频繁遭受这般恶意攻击,发展之路将倍加坎坷。
百雀羚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消费者在面对此类事件时,应保持理性,不要盲目跟风,等待真相大白。媒体也应承担起社会责任,在报道时更加谨慎,避免成为恶意攻击的助推器。而相关部门更要加强监管,严厉打击恶意举报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为民族品牌的发展营造一个公平公正、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我们绝不能让民族品牌被恶意的“剧本”所算计,要守护好历经岁月沉淀的国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