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爱玛联手“抄底”,知豆汽车“起死回生”

汽车观察瑟驲 2024-03-10 16:16:37

近日,知豆汽车宣布完成资本战略重组,品牌焕新后的首款车型定名知豆彩虹,将在今年2季度上市。据悉,吉利董事长李书福及爱玛科技董事长张剑为知豆复活起到了关键作用。这意味着,在吉利和爱玛的双重背书下,消失6年之久的知豆汽车即将重获新生。

吉利力挺,知豆“盯死”小车市场

查询工信部第379批新车申报信息可以发现,知豆彩虹赫然在列。公示显示,这款全新车型仍像知豆旧款车型一样定位为微型电动车。新车搭载国轩高科的磷酸铁锂电池,上市后将与五菱宏光MINIEV 等展开直接竞争。

而根据此前招聘平台发布的招聘信息,也证实知豆复活在即。在招聘方为“吉利科技集团”的页面中,包含渠道培训岗、渠道审核岗、经营管理岗、新媒体营销岗、供应商采购质量岗等多个备注“知豆汽车”的招聘岗位,部分岗位的工作地点为兰州市永登县兰州新区,这正是知豆整车工厂的所在地。

据接近知豆的相关人士透露,“知豆的新车由兰州知豆生产、销售,南京知豆则作为重整后的知豆的投资主体。”天眼查显示,南京知豆的全称为“南京知豆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其最大股东为持股84.2106%的杭州吉铖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后者由持股比例分别为36.1468%、36.1468%、27.1101%和0.5964%的浙江吉利启征、爱玛科技董事长张剑、知豆创始人鲍文光及杭州吉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于2023年5月出资组建。

在南京知豆的董事会中,吉利汽车集团CEO淦家阅任董事长,其余五名董事为张剑、吉利系高管戴庆、金沙江资本潘晓峰、吉利系齐伟华,以及兼任总经理的鲍文光。

“这次复活,吉利的加持十分关键,甚至直接决定知豆能否复活成功并走得更远。”据上述相关人士透露,在知豆复活过程中,吉利作为重要股东,对知豆的战略支持价值和意义是全方位的,知豆的战略规划部署、研发、制造、供应链协同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都会受益。

作为电动两轮龙头企业及上市公司,爱玛将在供应链成本管控、营销网络布局、爱玛用户消费升级等方面助力知豆。最为重要的是,年销千万辆的市场规模,使得爱玛可以帮助知豆降低采购成本,爱玛旗下3万家门店也为知豆渠道布局带来积极作用。

物是人非,能否重现昔日辉煌?

根据知豆官宣信息显示,复活后的知豆将“持续专注为出行市场,打造行业领先的微出行平台,为用户提供小而美的出行解决方案”。

作为曾经的国民小车,知豆曾风光无限。公开资料显示,成立于2006年的知豆是中国最早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企业之一,由新大洋机电集团、吉利控股集团、宁海银石投资基金、金沙江创投基金等共同合资,其中吉利控股为第一大控股股东持股45%,新大洋机电集团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0%。2017年,知豆成为最早一批获得“双资质”的车企之一,并在A00级的纯电市场崭露头角。

在中国汽车向电动化转型的初期,在补贴政策的刺激下,部分车企在电动化跑道上野蛮生长。数据显示,小型电动车的市场份额曾常年超过60%,2015年更是到达了87%。这一年,售价15万元的知豆汽车,在享受国家补贴后,消费者只需花费5万元就能购入。得益于政策的红利,知豆当年卖出了2.53万辆。

2017年,知豆迎来高光时刻,当年累计销量4.25万辆,成为当年国内新能源车市场的年销量亚军,并且还出口到欧洲国家。数据显示,鼎盛时期的知豆在自主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份额达到6%,在小型电动车市场的份额达到20%。

不过好景不长,2018年,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发生了变化,续航150km以下的车型不再享受补贴。从此,小型电动车市场跌入谷底。当时的爆款车型如知豆D2、奇瑞eQ1、众泰E200等均受到巨大冲击。其中,知豆2018年累计销量仅为1.53万辆,不到鼎盛时期的1/4,同比降幅高达65.1%。

进入2019年,在补贴政策、高品质电动化车型的冲击下,小型电动车市场份额从49%剧降到26%。知豆也跌下神坛,负面消息频繁传出,先后陷入了工厂停产、裁员、欠薪、欠款、诉讼等风波,最终走上破产重整之路。曾经被估值80亿的知豆被司法部门挂牌拍卖,起拍价只有1.38亿元,即便低价出售,还是惨遭流拍,未能被成功接盘。

知豆重生,能否重拾6年前的风光?或许没有那么容易。要知道,虽然知豆还是那个知豆,但市场早已不是当年的市场。

不同于五六年前,如今的国内汽车市场极度内卷,微型电动车市场竞争尤为激烈,市场上不乏如宏光MINI EV、比亚迪海豚/海鸥、五菱缤果、欧拉好猫、奇瑞QQ冰淇淋等明星产品。随着“价格战”的愈演愈烈,车型的价格被越拉越低,如吉利几何旗下的A00级微型电车熊猫mini龙腾版官方指导价仅为3.99万元,宏光MINI EV的起售价更是进一步跌至2.98万元。在价格整体下行的背景下,微型电动车的生存空间被进一步压缩。

可以预见的是,即便有吉利、爱玛背书,从零开始的知豆同样要面临巨大的挑战。毕竟,在如今的大环境下,低价策略已经不吃香了,只有具备强大体系能力、创新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车企才能拼到最后。

0 阅读: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