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靠孔雀东南飞,以后没孔雀往东南飞了怎么办?” 3月7日的全国两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大学校长罗俊针对广东人才培养的质问振聋发聩。在会上,他建言国家增加广东高校的研究生和博士招生指标,弥补广东创新人才不足的短板。
“广东抢博士”—正在成为一个不得不面对的事实。一方面企业和高校对科研人员的需求不断增加;另一方面,本地博士培养难以满足现实庞大的需求。据了解,广东省各高校每年应届毕业的博士仅有2000余名,以此对应的广东省博士科研人才需求缺口总量超过5000人。
就在全国各大城市高调出台人才政策留人之际,广东省政府没有选择沉默太久。2017年12月22日,一份由广东省委组织部牵头、联合13个厅级部门推出的政策在博士和博士后中引起讨论。
这份全名为《广东关于加快新时期博士与博士后创新发展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文件,从加大培养支持力度、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搭建创新创业平台等五个方面,提出推动广东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培养。而有关它的进一步落实,也成为广东众多用人单位和博士们关注的焦点。
万人博士生数量低于全国平均数
作为广东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的HR,唐海鹏“四处物色博士”的任务从去年一直延续至今。去年底在“广东全省博士科研人才供需专场引荐会”上发布的30多个博士招聘岗位,目前只完成了一部分。
从五年前基本不招收博士,到如今为满足多领域技术开发需求重金招聘科研带头人,格力电器是广东企业对博士等高学历人才需求变化的一个缩影。“但目前公司在聘的几十名博士中,90%以上来自广东省以外的地区和高校。广东高校的数量实在太少了。”唐海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2017年11月30日至2018年1月6日,广东省人社厅会同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先后在中山大学、珠海横琴新区和华南理工大学举办了3场“全省博士科研人才供需专场引荐会”。
在这场以“博士科研人员”为主要招聘对象的引荐会上,汇聚了格力电器、东方精工、惠州学院等455家大型企业、高等院校和事业单位,但效果只能说不尽如人意—共发布的8523个岗位需求吸引了3050人次入场洽谈,其中只有760多人初步对接成功。
“以前大专、本科就行,现在都要硕士博士,(广东)现在对博士的需求实在太大了。” 长期负责对接企业招聘需求、广东人才市场就业登记推荐处袁主任这样感叹。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公布的数据,每年广东省的博士生培养数量有2000余名。但即使是这自己培养的2000余名博士,也不全然为广东省所用。以全省博士培养数量最多的中山大学为例,时代周报记者通过查阅《中山大学就业质量报告》发现,2016年,20.51%的博士研究生去了广东省以外的地区就业。2017年,这个数字是23.2%。
为此,广东省组织部副部长郑庆顺在1月6日的人才供需专场引荐会上指出,要大力增加对博士的补贴和薪酬倾斜,争取将广东毕业的博士生留在本省工作。
3月7日在全国两会上,罗俊则列举了一组数据:第一,美国每年博士毕业生约为18万人,我国则仅为5.5万人。人口总量是美国的4.3倍,每年博士毕业生数却不及美国的1/3。第二,广东省每万人博士生平均招生计划仅为0.33,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4;广东70万研发人员中博士数量不到4%,低于全国水平6.5%,与上海、江苏等地区相比均有差距。
罗俊建议国家增加广东高校的研究生和博士招生指标。原因是目前的人才培养状况既不能满足建设创新型国家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还愈发凸显了广东创新人才不足的短板。
需求增加,吸引力减弱
尽管过去广东的硕士和博士培养数量相对较少,但凭借薪资待遇上的优势和更加成熟的市场环境,吸引大量广东以外的硕博研究生来粤就业。
孔秀娟就是一个典型例子。2016年从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毕业后,她加入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后工作站,从事水污染处理技术的基础研究。之所以选择来广东,她总结为“主要看重中大有这个平台,以及薪资待遇和相对内地更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但如今这种局面正在发生改变。一方面,随着产业结构升级和对技术创新的需求加大,珠三角企业对博士等科研人员的需求也大幅增加。另一方面,随着武汉、长沙、北京、上海等多个城市推出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进条件,高校资源相对较弱的广东珠三角对科研人才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广州并不是那么具有吸引力,如果其他城市有更好的政策,我不会考虑继续留在这边。”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孔秀娟毫不掩饰她对出站后的就业考虑。尽管2017年中山大学将博士后薪资从16万元调整到了20万元,但她认为这个薪资水平并不算高,原因是“同济大学、武汉一些大学现在都开出了同样水平的薪酬,但相比广州,二线城市的消费水平更低”。
就在博士和博士后们考虑要不要继续留在广东的时候,企业正绞尽脑汁寻求博士。
作为国际知名的柔性线路板(FPC)生产与FPC元器件组装生产商, 2016年台山精诚达电路有限公司成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向外招聘两名博士后,主要从事“印制电路板相关药水及工艺技术开发”。但发出招聘信息的两年后,两个博士后岗位依然“虚位以待”。
实际上,台山精诚达为博士后人才开出的薪资待遇并不算低。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该公司人力资源部HR刘梦君算了一笔账:“除公司为博士后开出20万元年薪和安排相关住房以外,还有江门市政府对应的30万元安家补贴和省政府‘扬帆计划’40万元补贴,均分两年期发放。”这样计算,入职的博士后前两年可以拿到110万元高薪。“主要是招聘专业不对口,这样的专业基本在广东之外,需要通过有资源的导师定点招聘。”刘梦君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总部位于珠海的格力电器,虽然为博士开出了25万-30万元的薪资待遇,但由于珠海市政府没有有力的人才政策配套,导致企业的人才支出成本高企。“相比广州、深圳、佛山等珠三角城市,珠海在吸引人才方面不具备优势。”唐海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利好政策还看落实
4月13日上午,一份博士简历的到来让清远市中医院人事处杨主任感到久违的兴奋。“近两年很少有博士过来应聘,尤其是一些紧缺专科。”杨主任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将清远称之为广东的寒极。
据他介绍,近两年科室缺人和四处找人已经成为所在医院的常态。目前有20多个专业科室缺医务人员,以儿科、影像诊断为代表的紧缺专科用人缺口超过10人。地处粤东西北的区位条件,使得这家市级三甲医院只能直面人才流失。一些紧缺临床医疗为了招到人,不得不将原来的博士学历要求调整到本科以上。
杨主任口中的这位刚从澳门大学分子诊断专业毕业的博士,之所以对清远中医院提供的岗位感兴趣,是因为清远中医院开出了有诚意的条件:除医院正常薪酬之外,该博士符合清远市政府10万元安家费和省级专项人才资助“扬帆计划”20万元补助申请条件,同时还可以直接参与正高职称评定。
除10万元安家费以外,另外两项对应的人才政策均来自《广东关于加快新时期博士与博士后创新发展意见》。这份文件特别提及增加省财政对粤东西北引才的支持力度。《意见》规定,来粤工作的博士可以直接参与副高职称评定,到粤东西北工作的博士和博士后可以直接参加正高职称的评定。
该《意见》指出,将建立博士和博士后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博士毕业生和在站博士后可以直接申报副高以上职称。在粤东西北工作成绩突出的博士和博士后,不受工作年限和资历限制,可直接申报正高职称。“这对我们来说是极大的利好。”杨主任说道。
不仅受珠三角“虹吸效应”影响,以清远中医院为代表的粤东西北公立医疗机构,近两年还受到民营医疗机构的冲击。面对一些博士人才被民营医院20万元甚至50万元的薪资高价挖走,杨主任感到无可奈何。“这么大一个医院,每年市财政的人员经费拨款才200万元左右。单凭医院实力根本留不住。”眼下,杨主任正寄希望于省、市卫计委尽快制定和落实相应人才职称评审的具体办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今年度的职称评审过程中产生实效。
作为广东的在站博士后,孔秀娟认为,《意见》从内容来看非常重磅,但重点是如何落实。她举例称,虽然《意见》已明确将博士后省自筹专项资助经费从8万元/人提高到15万元/人,但学校表示在去年涨薪的基础上不会再给博士后涨薪。
此外,根据《意见》,来(留)粤博士和博士后,在限牌地区购车可享受一次性小型企业免费上牌指标。但有博士后去有关部门询问进度,对方表示“目前还没有接到有关通知”。“即使政策中列出的条件很诱人,但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还是看落实。”孔秀娟说道。
广东房价太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