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什么时候变娱乐节目了?”
就在今年的4月份,2023的“感动中国人物”被评选出来以后,网上真是铺天盖地地都在吐槽,不少人都表示“十个人没一个能感动我”。
这句在社交媒体上疯转的话,就像是一根刺,扎破了“感动中国”20年来精心营造的感动“人设”。
近些年来,“感动中国”的年度人物评选屡屡引发网友的争议,“感动”这两个字好像是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取而代之的是无尽的质疑和讨论。
究竟是时代变了,还是“感动”的标准变了,又或是是我们对“感动”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全民感动”?“全民吐槽”?
想起几年前,“感动中国”完全可以算得上是年度催泪弹了,那些平凡人的故事,那些朴实的语言,总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每次《感动中国》播出的时候,我们就会坐到电视机前,鼻涕一把泪一把地看着。
天津老人白方礼蹬着三轮车,用一毛一角的零钱资助贫困学生,20年下来,他总共捐赠了35万,累计资助了300个学子。
还有胡雷,他下肢瘫痪、衣衫褴褛,只能跪着行走,却靠着捡废品捐助了上百万元。
当被他资助的小女孩看到他的样子时,一瞬间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她怎么也没想到,资助她的人竟然是一个比自己过得还要不好的人。
而就是这样一个“跪着的巨人”,才是真正的“感动中国”的人物,才真正配得上这个“头衔”。
他们的故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直击人心,让我们看到了平凡生活中的伟大,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感动中国”的舞台上,“草根英雄”的身影越来越少,科学家、演员、运动员、甚至外国友人都成了座上宾。
这些人物,在各自的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他们的故事,对于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却像隔着一层可望不可及的玻璃罩,难以产生共鸣。
这种感动,现在好像被一种说不清的焦虑给替代了,这种焦虑,或许就来自我们对“成功”的过度追求,对“精英”的盲目崇拜。
这样的一幕也不禁让我们怀疑了起来,难道只有那些“高大上”的人物,才能代表“感动中国”吗?
就在《感动中国2023》播出之后,网上可谓是掀起了一阵的热潮,不少人纷纷表示,怎么还有外国人呢?咋连运动员都上榜了?
一位网友表示:“这不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吗?只能说是榜样,说感动都差点意思。”
这句话说的没错,他们明明就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怎么就成了《感动中国》了呢?
而且《感动中国》每年就只有10个名额,为什么要被这些人占领了呢?明明世间还有那么多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永远都把自己放在最后一位。
这样的人不应该是《感动中国》最应该请的吗?为什么如今却变了味道呢?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
当我们习惯于用“成就”去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用“标签”去定义什么是“感动”时,那些来自平凡生活的感动,就逐渐被挤压到角落,变得黯淡、模糊,最终消失不见。
2023年《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公布后,质疑声可谓是一波接着一波,奥运冠军张雨霏、演员牛犇、外国选手穆言灵……
这些名字,无疑代表着各自领域的“成功”,但“感动”二字,却显得有些牵强。
这样看下来,“感动中国”的舞台,似乎正在变成一场“成功人士”的表彰大会,而没有了从前的“感动”。
慕言灵,这位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的传播者,虽然其个人经历未必如“草根英雄”般充满戏剧性,但她数十年如一日搭建沟通桥梁的努力,不正是另一种形式的“为国争光”吗?
在一个信息爆炸、文化碰撞日益频繁的时代,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民间努力,或许更能体现“感动”的持久力量。
而奥运冠军张雨霏,在东京奥运会上一举夺得四枚奖牌,她的故事之所以引发争议,或许是因为在竞技体育的语境下,“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太过清晰,与“感动”所蕴含的情感深度之间存在落差。
然而,当我们跳出金牌的光环,看到她在背后付出的汗水、泪水,看到她在赛场上展现出的拼搏精神和为国争光的信念,这份感动,难道不也同样真实而有力吗?
老艺术家牛犇,在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中,始终甘当绿叶,用精湛的演技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他对艺术的热爱、对表演的敬畏、对工作的认真,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和尊敬。
但这并不是能够算是真正的“感动”吧,毕竟他们明明是在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虽然他们的确是令人尊敬、令人敬佩的,但感动还差点意思。
如今,像那些来自基层、来自普通生活的感动,那些曾经让我们泪流满面的故事,正被一种经过精心包装、刻意提升的“感动”所替代。
说实话,“感动”不是“感动”评委,也不是“感动”专家,而是要“感动”普罗大众。
一个真正能够“感动中国”的故事,一定是能够跨越年龄、职业、阶层的界限,引发广泛共鸣的故事。
它或许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一定蕴含着人性的光辉、道德的力量,能够唤醒我们内心深处的善意和感动。
但现在看来,“感动”似乎已经被各行各业进行了精美的包装,似乎已经慢慢失去了初心,那么这样的“感动”,又能维持多久呢?
被包装的“感动”
感动,不应该只是一种短暂的情绪,更应该成为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社会的风尚。
当我们每个人都能够从自身做起,用心去生活,用爱去对待身边的人,我们就能够创造出更多真实的感动,让“感动中国”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成为一种社会共识,一种生活方式。
“感动”不需要刻意去寻找,它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发生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
一个温暖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一次默默的帮助,都可以成为“感动”的源泉。
在一个追求效率、崇尚成功的时代,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成功学”的神话,而对那些来自平凡生活的感动,逐渐失去了耐心和兴趣。
就这样,我们被裹挟着向前冲,生怕被时代抛弃,却忘了停下脚步,去看看那些平凡生活中闪烁的光芒。
而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感动中国”的选择难题,也显得有些无可奈何。
所以或许是为了迎合观众的口味,又或许是为了制造话题、吸引眼球,节目组才不得不把目光投向那些更具社会影响力和话题性的“精英群体”。
于是,奥运会冠军、科学家、艺术家,这些原本就站在聚光灯下的人物,成为了“感动中国”的主角,他们的故事虽然很励志,但普通观众未必能感同身受。
对于这些,甚至还有网友直接开始了“嘲讽”,表示乔丹和姚明都能上,毕竟他们都是篮球界的领军人物,为我国拿了无数的荣誉
其实大家喜欢看的是那些在普通岗位上辛勤工作的普通人,是那些为了生活忙碌但依然保持善意的普通人,更是那些面对困难依旧不放弃希望的普通人。
就像疫情期间,那些医护人员不顾危险,一直奋战在最前线,社区工作者、外卖小哥和志愿者们也坚守岗位,默默地为城市的正常运转付出着。
他们的故事可能没有那么轰轰烈烈,但却更接地气、更真实,更容易让我们产生共鸣。
所以说,“感动中国”的评选标准,不应该是一把冰冷的尺子,把“感动”量化成一个个可供比较的指标。
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那些来自平凡生活的“无名英雄”身上,我们会发现,“感动”其实无处不在。
不管是一位环卫工人,还是一位乡村教师,又或是一位普通的志愿者,他们那些在日常生活中的小感动,之所以能触动我们,是因为它们展示了人性的美好,让我们看到了希望和力量。
它们让我们相信,即使在普通日子里,世界依然是美好的,生活依旧是值得的。
而与其说我们需要一个“感动中国”,不如说我们需要一个“共鸣中国”,我们需要一个能够让我们看到自身影子,感受到共鸣和温暖的“感动中国”。
结语:
《感动中国》2023的热议,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令人敬佩的人物,也让我们认识到了那么多给我们国家带来荣誉的人物。
但他们是值得尊敬、值得仰慕的人物,而把他们当做是《感动中国》人物的话,的确是有些牵强的。
从前我们看《感动中国》总是会不自觉地泪流满面,但现在,这样的一幕似乎已经很少出现了。
希望未来,《感动中国》能够回归本心,不要让《感动中国》变了味。
信息来源:
环球网——《感动中国2023年度人物揭晓!颁奖辞来了!》2024-04-08
新华网——《那年今日|老人蹬三轮近20年攒35万资助贫困生》2023.9.23
北青网——《残疾拾荒人发视频哭求网友帮忙!曾靠卖废品捐款百万》2024-08-26
应该是感动资本了!
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才让人感动!
如果只是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能感动中国,那我也能感动中国了,可现实是我连我的老板都感动不了。
科学家倾其一生,贡献国家,不图名利,应该感动。
感动专家了
本职工作以外的付出才是一条标准……在自己本身岗位上的努力,这种感动在中国太多了……消防、缉毒、子弟兵等等……包括让中国崛起的科学家。但广大民众要的是朴素的,犹如圣人般的使者。是他们把破烂不堪的世界,又缝合的让我们觉得美好……
为国防作出贡献的科学家们就是感动中国人的
好多节目都变味了
我是不敢动[呲牙笑]
我们的子弟兵不感动中国吗,科学家不感动中国吗
感动条铁,我为努力生存而工作,为什么要感动?
今年感动我的是自己吃剩食,正餐奉母的小男孩
开发芯片的,开发北斗的,研究登月的,还有搞电磁弹射的大神,都是我们的保护神,比体育拿奖牌,更让人尊敬,那个残疾人捐款的看了只有泪,赤裸裸的打政府的脸
现在居然还有感动中国评选? 感觉现在都没什么人关注了这个
最感动的不是前樊总导演和前张老导演双双出轨乱伦吗
节目失去了灵魂,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科学家工人农民难道不能感动大中华吗
这是把感动和激动搞混了
人家演戏你也当真[笑着哭][笑着哭][笑着哭]
都尼玛来镀金是吧
甭管什么东西,只要稍微火一点,立马变味!
我在广东一天1000颗螺丝,一年360000颗螺丝,整整20多了我的青春啊,一千万颗螺丝,我感动谁了吗[狗头][狗头][狗头]
盒饭孝母,饿吃剩骨,这种才是感动中国年度人物
科学家也要看什么样的科学家吧?建国初那些放弃优越待遇,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甚至生命的科学家着实算的上。可是现在科学家待遇好到你无法想象,凭本事吃饭无可厚非,感动从何而来?
“儿食剩骨、正餐奉母”感动不?为何不上榜!?
人们需要真的感动,比如那位不嫌弃母亲的小学生。。。。
说的对
操,越来越鬼迷日眼的
搞笑搞嘢啦![得瑟]
不是应该选小杨哥,郑爽,范爷,张合子这些人吗?人家为了生活,不惜以身试法呀。不感动吗?人家可“敢动”
鬼子汉奸太多了,渗透太厉害
看看就好何必当真
社会道德在后退,真的需要榜样,和大力维护了
谁敢动中国,我和谁急!
敦煌的女儿知道是谁吗?应该被评为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
2024感动人物,我父母今年70多岁了。每个月130元生活费,还要给2元钱我儿子买糖吃!
又不是你当评委,关你什么事
总比骂歌颂苦难强。
感动中国感动自我
这话说的,科学家运动员这些,不都是从一个普通的学生努力得来的?什么时候开始“努力”变成贬义词了?
人民认知提高了,没有那么好忽悠了
应该从社会百姓,苦难人中挑选
之所以感动,是做到了常人做不到的善举!做到了常人不能坚持的坚持!至于在某个领域做到了突出的贡献,那只能说明厉害,这感动不了我
抖音刷到,一个大姐收养了成百上千个出狱后的孩子还不够么
不如给那个自己吃剩骨头的小孩,他把学校饭给他智障的妈妈吃。
感动两个都理解不了[点赞]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仰慕,敬佩,甚至成功,这一些,都不是感动。
一个残疾人靠拾破烂来捐款百万元,这是国家的耻辱,我们还好意思来宣扬和提倡!
感动中国为什么没有郭有才老师
那些激动多过感动!
实在是没有人了吗?把抗美援朝的几百个战斗英雄拿出来啊,每一个都是感动中国的,还感动朝鲜呢[点赞][点赞]
感动?我敢动个屁……
许家印应该上榜,大家都哭死了
这什么玩意?
市场经济社会,造芯片,光刻机,光刻胶,解决中国重大问题的人才感动
[并不简单][静静吃瓜]
我给捡垃圾的大娘一瓶水,我觉得我挺感动的[得瑟]
感动中国,首先要接地气,能让广大的普通民众真正地感动,而不是室传本就是他们的本职工作而变成了群英会。《感动中国》也可能被资本逐渐圆蚀而变味了吧。
张雨菲怎么也在?他感动谁了啊?😵💫怎么就没有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啊?
央视好几年都不看了
我负债累累依然坚持打工还债并没有误入歧途,之前的负债也是因为投资小生意贡献给了社会,28-33最好的年华我在还债,中间还帮助一个陌生女子还债,我没老婆,我依然任劳任怨,五年的青春都在为社会还利息,住的是车库[跪了]
实在不行让我上吧
我觉得胖东来老板应该上一期
首先,感动中国的定义和标准是什么?其次,谁来评定?视角、偏好、思想引导的方向也很重要。
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去抉。这个才是真正的敢动中国
许皮带也能感动中国!
看看前几天报道南阳一个上小学的那个小孩,自己去吃剩骨头喝凉水。把自己的饭菜留给母亲,把孝体现的[点赞][点赞]
应该去了解一下梁夏老师。
有那闲工夫看这玩意还不如多搞点钱
道义放两旁,利字摆中间
自从白芳礼老人后 谁TM还去陪他们玩啊
没一个人觉得残疾人捡废品捐百万离谱?行吧,送外卖三年赚一百万也不算个啥了。
感动了自己,感动了评委,就是没有感动老百姓……
没毛病 就是跑题啦
又开始瞎胡闹了
毛主席说得好,向雷锋同志学习,感动是那些能够触动我们对真善美渴望的品格,而不是既得名利推崇,哪是历经磨难的华丽蜕变,破茧成蝶!张雨霏可以给奖章彰显功绩,不能说感动中国,平凡的人做了不平凡的事,让和谐社会更加有爱,才是本我
有毒鸡汤不喝就是,何必多言!
还没儿食剩骨正餐奉母来的震撼。。。
我觉得中国男足都应该行上榜,他们才是真正的感动中国的人物,
科学家都有奖励 怎么没说把这奖励的部分拿出来奉献社会
我好感动😭😭😭😭😭😭😭😭😭😭😭😭😭😭😭😭😭😭😭😭😭😭😭😭😭😭😭😭😭😭
还好多少年都没关注了
节目组也很难啊:感动天,感动地,就是感动不了你[笑着哭]
多少年前就变质了,全是明星精英
憾动中国·许家印[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变味了
嘻嘻嘻
感动不感动与我们老百姓有多大关系。都是各尽其责罢了。有啥感动的。
张桂梅老师可评上。
农民,几十年如一日。为了国家的粮食安全,甘愿受穷受苦,能感动!
就是一个为别人造舆论的商业节目,没必要关注
我辛苦打工还不如个卖废品的捐的多。
没有了能让人发自内心的感动,就停办,感觉主办方就是主办方目的不纯粹了
谁评的呐?不知道
这里还是有些人让人敬佩和感动的,网友之所以没一个感动的,是因为对他们不了解,你要是问网红,游戏等等他能给你说出一二三四来,甚至五六七八九都能给你说出来!
没有那么多人就别硬凑数
下一届的感动中国,我觉得国足有一份!因为国足引领了全中国人民的大团结!
配得上感动,配得上中国的!是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是抗疫逆行者!是健在的老战士!
确实感动资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