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月雨竹2入耳耳机体验-TDS出品

我是音频数码怪 2024-03-04 04:27:53

MOONDROP Chu 2 Dynamic IEM Review - TDS Presents

KT MARK: V

在一年多以前我对于初代竹进行体验分享的时候,当时的结论是把它当作 KPE 的青春版,并认为它可以发展成某种意义上百元塞的终极解决方案之一——至少从方向上讲,我是这么认为的。我想到了竹会有相当不错的大众认知度,但是没想到百元塞很快进入了新的时代,即所谓"即插即用塞"。在这过去的一年里即插即用塞基本上覆盖了各家试图在入门抢占市场的国产耳塞厂家,就连水月雨自己也产出了基于竹调整而来的菊和单独的水滴,更加自由的佩戴、不难搭配的声音、易于驱动的单元、USB-C 数字接口、内置基础的 DAC 和 DSP……这些都是百元即插即用塞的一些共同特性,我认为也是机配塞在这个时代的完美替代。但不得不说的是,单纯有线、模拟的百元塞,其实还有继续完善的空间,竹2其实就是填补这个空间的东西。

基于手上拿到的版本,我并没有能够见到最终上市时候的包装,只见到其他人手上的包装大体形式,能看到是与初代竹比起来更加“素”的设计,竹子的元素确实融在了装帧设计里。配件方面,仍然会赠送一个水家入门级产品经常会赠送的皮质收纳袋,以及若干对子弹形灰色硅胶耳塞套。具体有没有清泉套以及其他耳塞套的附送,由于未见到包装实体就还不可得知。

腔体外壳虽然跟第一代在大体的形状上是相似的,但是实际上是做出了一定的微调。两代的竹都是基于合金熔铸工艺来制造的腔体,只不过竹的面板是一个曲率相对固定的曲面,看起来类似弯折过的,而竹2则直接做了类球面的处理,像是从中心顶起来一块。面板上的图案也进行了更换,由原来两侧相同的一串竹叶,变成了从数量上两侧可以互补的星芒状竹叶,图案所占面积小了不少。就我个人审美来说,这个系列的产品里我还是更偏向于菊的面板样式,对称和谐。至于做工细节,竹2这代至少从我目前手里拿到的这条来说,比第一代的前后腔缝隙是要更加窄一点。腔体内侧对于耳道口附近的耳部结构也进行了一定的适配。由于腔体本身足够小,其实它在大部分人的耳廓里面存在感都不是特别高,结合下面介绍的一些改变,它的佩戴稳定性是要更加出色的。

记得在介绍第一代竹的时候,我曾经说过它可以以两种佩戴方式来存在,那么在第二代中,由于线材结构发生了变化,默认都是以挂耳的形式来进行。虽然自由度有所降低,但硬质耳挂的加入一方面可以增加绕耳佩戴时的稳定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听诊器效应所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

从外在上还能看到的一个非常明显的变化,就是导管口附近的设计。竹的导管和前腔体是一体成型的,而第二代则采取了分体式的嵌入结构。黄铜材质的独立导管前端可以进行滤网的替换,如此而来,一方面也可以便于清洁,以使得长久使用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更换不同滤网来实现不同的声音风格。只不过这个设计相对也会带来一个问题,竹2的导管相对来说是比较粗的,对于一些耳塞套的适应性可能会有所下降。默认的滤网由一层纤维纸和一层金属网组成。

竹2在线材上的改变还不止加入耳挂这一点。可更换线材设计的加入同样是让竹更进一步的做法,基于 0.78mm 2PIN 平座的设计,它的接插件紧实程度可以说是相当高。有趣的是,近期各种百元级或者200元左右的产品,无论是在 2PIN 还是 MMCX 的结实程度上,普遍要比之前的很多几百元以及甚至上千元的产品还要高,这倒是挺有趣的一个现象。或许低价耳塞的用户在产品使用中不那么注重保护?总之紧实的插针确实是个好事。

既然可以更换线材,那么你也可以方便的将竹2搭配水月雨自家的 littlewhite 小白线来进行无线化搭配。

目前所默认搭配的这条线材,从外观上看起来是要比第一代竹所采用的要漂亮不少,至少和很多定位更高的产品配线比起来,外观并不有明显的逊色,但具体的材料并没有能够从官方渠道获得具体的介绍,姑且认为是某种带屏蔽层的铜线。线材柔软程度良好,自缠绕现象轻微。之前介绍兰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对于兰的单元成本进行过介绍,可以这么说,兰的镀铍振膜动圈单元应该算是同价位能够拿到的动圈单元里面成本相对比较高的一个。这次竹2也可以说是也在对应价位算是达到了单元成本的极致化。第一代竹采用的是直径为 10mm 的纳米钛晶镀层复合振膜动圈单元,这是一个通过物理气相沉积技术,把钛金属沉积在高分子聚合物薄膜上的复合设计。而竹2则采用了铝镁合金作为振膜球顶的基材,然后悬边使用柔性更高的聚合物材料。类似的异质复合振膜能够结合轻质、高刚性的不同特性,成本显然是更高的。

下面的主观声音评价,我们还是基于原线+默认配备的灰色硅胶耳套来进行。

从走向上来看,如果说竹的第一代是 KPE 青春版的话,那么竹2则可以被认为是 Blessing 3 的青春版,相对来说,无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竹的易驱动性都是显而易见的。比起银色飞船来说,它们的驱动成本都更低,不需要为其搭配多么高驱动力的设备,就可以将其表现发挥到比较良好的水平。经过对比后,竹2潜力相较于兰来说还有一定的距离,在搭配得当情况下,兰的上限还是要明显好于竹2,甚至好于 Aria SE。

低频量感适中,比起初代来说在厚度和饱满度上有一定的增强,听上去整个中下盘的层次感表现也会更好。下潜十分接近于兰的水准。收放速度适中稍偏快一点,收得也比较干净。氛围感渲染会比兰和竹都要浓一点,但是普遍对比起来仍然算是相对比较点到为止的类型,听上去中下盘不会有浓郁感。基音位于中下盘的乐器不会有明显的前倾现象。事实上,整个中下盘的风格走向都相当贴近于 Harman-2019 曲线给人的整体印象。跟在百元级里同属于 Harman-2019 取向的 EW100DSP 进行比较,竹2的低频残响会少一些,整体听上去会"精干"一些,能量感会化得更开一些。

中频,人声有一定的距离感,不会有贴脸的问题,结像的大小大体上比较标准。竹2对人声质感表现和线条刻画之间的优先级基本相当,男女声之间的偏向性不算很明显,但是对于女声声线的兼容性会稍好。竹2在人声频段的顺滑程度上做得相当不错,但是对于一些需要颗粒感的男声表现时就会缺些味道。人声的染色不算多,仅在中上盘有轻微痕迹。人声的气声也只是可感但不会很突出的程度。

乐器方面,竹2的乐器在基音部分大多数都能够有着比较正确的音色表现。弦乐器中,竹2的小提琴、竖琴、中提琴等表现明显要比初代更加抓耳,吉他等的拨弦细节会更加突出一些。大提琴的形体感会有点薄。铜管类比初代厚度是更加突出的状态,气势感适中,需要亮感的小号等有着比较合适的量感。木管乐器普遍表现比较扎实,保护次了良好的悦耳程度。打击乐器存在感不算很突出,但是镲片等有一定刺激感。

高频亮度适中,在一些频段有着稍微突出一点的尖峰用来增加“解析感”,极高频的滚降速度比起兰要快一些,延伸表现符合"竹的进阶、兰的下级"这个基本印象。竹2的整个中上盘听上去都是比初代有一定突出感的,会给人以更清亮的感觉。

声场大小适中,横纵均有一定距离,"高度感"表现稍显一般。竹2的人声与乐器之间的分离度并不会拉得很开,但是乐器的分离还是比较容易感知到的,没有明显的粘滞感。解析能力同价位出色,有轻度的"解析感"增强处理。动态表现良好,瞬态出色。

竹2的声音表现显然对于两端做了些突出处理,新单元的引入让乐器音色保持基本准确性的基础上更加抓耳,且结像的清晰度会有一定的强调。稍微加入一点刺激,稍微加入一点厚度,大体上仍然保持了水月雨大多数耳塞的传统特色,但是适应了流行调音的一些趋势。我将其视为更加普适的百元塞。

至于怎样在竹、竹2、菊、兰之间选择——竹在这四条耳塞里目前显然是一个"basement"的形象;兰的素质、潜力是这四条里最好的,也更建议搭配高阶线材探索更多可能;菊是那个适合拿来就用,插手机直接出发的类型,声音上则与竹的差别不算很大;竹2适合的是试图在这个价位寻找具备一定亮度、厚度的传统入门玩家。单论声音完成度,竹2和兰都是200元以内非常出色的选手,只是面向的人群不一样罢了。对于小白线用户,我更加推荐考虑搭配竹2甚至 Aria SE,我会更加考虑把兰交给一些提供更多可能的稍微"酱油贵过鸡"的线材手中持续挖掘。

KingTsui, from the TDS Studio.

July 2023

From the digital sound lovers, it's a TDS production.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