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发明一道菜曾在美国一年卖52163吨,年入203亿,却称不进入中国

闻使天绪 2024-11-08 17:55:39

前言

人们对做菜总是有一种莫名的执着,而我们今天所要讲的人物则也是如此。

只是令人意外的是,他只做了一道菜竟然就风靡全球,而且仅一年就在美国卖掉了52163吨,总收入更是高达203亿。

身为一位华裔“厨师”,能够如此在全球盛名也算是一种荣誉,可殊不知,他其实并没有在中国开店,还发誓绝对不会触碰这一铁律。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文化生搞厨艺

这个故事还得从一位名叫程正昌的小伙子说起。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26岁的他风华正茂,而和当时很多年轻人一样,他也有一个美好的“美国梦”,为了早日实现美好生活,他也在那时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漫长旅程。

初到美国的程正昌,有些茫然,不过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他还是很快在美国的大学站稳了脚跟,之后更是顺利获得了密苏里大学的数学硕士学位。

按理说,这样的学历足以让他在美国过上安稳的生活。

在餐馆工作期间,程正昌发现自己对烹饪和经营有着异常的兴趣和天赋。

他开始思考:为什么不把中国的美食带给更多的美国人呢?

创业初期,困难接踵而至。有时候,整个晚上可能只有寥寥数位顾客。但程正昌并没有气馁,他坚信只要坚持下去,终会有柳暗花明的一天。

他开始琢磨如何改良菜品,使之更符合美国人的口味。功夫不负有心人,程正昌终于研发出了一道深受美国人喜爱的菜品——陈皮鸡。

这道看似简单的菜品,实际上凝聚了程正昌对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深刻理解。他保留了中国菜的精髓,又巧妙地迎合了美国人对甜酸口味的偏好。

即便在事业有成之后,他仍然保持着强烈的学习欲望,不断吸收新知识,改进自己的经营方式。

或许正是这种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让程正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熊猫”崛起

1983年,程正昌迎来了事业的转折点。一位购物中心的开发商找到他,希望他能在商场里开一家中式快餐店。

这个提议让程正昌看到了巨大的商机。他意识到,快餐模式或许能让中国美食更快地走进普通美国人的生活。

还别说,这起名字估计也是个学问,因为刚用这个名字没多久,这个“熊猫快餐”就很快深入人心。

因为程正昌保留了中国菜的精髓,同时又充分考虑到了美国人的饮食习惯和用餐节奏,创新性地采用了先做后取的自助模式,既保证了食物的新鲜,又满足了美国人快节奏的生活需求。

而支撑这个神话的,正是那道让美国人欲罢不能的陈皮鸡。

当然,除了品质,程正昌还特别注重服务,或许在他看来,快乐的员工才能带来快乐的顾客。

为何不回国?

这个看似矛盾的决定,实际上体现了程正昌对市场的深刻洞察。

首先,中国的餐饮市场竞争确实异常激烈。作为美食大国,中国的餐饮选择丰富多样,消费者对美食的要求也更加苛刻。

此外,中美两国的快餐文化也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人习惯了快节奏的用餐方式,而中国人则更注重用餐的社交属性。

因此,程正昌选择将精力集中在美国市场。他相信,与其冒险进入陌生的中国市场,不如继续深耕已经熟悉的美国市场。

这种战略选择,体现了程正昌作为一个成功企业家的理性和远见。

不过尽管如此,程正昌并未完全放弃对中国市场的关注。他一直在密切关注中国餐饮市场的发展,并将其作为未来全球化战略的重要一环。

不忘初心

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心有不甘,毕竟好端端的一个中国人跑到美国做生意这叫什么事?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其实成功并没有让程正昌忘记自己的根。相反,他始终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回馈家乡。

进入21世纪之后,程正昌和妻子就在谋划一些慈善事业,而之后也是共同成立了熊猫慈善基金会,积极参与各种公益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的慈善事业涵盖了教育、医疗、灾害救助等多个领域,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家乡的教育事业,程正昌更是倾注了大量心血。

或许是深知“授人予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虽然他也曾捐款捐物,但比起这些,他最得意的或许还是向相关部门捐了600万元以加速对于教学楼的建设。

而且自1993年起,他其实一直都在为家乡做贡献,捐出的钱给师生当奖励,物资自然也是供他们使用。

而在面对天灾的时候,他其实也一直关注国内动向。

就比如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程正昌第一时间就号召海外华人帮助祖国,自己更是慷慨解囊,捐款100万美元。

这种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行为,充分展现了程正昌的赤子之心。

结语

程正昌的成功,证明了只要有梦想、肯努力,任何人都有可能创造奇迹。

而他的慈善事业,则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不仅仅是个人的财富积累,更在于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他人带来幸福。

这不仅仅是一个餐饮品牌的成功,更是一个华人在异国他乡奋斗、成功,并始终不忘回报社会的动人故事。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程正昌

1 阅读: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