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上万千·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上)

牛奶文化 2024-05-07 19:05:00

展期2024.5.1-2024.10.31 展馆:山西博物院

山节藻棁的楼阙,依门巧笑的佳人,举案齐眉的连理,丝竹管弦的雅趣,余音绕梁的伶人,花团锦簇的芳菲,珍奇异兽的出没,潜移默化的德行……,千年之前的悲怆,幽冥世界的相伴。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重现人间,一声惊叹,满眼精彩。

2024年5月1日,由山西博物院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联合主办的“壁上万千·山西宋金壁画中的众生气象”展览,在山西博物院精彩开幕。

这次展览共展出89件(15组)珍贵的壁画和砖雕文物。其内容主要围绕“家园”“家庆”“家风”和“家愿”四大主题。今天,我们将以新展为题,来和您聊聊宋金时期的壁画和砖雕。

‬引言

在华夏大地的辽阔版图上,山西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深厚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里,黄土高原的厚重与汾河的灵动交织,孕育了宋金时期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

其中,墓室壁画和砖雕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了这一时期文化繁荣的生动见证。

宋金时期的山西墓葬壁画与砖雕,不仅技艺精湛,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它们以细腻的笔触、鲜明的色彩,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审美趣味。

这些壁画与砖雕不仅是研究古代历史、文化、艺术的重要资料,更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

第一单元: ‬家园

家园是心灵的归宿,一砖一瓦皆载温情,一草一木皆含爱意;一悲一喜皆被珍藏,一颦一笑皆是回忆。在这里,岁月静好,时光温柔,温暖着每一颗游子的心。

妇人启门图 宋(960-1279年)山西沁源县段家庄宋墓出土

“妇人启门”也叫妇人掩门。根据考证,这种题材最早始于汉代。在汉代的墓室、画像石棺、神道碑、石阙中,常见这种“一门半开,一人从门内探身”的画像。

而画像中的启门者,除了少数为仙人、僧侣之外,绝大多数为世俗者,其中又以女子居多。因此,就有了“妇人启门”的称谓。

“启门图”流行时间较长。但是,在南北朝时期有所沉寂,之后的唐朝也仅仅出现在塔幢上。而到了宋金时期又开始复苏,并出现了空前的繁荣。

启门图 宋(960-1279)山西忻州忻府区宋墓出土

那么,宋金时期的墓葬中为什么会流行“妇人启门”图?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开门妇人~开门富人 根据已出土的辽金墓葬发现,启门的女子多为墓主生前的侍女或婢妾。而女子半倚门扉,探头窥视的画面,意在表明其所在的大门之后是主人家的深宅大院,这寓意着主人家大业大,殷实富有。

妇人启门图 金大定八年(1168年)阳泉市孟县皇后村金墓出土

二、理学盛行~正位乎内 在宋朝,理学迎来了全盛时期。从“北宋五子”到朱熹,理学不断发展,将儒家哲学推向新的阶段。

妇人启门图,不仅反映了儒家礼教约束下女子“无故不窥中门”的规定,而且也展现了女子谨守礼制,不逾内外之限的贤良形象,同时也明确了古代女性“守正道,尽妇职”于家中的行为。

妇人启门图 金 晋城市郝匠金墓出土

三、事死如事生 宋金墓葬中的壁画大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人们将现实中的生活场景复刻于墓葬中,也表达了对逝者的祝福与尽孝。

四、转世轮回~迎来送往 古人相信,当人过世后,会重新经过一扇门转世回到人间 。除将人领往仙境,守门的妇人还可将人重新送还人间,转世投胎。

双色龟背纹 双交纹 金 侯马市大李村金墓出土

宋金时期,山西地区的墓葬建筑装饰以仿木结构的砖室墓最具特色。其中,砖雕、壁画、建筑彩画等装饰技法可以同时出现在一座墓葬中,充分展示出这一时期墓葬的建造水平与墓葬特色。

在宋金墓葬中,砖室墓中的门窗形态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板门、直棂窗、破子棂窗和格子门窗四种。

其中,板门位于墓室之内,一般设在后壁,在门扉上饰有门钉、辅首衔环、抱角等部件。而“妇人启门”的装饰就是板门中最有特色的样式。

而窗户的图案以求吉辟邪类的雕砖数量居多,内容可分为几何纹、瑞草纹、菱格纹、叠胜纹、卍字纹、龟背纹等数种,装饰在墓中具有安慰死者、祈福生者的意义。

例如,龟背纹象征延年益寿、双交纹寓意天长地久、套方格纹代表正直吉祥、卍字纹代表富贵绵长、叠胜纹寓意长生不老,龟背锦纹象征财富绵延。

‬第二单元 家庆

宋金墓葬壁画呈现“家”的生活氛围,强调家庭关系,重视家族昌盛,希冀血脉延续、子孙兴旺,期盼家祚永续、国泰民安。

夫妇并座图 金 阳泉市平坦垴村金墓出土

壁画中描绘了一男二女共三人所组成的“家庆”场景。中间一人为男性,其两旁坐有妻妾二人。按照古代“右为上,左为下”传统,穿白色黑襟褙子的女子为正妻,着豆青色白襟褙子的女子为妾室。

墓主人夫妇脚踩木榻,并排而坐。他们形态端庄,面色红润。男子头包黑色头巾,身着白色圆领袍服,袍下露双脚。妻妾位列其两侧,她们头梳高髻,扎白巾,插双笄,面露微笑,着百褶裙,不曾露足。

在妻妾的身后左右两侧依稀有两根可辨识的红色厅柱。这就再次表明此户人家正在厅堂内举办一场热闹的“家庆”活动。

内宅图 金 山西省平定县西关村金墓出土

宅代表了家庭的基本结构,是家人聚集的地方,是整个家庭的象征。一般来说,内宅是女眷起居的地方。

在古代中国,由于男女有别的社会观念,男性和女性的生活空间被严格区分开来。男子居住在外宅,负责家庭的经济和对外事务;而女性则居住在内宅,负责家务和生育后代。

内宅图 金 山西省平定县西关村金墓出土

在宋金时期,高型家具开始全面取代低矮型家具。最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席子”在宋朝时期被床和榻所取代。

而作为睡觉休息的床,越来越注重隐私,于是除了橱柜和大型屏风随之出现,更多的则是以不同质地的幔帐来加强隐秘性。这幅壁画中的床榻就有如上两个特点。

这幅壁画中,一张装饰考究的垂帐床榻占据了整个画面。在床榻的两侧各有一名男女侍从。其中,女侍从穿红色交领襦裙,头裹淡红色包髻巾。

男侍从穿绿色圆领长袍,足蹬黑靿靴,头顶髡(kūn)发,梳一条下垂的发辫,这种发式为契丹男子所喜爱。“内宅”中男仆从髡发长辫的形象表明墓主人可能来自北方草原民族。

金代董明墓之开芳宴 侯马市西郊牛庄村出土

开芳宴,是唐宋金元时期流行的一种独属于夫妻之间表达恩爱的特定宴席。通过举办这样的宴席,不仅体现出丈夫对于妻子的爱意,也向外人传递了夫妻间的恩爱。

于是,“开芳宴”的场景就成了宋金墓葬中“秀恩爱”的常见装饰图象。古人借它不仅表现出墓主人夫妇相敬如宾的恩爱,而且也反映出古人理想的家庭模式和正统的道德观念。

开芳宴 金 盂县皇后村金墓出土

这幅壁画描绘的是墓主夫妇端坐宴饮的场景。画中间有一张长方形木桌,桌的前面挂有桌帘遮挡。桌上不仅摆放了各种水果和酒具,而且还在桌边上分别放有两双筷子。

男主人阔面广额,下颚留有山羊胡,头裹皂罗巾,身着圆领袍,双手插于袖中,坐于桌子右侧。女主人脸庞圆润,长眉细眼,梳高髻。身穿对领披衫,内衬低领小袄,坐于左侧。

男女仆从皆站立于桌前两侧,男仆从双手握于袖中,立于右侧。女仆从手捧食盘,立于左侧。

厨房侍宴图 金 盂县皇后村金墓出土

在宋金墓葬中,庖厨备宴、厨房侍宴都是出镜率较高的画像,而它们所表现的内容是仆人在厨房忙着准备茶、酒和食物的场面。可以说,庖厨备宴是举办“开芳宴”活动的重要环节。

而装饰有这种壁画和雕砖的墓主人,大都是富而不贵的“土豪”。他们用众多仆人在厨房精心准备美酒佳肴、香茶果品的场面,来烘托其有钱有闲,家道殷实,生活安逸的场景。

庖厨备宴图 金 阳泉市平坦垴村金墓出土

古人通常会将厨房放置在特定的位置,东方和东南方因其良好的通风效果和能够受到东升之阳的照射,而被选为厨房的理想位置。

庖厨备宴图 标牌

这幅《庖厨备宴图》壁画的所在位置,恰好也在正东方。

这间厨房地基较高,需要拾级而上,画面下部正中为三级通入厨房的台阶。右侧立柱与墓室角柱之间绘有直棂窗。

庖厨备宴图 金 阳泉市平坦垴村金墓出土

屋内有三人,在最左侧有一男侍蹲于灶前正在为方形灶台上的四层大笼屉添柴烧火。中间的男侍手拿尖刀作切肉状。而最右侧的男侍则手捧红色瓜棱形食盒面向房中快速走来。

这三人衣着、发式相同,均头戴黑色头巾,身着圆领窄袖上衣、长裤、平底鞋,腰系白色带褶围裙。

尚酒图 金 盂县皇后村金墓出土

从宋朝开始,“备茶”与“备酒”的壁画题材就屡屡出现于墓葬当中,成为了北方墓葬中常见的壁画内容。

作为宋金墓葬壁画中重要的图像程式之一,完整的“奉茶进酒”图,是在墓主人夫妇同时出现于壁画中时,茶与酒的图像分别围绕墓主人夫妇图像对称,并显现出“女茶男酒”的性别对应关系。

尚酒图 金 盂县皇后村金墓出土

我们看到这幅“尚酒”图,两位女仆一前一后向前行进,为主人传酒。前女仆双手托盘,盘内放4个高足酒杯,后女仆一手提酒壶,一手呈护壶状。壁画将墓主人生前好酒的生活习惯,以实景的形式表现出来。

奉酒图 金 阳泉市平定县西关村金墓出土

画面右侧一位头戴黑色软脚幞头的小吏正向后扭身,右手指向身后三人作出催促的样子。随后的三人中有两人合提一环扣箱,箱内置5瓶酒和1件什物。

另一个捧盘者,头顶青色花帕,手捧一葵口圆盘,盘内置6个小罐,穿淡青色圆领窄袖长袍,腰系黑带。

尚宝图 金 阳泉市平定县西关村金墓出土

“尚宝图”一般绘制的是侍女手拿宝物的展示图。在这幅壁画中,有四位女子和一位老年男子,他们五人手里皆有宝物。

左侧领头的女子手执一枚绿绦葵纹宝镜;随后走在最前边的绿衣女子双手捧朱色圆奁盒;其后是顾盼生姿裹淡黄色头巾的女子,她手捧红色扎包。

尚宝图 金 阳泉市平定县西关村金墓出土

最后一位裹红色头巾的女子,右手置于胸前,左手提绿色扎包。而紧随其后戴黑色无脚毡帽的长髯老翁,侧面于胸前抱一红色包袱。

尚物图 金 阳泉市平定县西关村金墓出土

“尚物图”和“尚宝图”绘制的内容基本一样,都是仆从手拿宝物的展示图像。

壁画中的四位男子手中皆持物。最右侧头戴黑色硬脚幞头的男子,双手紧握仪仗骨朵。随后站立的两名男子正在互相交谈,右侧一人正面站立,双手托一赭色扎包。

左侧的人背身站立,怀抱一束颈的盖瓶。画面最左侧站立一位须髯连腮的老翁,戴黑色丫髻高帽,左手提一篮,右手拎一包。

金代董明墓之杂剧俑 侯马市西郊牛庄村出土

戏曲是宋金时期最受欢迎的娱乐活动。按照中国传统文化中“事死如事生”的观念,死后是生前的延续,将生前享受带入“阴宅”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生前喜欢戏曲表演的票友,身后进入另一个世界也要以戏为伴,享受这非凡的热闹。

杂剧俑稷山县化肥厂金墓出土/伎乐俑山西省新绛县南范庄出土

早期杂剧以副净、副末为主演,是因为这一时期戏曲以滑稽调笑为主要表现形式。从宋金时期开始,女性也加入到表演队伍中,逐渐成为比较重要的角色。

山西地处金国腹地,尤其是金代晋南地区,有“歌舞之乡”的美誉。因此,在晋南地区发现了大量与散乐有关的伎乐俑砖雕。

其中,散乐中的大乐是一种以男子为主的表演形式,有大鼓、腰鼓、笛、筚篥,拍板及舞者,其声高亢清越,其舞刚劲有力。演奏者的衣冠服饰一模一样,皆服宽袖长袍,幞头上插“高簇花枝”。

杂剧图 金 阳泉市平定县西关村金墓出土

这幅壁画共有五人。其中,最右侧为鼓手。其余四人正围成一圈作场表演。

身着穿圆领宽袖红袍,头戴展脚幞头,双手秉笏者为末泥色,他是金院本中的主角;中间头戴翘脚抹额,上唇画八字胡,穿白色圆领窄袖衫,右手握磕瓜(皮棒槌),左手比划者为副末色,在金院本中他起到插科打诨的作用。

其余两人,皆为副净色,都是头罩诨裹,一个两眼斜贯一道墨痕,右手握一杆,左手摸右臂;另一人侧身,口涂墨圈,眉眼间斜贯墨痕,抱拳行礼。副净在金院本中常常扮演装傻充愣,撒泼狡黠之人。

宋金时期的古人用砖雕和壁画诠释了他们心目中完美的往生世界。他们希望逝者可以在幽冥世界依然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富足生活,来保佑后世儿孙平安富贵。

因为篇幅有限,我们下周再给大家呈现这次展览的另外两个单元“家风”和“家愿”。让我们看看900年前,墓中人的精神世界。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我是晓姝。原创不易,欢迎您的关注、点赞以及在评论区的留言,我们下周一再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