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朝3国连射洲际导弹后,美国终于不再沉默?

丁聪说说 2024-11-04 10:07:36

自2023年9月底以来,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相继进行了一系列洲际导弹发射,形成了震动国际局势的“发射热潮”。首先,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成功发射了一枚射程高达1.2万公里的“东风-31AG”洲际导弹。紧接着,俄罗斯在核战略演习中同时发射了三枚洲际导弹,其中包括陆基和潜射型导弹。最后,朝鲜近期试射了“火星炮-19”洲际导弹。这一系列的军事动作无疑让身为全球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无法再保持沉默,开始认真考虑回应策略。

解放军发射“东风-31AG”洲际导弹

根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报道,美国计划在2023年11月6日至10日期间,于范登堡空军基地向太平洋方向发射一枚“民兵-3”陆基洲际导弹。这一行动明显是为了回应中俄朝三国的导弹发射。尽管核国家在和平时期的导弹发射往往以“正常训练”来解释,但对于存在潜在军事冲突的国家而言,这一举动绝不可能被误解。站在美国的角度,他们可能将这视为来自中国、俄罗斯和朝鲜的连续核威慑。作为超级大国,美国自然有必要展现自己的“核实力”。

以往的“民兵-3”洲际导弹发射活动“民兵-3”导弹的现状

对于“民兵-3”型洲际导弹,许多军事观察者应该早有耳闻。这款导弹自上世纪70年代服役以来,一直是美国唯一的陆基洲际导弹,承担着关键的首轮核打击任务。然而,关于其每年的发射活动,公众知之甚少。实际上,现役的400多枚“民兵-3”导弹可分为两类:一部分用于日常储备,另一部分处于实际部署状态。部署状态下的“民兵-3”极少进行日常发射或测试,相关任务通常由储备状态下的导弹来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储备状态与部署状态下的“民兵-3”导弹之间有严格的生产批次对应关系。例如,如果某一生产批次中有10枚“民兵-3”导弹,其中5枚用于部署,另外5枚则转为储备状态,这些导弹会定期接受维护和延寿。通过对储备状态导弹进行抽检式发射,可以推导出部署中导弹的技术状态。如果在同一批次中某枚导弹成功发射,其他导弹也大概率正常;反之,如果出现发射失败,其他导弹的可靠性也可能受到质疑。

美军对“民兵-3”进行维护和延寿

进入21世纪,尤其是近六年来,“民兵-3”的发射成功率和飞行完好率有所下降。在2018年、2021年和2023年,均出现了因故障导致的导弹自毁或发射中止现象。今年6月的发射虽然成功命中目标,但整体来看,这款导弹的成功率维持在85%左右。

虽然85%的成功率在某种程度上看似不错,但在核战争情境下,这意味着在400枚“民兵-3”中,可能有60枚无法发射或飞行全程。这无疑会极大削弱美国的核打击能力。如果打击目标国家拥有强大的陆基和海基中段反导能力,340枚发射的导弹究竟有多少能成功命中目标,实属未知。对于核大国而言,85%的发射成功率显然是不够理想的。

美军对“民兵-3”进行维护和延寿美国的未来与应对

在下一代陆基井射型洲际导弹“哨兵”尚未到位之前,已经服役超过50年的“民兵-3”不得不咬牙坚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哨兵”导弹的研发项目目前正面临“严重超支与交付推迟”的困境。随着时间的推移,“民兵-3”的技术状态注定会日渐下滑,发射成功率和飞行完好率恐将进一步恶化,导致美国首轮核突袭能力的可靠性下降。

美军将“民兵-3”放入发射井

对于美国来说,或许是时候重新审视其核力量的构成。虽然“民兵-3”逐渐显得力不从心,但美国的潜射型洲际导弹“三叉戟”一直保持着近98%的发射成功率。一个不无讽刺的建议是,美国不妨考虑将陆基发射井灌满海水,转而使用更为可靠的“三叉戟”导弹进行发射。

“三叉戟”的表现还是不错的

通过这一系列的事件与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俄朝的导弹发射不仅是对区域安全格局的重大挑战,更是对美国核战略的直接冲击。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美国显然需要更加灵活的应对策略,以维持其作为全球超级大国的地位和影响力。

0 阅读: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