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最深的一句唐诗,却成“古今口舌”,如今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桓玠看好的文化 2024-11-19 18:11:15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清代官方编修《全唐诗》,收录诗人2873人,唐诗49403首。而蘅塘退士孙洙编选唐诗选集《唐诗三百首》,仅收录唐诗313首,每一首都是传唱千古的名篇佳作。唐诗代表着古代诗歌的巅峰,而《唐诗三百首》代表着唐诗的巅峰。

《唐诗三百首》收录唐诗313首,诗人77家。其中大多是唐诗名家,李白、杜甫、小李杜、王维、孟浩然、白居易、刘禹锡、王昌龄等等。其中也不乏冷门诗人和无名诗人,但其名下诗篇往往仅有一二篇。比如唐玄宗李隆基、无名氏、西鄙人等等,都仅有一篇被收入《唐诗三百首》。

对于他们而言,虽止一篇,但能收入《唐诗三百首》,便是对其诗作的最大肯定。这仅有的一篇也往往是名篇绝唱。比如晚唐诗人秦韬玉,仅有一首收入《唐诗三百首》,便被誉为“古今口舌”,其中一个名句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此诗便是下面这首《贫女》:

贫女

唐·秦韬玉

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

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

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是晚唐诗人,生逢唐末乱世,空有才华却无从施展,屡次科举都落第,最终只得馋附宦官做幕僚,时人戏称他为“巧宦”。后来竟不知所终,成为历史谜团。秦韬玉作诗尤擅七言,在诗史上颇有艺术成就。不过其诗传唱度不高,鲜为人知。仅有这一首《贫女》流传极广,被选入《唐诗三百首》中,其中结尾名句甚至家喻户晓无人不知。

秦韬玉虽然馋附宦官,但到底是曲意忍辱还是本性谄媚已不得而知了。但从其诗中尚可见他对晚唐黑暗社会的不满和对贫寒士人不为世用的不平。不过秦韬玉作诗讽喻世事很是隐晦,这首《贫女》就是典型。

此诗全篇都是一个未嫁贫女的独白,首联说自己生在蓬门陋户,自幼粗衣布裳,从未穿过绫罗绸缎。也正因贫穷,从无没人问津,每每想起倍加伤感。

颔联和颈联自述自己的品格操守和才能:“风流高格调”、“俭梳妆”、“十指针巧”以及不画眉争短长。如此格调、如此才艺,却无媒人上门,即使有良媒人相托,亦是知音难求。贫女的伤感不仅仅是贫穷,亦是有才无所用、有格无人知。

结尾一句“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叹自己亲事无望,却仍要日日压线绣针,为别人做出嫁的衣裳,更刺痛自己的身世,使人愈加“自伤”。

独白到此戛然而止,从表面上看,似乎就是一片描写底层百姓生活的诗篇。浅析之下,诗人的意图貌似是以小见大,通过贫女的身世之伤,来揭露晚唐社会百姓的苦难。尤其是一句“为他人作嫁衣裳”仿佛是为底层劳动人民特意吟咏的,被误解为“劳者不获、获者不劳”之意,成为家喻户晓无人不知的千古名句。

但实际上,诗人的本意是以贫女喻寒士,借贫女之口道出寒士之悲。所谓寒士,出身贫贱,正是“蓬门未识绮罗香”,胸怀抱负如“风流高格调”,一身才华如“十指针巧”,然而去科举却科场黑暗屡屡落第,自荐却难遇明主举荐无门,徒然“拟托良媒益自伤”。最终寒士们唯有依附权宦当个出谋划策的幕僚,终日为上司捉笔献策,正是“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首《贫女》,大概是诗人的自叹之作吧。秦韬玉自负才华,却屡屡科举落第,自荐无门,最终只得依附宦官田令孜,充当幕僚。此诗托贫女自况,以哀怨沉痛的语调,表达的其实是晚唐社会对贫寒士人不公的现实。只不过此诗流传开来,反而深受底层劳动人民所爱,一句“为他人作嫁衣裳”说到了百姓的痛点,反而成为无人不知的千古名句,被誉为“古今口舌”。

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
1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