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828企业服务平台
人民网 闫妍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教育数字化,赋能学习型社会建设,加强终身教育保障作出重要部署。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是基础研究的主力军、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我国高校如何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引领教育转型升级和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成为当前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人民网财经研究院、移动内容部近日召开“教育数字化赋能高校高质量发展”金台圆桌研讨会,邀请政产学研用代表共同围绕数字化引领推动高校教育转型升级开展讨论,为促进高校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教育数字化 为教育高质量发展带来机遇
随着教育事业和科技革命的快速发展,教育领域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应用正不断涌现。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创新的机遇,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机遇,是我国教育走出中国特色、中国道路的机遇。”国家教材委员会科学学科专家委员会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信息学院院长熊璋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教育教学活动与数字技术融合发展的产物,也是进一步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培育教育教学新形态,对于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教育界要有自信,走在世界教育发展的前列,向世界展示中国教育数字化的成功案例和经验,为全球教育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熊璋说。
2022年,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启动。该行动启动实施以来,我国已经建成世界第一大教育教学资源库,探索了以服务引领和支撑学生全面发展、教师能力提升的新路径,实现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应用试点工作全覆盖,形成了一批标志性研究成果,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供了重要支撑。
“我国教育数字化正从联结为先、内容为本、合作为要的‘3C’走向集成化、智能化、国际化的‘3I’。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开展的全球数字教育发展指数研究显示,我国数字教育发展指数排名前列,取得长足进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理论研究所所长姜朝晖说。
教育数字化 重塑高等教育发展新生态
数字技术的不断演进,全面推进学习环境、教育资源、师生素养、教学模式、教育评价等核心要素发生深刻变革。
数字化为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创造了新的可能。“数字化深刻影响高等教育的理念、模式、管理与服务,将重塑高等教育发展新生态。”北京工业大学信息化处处长、网络与信息技术中心主任高学金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网络信息中心主任李云春表示,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是国家教育公共服务的综合集成平台,聚焦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赋能社会、教育创新等功能,是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教育数字化更好提升了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中国农业大学信息化办公室主任陈昕表示,发展教育,要讲求资源利用效率。数字技术可以使资源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加多元的合作组织和共同体内共享共用。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党委书记闫建敏认为,教师作为数字化转型的实践主体和推动者,其数字素养的提升是促进教育数字化理念、模式和形态产生深层次转变的关键。教师由关注教转向教与学的互动,由关注平面式课程内容转向搭建立体化知识体系,更加重视对学生高阶能力的培养,而不只是学科知识的获取。
同时,数字技术也赋能全学段、全过程评价,将教育评价范围拓展,促使评价方法走向“数据驱动”的大数据评价,有力支撑开展更全面客观的评价工作,提供更个性精准的支持服务。
抓住机遇 破解教育数字化转型难题
推进教育数字化,以数字技术为教育赋能,有利于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提速增效。但也要看到,教育数字化的难点堵点依然存在,部分教师数字化胜任力有待提升,基于数字化的大学治理水平也有待提高等问题,仍需进一步解决。
数据是驱动教育数字化创新发展和全方位赋能教育升级的核心引擎。“当前,教育领域数据孤岛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魏顺平建议,要着力构建数据驱动的高校治理体系,以数据治理为突破口,以数据中台为着力点,激活教育数据的潜能,释放教育数据的价值,保障教育数据的安全,深化教育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全周期治理。
教育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是北京交通大学网信办、信息中心主任、计算机学院教授林友芳最关注的问题。他表示,目前,教育数字化存在着技术应用不平衡、资源配置不均衡、教师数字素养不齐等问题,导致教育数字化在全国范围内的推进进程不一。要利用AI技术促进教学资源共享,缩小不同教师、不同地域等方面的资源差异,营造更加公平、高效的教育教学环境。
中央民族大学教务处副处长高志强认为,教育数字化既不是盲目追随技术潮流,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引入,而是服务于国家战略、服务于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高校应明确教育数字化的内涵和外延,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教学、管理和评价全过程,打造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新生态。
“企业应精准把握高校痛点、各教育阶段特点等,从用户需求出发,推出适宜的产品。”北京理工大学党政办公室副主任、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康慨说。
多方合作 激发教育数字化活力
技术赋能教育,教育塑造未来。未来,进一步推进教育数字化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助力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阔步迈进。
建设教育强国,龙头是高等教育。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鲁远耀认为,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双向奔赴,共同开发数字化教育产品,实现教育内容与技术的深度融合,推动教育创新,使教育与市场需求更紧密地对接,提高教育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国投集团首席数字官、科技与数字化部副主任肖青华建议,国企在发挥科技创新作用中,应与高校加强合作:构建数字化合作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实现数据共享,反哺高校专业设置和课程学习;建立数字化培训基地,联合培养人才;搭建技术转移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企业在教育新基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要主动靠前。”视源股份未来教育集团(希沃)副总裁魏振水表示,教育数字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持续推动。“如何将人工智能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实现应用场景和落地场景,助力高校实现育人目标,需要企业继续思考和探索。”视源股份未来教育集团(希沃)副总裁崔剑说。
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公司部总经理助理赵晶表示,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高速发展为教育、金融、科技深度融合和效应叠加提供了历史机遇,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将在打造教育+科技+金融的校银合作新模式上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