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电池来了,燃油车将迎来末日?
最近,全球首条GWh级固态电池产线落户安徽,由安瓦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投产。
大家都知道,现在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最大因素就是电池技术,如何提高电池密度、增强安全性,是全世界都在研究的重大课题。
而固态电池,就是被人们寄予厚望的解决方案。
全球首条GWh级产线落户安徽,固态电池正式登上舞台?固态电池距离大规模的商业化,还有哪些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问题,码字不易,欢迎点赞,转发,收藏。
固态电池来了?固态电池,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是近几年热炒的概念。
相较于现在的液态电池,固态电池的明显优势是能量密度更高,固态电解质更耐高温,安全性更高,长寿命。
换句话说,固态电池就相当于液态电池的次时代产品,全方位属性升级。
未来固态电池一旦应用于新能源汽车,我们将能轻松实现充电3分钟,续航1000公里,而且固态电池要安全得多,几乎不会自燃。
所以如果固态电池开始大规模应用,电动汽车就会趋于完美,以后就再也没有燃油车什么事儿了,还有现在新兴的低空经济、机器人等产业,有了固态电池的助力,必将一飞冲天。
那么固态电池距离我们还有多远呢?
从技术层面来看,能量密度超过600Wh/kg的固态电池产品,目前全球有很多实验室都能做出来,技术实现上已经基本不存在难题,但大规模的量产还是很少。
所以这次安徽安瓦科技还真放了一个大招,他们投产的GWh级别新型固态电池产线,预计将于明年一季度实现量产,能量密度比超过280Wh/kg,同时还将于明年推出能量密度比超过400Wh/kg的第二代产品,2027年推出超过500Wh/kg的第三代固态电池产品。
如果真像他们所说的话,电池产业将出现重大变革。
最大的难题可惜的是,大饼终究是大饼。
在液态电池与固态电池中间,实际上还存在着一个过渡产品——半固态电池。
半固态电池,啥意思?
虽然比液态电池的能量密度提高了,安全性能也改进了,但又没有全固态电池那么优秀,算是一个“中间态”。
包括这次安瓦科技推出的固态电池产线,其实准确说是“半固态电池产线”。
安瓦科技自己也承认了,表示“它是一种新型、半固态,可能还没有完全的固态”。
而且,制约全固态电池量产的最大问题,其实不是技术,而是一个终极难题——贵。
首先,全固态电池的生产环境要求极其严苛,生产过程极其繁琐复杂,最终的良品率却低得可怜。
现在哪怕是半固态电池,相较于普通的液态电池成本也要高得多,更别提全固态电池了。
这意味着,如果成本拉不下来的话,固态电池就不可能走出实验室。
其次,电池行业是标准的重资产行业,大家都知道固态电池才是未来,但要说马上投入巨资完全重建一整套的全新产品线,也不太现实。
说到底,包括宁王在内的一众电池巨头,已经在磷酸铁锂、三元锂电池里付出了巨大的沉没成本,只有回本、盈利、满足了现有的市场需求,才能去进一步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完成市场落地。
而现阶段的电池产业,大家都在努力提高生产规模、压低造价,进而提高产品竞争力,拿到更多的单子,谁要对着固态电池一把梭哈,基本等同嫌自己死得不够快。
所以尽管固态电池全是优点,但因为“贵”这一个缺点,短期内很难来到我们身边。
未来首先要承认的是,未来一定是固态电池的天下,但前提是技术上进一步发展,把成本打下来。
现在高密度的硅碳三元电池,电池密度已经能达到300-330Wh/kg的水平,出厂价大约是100块出头。
而如果换成电池密度达到400Wh/kg的半固态电池,尽管电池密度只提高了20%,但价格却翻了好几倍,要卖几百块。
如果是600Wh/kg的全固态电池,价格更是要翻上几十倍,卖3000块。
并且即便是“只”卖100块的300Wh/kg的硅碳三元电池,现在也只用在手机、充电宝上,新能源汽车根本用不起,价格太贵了。
试想一下,同样品牌的同款车,一个用普通电池,续航能到600km,另一个用的是高密度的硅碳三元电池,续航能到1000km,前者卖15万,后者卖30万,大家会选哪个?
这个问题不用想,肯定还是前者的销路要大得多。
所以从这样的角度来看,在半固态、固态电池价格砍下来之前,大规模商用基本不可能。
只要技术没有根本性突破,甚至哪怕是价格略微下降,也很难用在我们平常的新能源家用代步车上,仅有百万级别的豪车、飞机,才可能考虑搭载。
写在最后:
固态电池除了贵之外,几乎没有任何缺点,但贵恰恰是商业化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何攻克固态电池的量产问题,现在全世界都在努力,期待固态电池早日来到我们身边,一旦新能源汽车再也没有续航焦虑,全球能源行业也将迎来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深入了解热门话题背后的事实,如果您喜欢这样的内容,请不吝点赞、留言交流,给予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