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保费大战盘点:平安、国寿再超5千亿元,阳光增速接近13%

花儿发展 2024-08-17 20:14:42

8家公司,有谁掉队?

作者:郑嘉意

编辑:松壑

8月16日,中国平安(601318.SH)、新华保险(601336.SH)、阳光保险(06963.HK)披露前7个月保费数据。

至此,公示保费的A股及H股上市保险公司已达8家。

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发现,中国平安、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人保(601319.SH)、中国太保(601601.SH)、新华保险、天茂集团(000627.SZ)旗下国华人寿、众安在线(06060.HK)、阳光保险共揽保费20851.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65%。

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在规模上持续保持领先身位,收入5508.66亿元、5235亿元,涨幅为5.66%、4.39%。

这是继2023年后,两家头部机构第2次在前7月突破5千亿保费大关。

阳光保险以12.96%的同比增速持续领跑行业;众安在线次之,为6.14%。

人身险方面,受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与“报行合一”影响,7家人身险公司保费收入13184.67亿元,涨幅为2.75%;财险方面,5家险企收入7052.35亿元,涨幅为5.09%。

01

3家人身险增速掉队

整体增速上,上市险企寿险业务依旧处于转型“深水区”,保费收入整体增速为2.75%,远低于财险的5.09%。

从各公司表现看,平静的水面下早已暗流汹涌。

头部险企在规模上仍保持绝对的领先优势。

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作为“寿险一哥”的中国人寿保费规模与增速仍维持在行业前列,前7月共揽保费5235亿元、增幅达4.39%,较上半年的4.13%再有提升。

平安人寿紧随其后,保费收入为3428.03亿元、同比增长6.43%,增幅为A股上市险企人身险子公司之首。

第二梯队也在发力。

阳光人寿保费规模虽未突破千亿,在上市险企人身险子公司中位列倒数第二,但保费增速却高达13.64%,为上述人身险机构之最。

人保寿险保费增速虽仅为1.47%,但已高于前6个月的0.31%、前5个月的-3.62%,可见其单月收入正持续回温。

几家欢喜几家愁。

仍有国华人寿、新华保险、太保寿险3家机构保费不及上年同期。

上述3家险企保费规模为271.52亿元、1118.75亿元、1705.97亿元,同比下滑11.41%、6.43%与2.56%。

不过国华人寿、新华保险7月单月保费较上年同期已有回温,涨幅分别为11.95%、2.77%。

仅太保寿险7月单月保费同比下滑12.83%。

有豺狼在前,亦有虎豹在后。

上半年,行业中已有瑞众人寿、泰康人寿、中邮人寿3家非上市险企保费规模突破千亿。

这一数字已超越新华保险、人保寿险当期成绩。

其中瑞众人寿为新设立公司、暂无同期可比业绩;泰康人寿、中邮人寿上半年增速则高达20.97%、32.81%。

太保寿险目前依旧处于领先状态,但也需要尽快调整策略,挽回保费下滑的颓势。

针对人身险业务,太保寿险曾在3年前推出“长航行动”寻求转型,将产说会销售变为一对一销售、短期激励转变为常态化经营、人海战术转变为优增优育。

当下“长航行动”已进展至二期,核心已转向内勤转型,主导者也由前总经理蔡强变更为7月新上任的前副总经理李劲松。

代理人数量持续下滑的当下,“群狼环伺”的太保寿险将以何种方式挽回颓势,依旧是市场焦点。

强化银保合作或是路径之一。

“报行合一”下,各公司银保渠道均遭受冲击,但长期来看,这一政策有利规范业务、增强银保渠道价值。

上半年,以银保渠道为核心的阳光人寿及多家“银行系”寿险公司在保费增速上均有突破。

蔡强在任时曾表示,太保寿险的未来在于个险、银保“两条腿跑步”;新任总经理李劲松也曾带队公司银行保险部,在2021年至2023年实现保费规模223.5%、308.7%、12.5%的增长。

个险的增员培优不可少。

随着代理人数量锐减、行业水分“拧干”,平安人寿、中国人寿、泰康人寿、人保寿险、友邦人寿在内的多家头部险企已开启绩优人力抢夺战,推出代理人品牌。

例如去年6月,平安发布高端代理人品牌“平安MVP”、今年一季度太平人寿招募“医康养代理人”、新华保险发布“新华有WE来优计划”。

太保寿险也曾于7月初发布“CA企业家计划”,欲打造“符合新形势下市场需要的80、90后高素质金融人才队伍。

不过上述计划收效如何,仍待市场检验。

02

财险增速放缓

相较人身险公司的波动,各上市保险公司财产险业务增、速虽不及去年同期,但已趋于稳定。

信风(ID:TradeWind01)统计发现,5家上市险企旗下财险公司前7个月共揽保费7052.35亿元,增幅为5.09%。

保费规模断层的“老三家”(人保、平安、太保)中,太保产险、人保财险去年前7个月保费增速分别为13.05%、7.65%,今年已回落至7.51%、4.04%。

平安产险保费增速较去年有增长,但仅高出0.06个百分点。

头部机构承压同时,规模较小的阳光财险、众安在线均贡献了高于5%的增速。其中阳光财险保费同比增长11.59%,领先其余公司。

车险仍是财险公司收入主力的背景下,财险保费增速回落源于车险增速收窄。

例如,人保财险前7月车险收入1622.96亿元,占总保费收入比重达47.07%。

上年同期,人保财险车险业务增速达5.2%,但今年已回落至2.74%。

当下车险增速回落原因大致有三:一是“报行合一”后费用率下降,销售人员积极性减弱;二是新车销量增速回落;三是2023年上半年正值疫情结束、居民消费意愿复苏,增速高基数较高。

车险新势力的加入则有可能影响车险市场的未来格局。

例如比亚迪财险已披露,其二季度保险业务收入0.67亿元、净利润0.06亿元;上半年整体净利润已达0.18亿元,利润规模较2023年同期增长0.45亿元。

虽然对比“老三家”,比亚迪财险的保费规模明显“不成气候”,但未来依旧有巨大潜力。

一是比亚迪财险自5月中旬才开启投保,在投保仅限安徽、江西、陕西等有限地区的情况下,5月中旬至6月末出单量已达到约1.37万件、件均保费为4900元。

可见行业内首位新势力“玩家”的实力不容小觑。

二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逐步提升,车险市场结构势必发生相应改变,智能驾驶渗透率的提高让海量驾驶员行为数据成为新能源车企的优势禀赋。

东吴证券研报总结指出,新能源车企进入保险市场优势众多。

例如可简化新能源车理赔流程、可设计风险和理赔更匹配的创新产品、可对销售场景垄断,直接获取车主的信息。

比亚迪财险成立之初,曾有“老三家”高管在业绩发布会后表示,“我们和市场上的朋友们一样期待他们的成绩。车企要做保险很难,我们也好奇,他们的架构、策略、方向会是什么样的。”

目前,车险市场中的唯一主机厂选手比亚迪财险已交出首份“成绩单”。

或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车企入险”所达成的保费规模仍无法与头部险企抗衡;

但在更久的未来,财险公司车险业务将如何发展、车企与险企又将在竞合中碰撞出何种火花,有待关注。

0 阅读: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