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完最后四节英语课,研一下学期的课程就全部结束了,我那7个同学在群里嚷嚷着要举行一场聚餐以示庆祝。这种活动我必须得参加,否则会让我和他们之间已经被拉开了的距离越来越远,而且这种活动在组织筹备方面不需要我花任何心思,他们安排好了通知我时间地点即可。
为了这件事他们7个在群里讨论了一早上,最后确定了庆祝的方式:先去KTV唱歌,然后找个地方吃饭。至于在哪里唱歌,他们又开始了第二轮讨论,西安城内各家KTV的打折优惠信息被挨个翻出来,一个个分享到群里,整个下午群内刷屏一样出现了很多KTV的名字。他们比来比去反复筛选,最后一致表决通过确定了一家,那家周五有个套餐,在校学生凭学生证可以从中午唱到下午5点只需68块钱还带果盘和零食,算下来每个人10块钱都不到。
我点开一看发现这家KTV就在我家小区对面,我每天在厨房做饭时抬头就能远远地看到它醒目的霓虹灯招牌,一下午68块钱,电费估计都不够。尽管近在咫尺,我也不打算加入他们一起唱歌,因为没有意思而且尴尬。
我在他们这个年龄的时候就不喜欢唱歌,每次跟着大部队混进KTV,其他人唱歌时我只管吃瓜子,等众人进入状态后我选择偷偷溜掉。那时候我没有心情唱歌,因为我不快乐,我也不能假装快乐,在我眼里所有的狂欢都是一群人的寂寞。本科毕业做了两三年程序员后,生活质量明显提升,日子过得快乐了一些,但是每当公司去酒吧或KTV团建,我依然选择中途溜走,溜回公司刷刷网页打打游戏。
写到这里,突然怀念当年一个人在公司刷网页打游戏的日子。公司干净宽敞,有免费的饮料和零食,自己无忧无虑玩得开心自在。和那时候相比现在的我什么都有了,只是当年的心态却不知道何年何月弃我而去了。
前几年和陈科长谈恋爱期间,我俩倒是在KTV玩过几次。因为没有外人,我也不觉得尴尬,中学时听过的周杰伦、五月天、周华健、梁静茹我俩挨个唱,乃至于父母那辈流行的《甜蜜蜜》和《粉红的回忆》也被我俩翻出来乱唱乱跳,确实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乐,那种属于两个人的快乐没办法在一群人中间表现出来。
我最后一次到KTV唱歌,发生在我跟陈科长结婚那天。酒席散场后,大家多少都有点上头,我们年轻的一帮人连同他们的小孩一起,勾肩搭背去了县城一家颇具规模的KTV,订了最大的包间。由于家里的姐夫和姐姐在县城很有人脉,这家KTV的大小经理纷纷送了果盘、零食和饮料。那天几十号人醉醺醺地又唱又闹,也挺快乐。
婚后我们俩就再也没去过KTV了,而且我更抗拒和其他人一起唱歌。如果以后还要去的话,可能还是跟陈科长一起。所以当那7个同学邀请我的时候,我说年纪大了不喜欢玩这个。他们以为陈科长介意,提出让我带着陈科长一起,我也拒绝了。我跟他们都没有熟到一起唱歌的程度,对陈科长而言跟7个陌生人一起只会更尴尬。不过晚上陈科长下班后我还是征求了一下她的意见,结果她说周五要去渭南出差。当我把这个情况在群里告知以后,他们也就不再坚持了。
既然KTV在我家附近,那么唱完歌吃饭的地方就得由我来选。考虑到他们几人的经济状况,我推荐了未央区一个规模巨大的夜市,那里几乎汇聚了全陕西的美食,我和陈科长隔三差五要去逛一次。当他们看了我发在群里的火热照片后,瞬间被那个场面吸引了,也不纠结价格集体通过。
周五下午我睡到两点半起床,然后在阳台看书,看到晚上5点这才换衣服下楼,慢慢悠悠走到马路对面,在那家KTV的招牌下面等他们出来。他们买的套餐是从中午玩到下午5点,所以到点后收拾东西从楼上下来,也就15分钟的样子。
我望着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发呆,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他们喊我的声音,回过头打招呼,看到5个女生不是裙子就是热裤,青春的气息迎面扑来,跟以往的朴素形象反差极大。我们这届8个研究生3男5女,这5个女生相貌平平身材平平,但是以20出头的年龄为基础,化化妆、收拾收拾头发、穿个像样的衣服,还是能制造点回头率出来的。这么一对比,我们三个男的倒显得过于普通甚至有点油腻了,油腻的不一定是我,反而是那俩个身材发福不剃胡须的男生。
我们一路步行,走了20分钟才赶到了那个夜市。我建议他们走路而不坐地铁是因为时间太早,走过去耗时间耗体力肚子会更饿,这样才不辜负那么多美食。我们到达夜市的时候6点刚过,不过摊贩们已经在布置桌椅并亮了灯,摊位上的美食也逐渐散发出香味。一路走过来,是各种夹馍、烤串、水果、饮料甜品、小龙虾、烤羊排、油泼面、钵钵鸡、冰粉、烤生蚝等等。见此盛况他们几个特外兴奋,尤其是那5个女生蹦蹦跳跳如大一新生,我们刚找了个位置放下包,她们5个就消失在了灯火阑珊处。
十多分钟后众人陆续回到了座位上,有人提着白鹿原的樱桃,有人举着冷锅串串,有人端着烤冷面,有人拿着烤鱿鱼,有人捧着网红小土豆,还有人提着一袋切好的西瓜,这些东西摆桌上格外丰盛。大概因为我们是这家烧烤店当天的第一批顾客,或者5个女生气质出众,纹着大花臂的烧烤店小弟跑前跑后,一会儿功夫就用各种烤串填满了桌子的剩余空间,这些普通的食物居然摆出了满汉全席的感觉。
在几个女生拍了若干张照片后,大家这才开始动手。他们一边吃一边兴奋地讨论,讨论他们曾经在其它城市品尝这些食物的经历,并争论某个东西到底哪里的最好吃。聊来聊去最好吃的永远在别处,有人说在成都,有人说在重庆,有人说在东北,有人说在湖南,反正不是在西安,更不在眼前这一桌上,即使他们咀嚼的频率那么高。
我对这些话题毫无兴趣,这是一群上完课从校园跑出来的学生党在街边撸串时才有的兴奋,我曾经也有这种兴奋,但是早被我挥霍在厦门的珍珠湾或者福州的三坊七巷或者深圳的东门了,现在吃路边摊或者大排档已经吃不出任何兴奋感。为了避免尴尬,我掏出手机刷新闻,他们吃三串我吃一串,不是东西不好吃,是晚上吃多了不好消化。
望着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站起来后退了三步给他们拍了张合影,拍完后几个女生说刚才没注意摆姿势要重新拍。我等着女生们拨弄头发、擦干净嘴巴、整理完衣服后又拍了一照,但见有人举着鸡翅,有人举着羊肉串,有人举着西瓜皮,有人举着奶茶,对着镜头摆出了满足的表情。这张照片就是我们结课聚餐的照片,因为拍摄者是我,所以照片里只有他们。
等他们回头把这张照片发到朋友圈以后,会在评论区回复说这是结课后的聚餐,没人会意识到画面里少了一个人,他们大概也不会特意去解释。只有在校生才会认为课程结束这点小事也需要聚餐庆祝,在我看来课上完了如同完成工作中的一项任务,应该开始下一项任务而不是庆祝,当然也不值得庆祝,值得庆祝的或许只有陈科长升职或者我发一笔横财,其他的都是浮云。
(我们聚餐的那个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