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偷偷让人给宰相衣服烧个洞,次年看到洞还在,下令:打开国库

翀云梦悠 2025-01-17 17:21:50

自古以来,帝王与臣子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然而,有一点可以确定的是,皇帝对清白之官持有宽容的态度,毕竟真正的“清官”实在太罕见了。海瑞、张居正、汤显祖等人都是备受赞誉的大清官。

在辽国,有一位异常清廉的大臣。皇帝为了考验他的节俭,便故意在他的衣服上烧了一个洞,观察他的反应。

这位大臣会否陷入皇帝的“圈套”?当他意识到皇帝的试探时,他将如何应对?

地方官的逆袭

石敬瑭将燕云十六州割给契丹后,后来的朝代面临了一个新任务,即重新夺回失去的领土。

赵匡胤建立宋朝后,燕云十六州仍然掌握在辽国手中。为此,他频繁派兵试图收复这些地区。不幸的是,任务尚未完成,赵匡胤就去世了。

当他的弟弟赵光义登基时,目标同样是收复燕云十六州,与辽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拉锯战,持续了几十次。然而,由于辽国军队强大,宋朝的军队一时难以攻克。

连年的战争使得宋朝的实力日益衰弱。辽国不愿被卷入纷争,欲与宋朝划界和亲。然而,赵光义坚决拒绝,表示宋朝绝不会向辽国低头。

宋朝的坚定拒绝让辽圣宗感到非常烦恼,尽管他们频繁获胜,但持续的战争并非长久之计。辽国的官员们也没有更合适的建议,大家只能无奈地耗着。

为了减轻内心的烦躁,辽圣宗决定外出散步,最终来到了山西大同地区。当地官员得知皇帝将要莅临,纷纷开始筹备迎接工作。

正是在这里,辽圣宗得到了一个“珍品”。

为了迎接皇帝的到来,地方官员特地挑选了一位官员负责接待,而这位官员名叫张俭,目前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官。

然而,大家之所以选他,是因为非常器重他,希望他能在皇帝面前展现一番。实际上,张俭的性格非常出色,工作上严谨认真,留在地方实在是有所不符。

辽圣宗看到众人对这个人的高度推崇,便邀请他上前交谈。

张俭的官袍显得略微发白,显然是穿了相当长的时间。辽圣宗看到张俭仪表堂堂,举止得当,对他的第一印象十分良好。

接着,辽圣宗提出了他长期困扰的难题,即宋辽之间的战争问题,对张俭进行了试探。

没想到相比于那些在朝堂上面站着的大臣,张俭的建议显得更加切实可行。不仅如此,他还详细列举了几十条关于如何处理与宋国关系的方案,这些都是辽国现阶段能够实施的。

辽圣宗瞬间领悟,称赞张俭为杰出人才,并决定任命他为监察御史。

张俭在上任后,勤勤恳恳地管理地方,使得政治环境清明,老百姓安居乐业。因此,他再次得到了提升,成为了一名五品官,而此时距离他上任仅仅一年。

这样飞速的升迁在当时可谓绝无仅有。对于张俭而言,官职的高低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够切实地做好工作。

辽圣宗对他非常器重,甚至多次赐予他珍宝。

这令其他官员非常嫉妒,甚至想要将他置于死地。他们会采取什么行动呢?张俭又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

清廉不做作

随后,张俭成为了辽圣宗的重要谋士,还曾出使宋朝,促进了辽国与宋朝之间的友好往来。正是因为他的辛勤付出,两国之间的战争也暂时得到了缓解。

逐渐地,张俭成为了辽国类似“宰相”的角色,负责管理辽国的多项事务。

不久之后,辽圣宗去世,他的儿子耶律宗真登基。与此同时,张俭也全心全意地支持耶律宗真,确实是在为辽国尽心尽力地工作。

然而,由于张俭背后最有势力的支持者已经倒台,其他心怀嫉妒的官员们开始寻找各种方式来将他拉下马,而最快的手段就是借助新皇帝的力量。

于是,第二天有大臣开始上奏,称张俭表面看似清白,实际上暗中积累财富,家中财宝数不胜数,是个典型的“两面派”。

这些话在朝廷上广为传播,甚至流传到了民间。耶律宗真也感到疑惑,虽然父亲希望他相信张俭,但人心总是难以捉摸,谁又能知道张俭私下的真实情况呢。

他认为这样继续下去不妥,应该认真观察一下,看看张俭究竟是否只是表面上有些能力。

他召集手下,指示他们秘密地在张俭的衣物上烙个洞,观察张俭会有什么反应。

到第一天时,耶律宗真注意到了衣服上的破洞。他觉得张俭可能没有察觉,于是决定再等几天。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一年已经过去,张俭仍然身着那件破洞的衣服。只是上面多了一个小粗布的补丁。耶律宗真这才真正认可了张俭的清白。

与张俭的生活相比,朝堂上的其他大臣,包括他本人,过得显得过于奢华。

耶律宗真登基后,并没有将权力握在自己手中,反而让其生母萧耨斤为所欲为,压制异己。最终导致辽国的政治陷入混乱。

耶律宗真对音乐有着相当的造诣,但对国家治理却完全不懂。如果没有宰相们的支持,辽国的国力很可能会更快地衰退。

在众多大臣的协助下,耶律宗真顺利掌握了权力,但却缺乏进取之心,沉迷于享乐。他每天都过着奢侈堕落的生活,这使得辽国渐渐走向衰落。

张俭之所以能够穿同一件衣服多年,是因为他希望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皇帝,提倡节俭的生活方式。恰好耶律宗对此进行了挑剔,张俭只好以迂回的方式进行劝诫。

耶律宗真确实感到羞愧,看到张俭如此关心辽国,便命人开启国库,让张俭自由选择宝物。其他大臣们目瞪口呆,心中暗自羡慕,恨不能替代他。

尽管如此,张俭对这些珍贵之物并不感兴趣,未曾取走任何物品。正因如此的表现,耶律宗真对张俭更加信任,并给予了他更多的重用机会。

在劝诫完耶律宗真后,张俭接下来会采取什么行动,以使辽国恢复活力呢?

功成身退

因耶律宗的极力提拔,张俭不久便晋升为辽国的太师,能够与皇帝共同商讨重大决策。这种荣耀无人能及,完全属于张俭。

此外,张俭不仅保持清白,也从不偏袒私情。

当时辽国的选官方式除了推荐之外,还有科举考试。

张俭负责这方面的事务,并成功地将其处理得非常出色。由于他自己也是进士,因此对此事的各个方面都十分了解。

耶律宗真看到张俭如此尽责,感到十分赞赏。当他得知张俭的弟弟也参加了这次考试时,决定“偏爱”一次,给予张俭的弟弟进士及第的名额。毕竟他对张俭的信任,也同样延伸到了张俭的家人身上。

然而,当张俭了解到此事后,他立即前往辽兴宗处,并指出这样做不合适。

他建议辽兴宗撤回命令,仅仅是基于自己的身份,便让弟弟获得了进士资格,这对其他那些苦心研究的学子来说是不公正的。

另外,如果真的能考取进士,那必然是依靠自身的真才实学,而绝不应依赖于任何关系。

在张俭的坚决劝导下,耶律宗真只能放弃这个想法,心中对他的敬意更深了。

当时,因为耶律宗的种种举动,辽国与宋朝之间的矛盾愈发加剧。张俭多次上奏,期望辽兴宗能够与宋朝改善关系。

谁能想到,耶律宗真频繁挑衅,尽管并未实际出手,但宋朝显然对辽国并不友好。

张俭意识到尽管宋朝身处劣势,但“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因此宋朝绝不会就此沉默,肯定会有制胜的独特之策。

在他人的劝说下,耶律宗确实萌生了出兵攻打宋朝的念头,张俭迅速出面阻止了这一计划。

确实如张俭所言,宋朝在联合金国后,向辽国发起攻击,最终将其灭亡。可惜的是,当时的辽国对此毫无察觉,也未听取劝告。

张俭去世后,辽国与宋朝之间的矛盾急剧加深,随即展开了一场持久的战争。

如果张俭能够活得更久一些,或许辽国还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只是可惜……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