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四方水土”青岛国际陶艺展赏析//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新晴看看趣事 2024-12-12 08:28:52

2024第四届“四方水土”青岛国际陶艺展已于11月8日在青岛市雕塑馆开幕。展览期间,我们将逐一为大家介绍参展的七所院校和两个艺术中心的参展作品、策展理念和教学研究重点。本期介绍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

青岛科技大学陶瓷艺术并非陶艺专业,其隶属于公共艺术系中的课程方向,分别在大学一年级和三年级各有一次课程,在此属性下就决定了本校的教学不能全面的覆盖陶艺的完整体系,但也形成了一条特色道路——不追求掌握全面的陶艺技法,旨在发掘公共空间中作品的隐性文化与造型提炼。

第一阶段:快速建立陶瓷艺术语言框架。通过书籍及网络媒介等途径让学生对陶瓷艺术语言的可能性有宏观的认知,如同学习汉字的认字阶段。在此阶段中,分析传统与当代陶瓷艺术的关系,让学生找到陶瓷艺术的基因—泥土、烧成、制作的基本规律。

第二阶段:梳理文化的脉络。泥土从无形到一个个鲜活的艺术作品,其背后蕴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结晶,从中国传统共同审美到当代的个性表现,无不是对泥与火的认知和书写。提倡让学生作品生根,通过对“史”的研究,找到自身所处社会环境的位置,在陶艺作品训练中以当代的语境去诠释作品属性。

第三阶段:挖掘个人内在性格。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自我兴趣点,因材施教,如何采用合适的成型方法将内心的想法用陶瓷的媒介呈现出来。在当下信息媒体高速发展时代,寻求学生个人的时代价值,彰显个性语言的深度是至关重要的。

青岛科技大学陶瓷艺术方向虽有体系上不足,但也从未停止向前摸索的脚步,在此同时也呈现出了具备科大特色的陶瓷艺术作品。

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院长、教授

李宏文

参展艺术家及作品(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陈岩、何鹏飞、李宏文、赵汝毅

《钧》 陶 46×30×36cm

作者:陈岩(青岛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在读研究生)

《钧系列之二》 陶 40×26×31cm

作者:陈岩(青岛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在读研究生)

作品由泥条盘筑的方式完成,塑造厚重的体量和简约的线条,外部没有附加装饰,来表现造型的纯粹与力量。

《欲与止之六》 陶 70×25×52cm

作者:何鹏飞(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欲与止之三》 陶 55×32×82cm

作者:何鹏飞(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讲师)

作品分为内空间和外空间两部分,内空间保留手与泥碰撞留下的时间痕迹,外空间在理性的状态下整体而饱满。欲,如同内空间的不加干预;止,如同外空间的文明约束。而作品的内空间是隐的,是在外空间包裹之下成立的。

《人群-M先生三》 陶 35×22×50cm

作者:李宏文(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

作品若有所思的神态,似乎藏匿了人群中那些未知的记忆。

《人群-勇者》 陶 40×21×88cm

作者:李宏文(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

作品用极简化造型语言来塑造形体,形如古兵器、如人的面孔。勇者,在茫茫人群中,看不清他的面孔,或看到的不是真实的他,高温色剂绘制的几何化图案使作品更添神秘感。

《种子》 陶 26×26×40cm

作者:李宏文(青岛科技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院长)

种子,食色性也。作品以物形来隐喻其内在的本质和精神,也可以说是借物寓意,也许在自然界中寻求艺术形式美能让我们的作品更富感人的力量。

《回望-如烟若梦Ⅲ》 陶、瓷 尺寸可变

作者:赵汝毅(硕士毕业于青岛科技大学艺术设计系,现任教于烟台南山学院)

作者常常被生活中充满时间感的老旧事物所吸引。作品以一个曾在上个世纪流行于家家户户的记录时间的日历作为符号,引起当下人们对于儿时或家乡的情感追忆,以及对时光流逝与时代变迁的思考。

# 展览时间 #

11月8日至12月15日

9:30-16:00(周一闭馆)

# 展览地点 #

青岛市雕塑馆

(崂山区东海东路66号)

# 免费开放,敬请观展 #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