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康之变前奏:北宋庙堂作死点火,两路金军孤注一掷再围汴京

笑看人间事 2024-12-20 18:44:20

靖康之变:一次庙堂的“自毁操作”

汴京城外,寒风凛冽,女真骑兵的铁蹄已经踏破了北宋王朝的最后尊严。两个月前,金军还在山西与河北的坚城间艰难推进,但此刻,他们已兵临汴京城下。

城内的北宋朝臣无不惊恐,然而更多人心知肚明,这场浩劫的根源并非敌人有多么强大,而是北宋自己一步步将国家推向了深渊。

山西的高墙,竟成了纸糊的防线

1126年,女真两路大军再度南下,目标直指北宋首都汴京。

这次的战役看似突如其来,背后却隐藏着北宋庙堂的无数致命决策。

女真西路军的进攻路线原本极其凶险。他们需要穿过山西的表里山河——这片地形复杂、易守难攻的区域,向来是中原王朝的最后屏障。但北宋的防线形同虚设。汾州的守军粮草不足,援军迟迟不至,最终主将张克戬全家自尽;平阳府的守将干脆提前开溜,城池不战自破。

这些城池的沦陷,像是多米诺骨牌倒下一样,让女真军队一路畅通无阻。

更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北宋在黄河沿岸布下重兵,却没有一支敢与金军正面交锋的队伍。

黄河固然是天险,但没有人守,便成了摆设。结果,女真西路军轻而易举地渡河,直奔洛阳。

而洛阳的失守,彻底切断了北宋西逃关中的最后退路。

有人说,山西和黄河的防线之所以如此不堪一击,不是因为宋军无能,而是因为北宋的朝廷根本就没有明确的战略。

皇帝和大臣们几乎是每天一变:今天主张和谈,明天又决定开战,结果让将领们摸不着头脑,士气低落。战争打成了这样,女真人不赢才是怪事。

拒绝割地,却招惹更大的祸端

如果说山西防线的崩溃是战术问题,那么靖康之变的真正导火索,却是北宋庙堂的“自毁操作”。

事情还得从张觉事件说起。张觉,这位驻守营州的大将,因不满女真统治而反叛,试图投靠北宋。

然而北宋不仅没有保护他,反而将他押解回金国,直接送上了断头台。女真人认为北宋背信弃义,于是挥师南下,第一次包围汴京。经过一番谈判,北宋答应割让三镇(太原、真定、河间),并支付大量赔款,女真人才退兵而去。

按理说,既然已经割地赔款,北宋就该安分一些,暂时休养生息。但偏偏在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北宋朝廷又作了一件令人大跌眼镜的事:扣押了金国的使者萧仲恭。本以为这不过是一次威胁谈判的筹码,谁知宋钦宗居然被萧仲恭的“空头支票”忽悠,天真地以为可以策反女真军中的契丹将领耶律余睹。于

是,北宋不仅放走了萧仲恭,还附上了一封所谓的“策反信”。

萧仲恭一回到金军,立刻将信交给了东路军统帅斡离不。

这还没完。同一时间,北宋又派使者去西辽,希望借“海上盟约”的老套路联合契丹残部一同对抗女真。

结果,这封信还没送到,便被金军西路统帅粘罕截获。

女真人一看,北宋这是打算“背后捅刀”,顿时怒不可遏。

这两件事,彻底激怒了金太宗完颜晟。

他们原本只是想拿下三镇和黄河以北的土地,可北宋这接二连三的挑衅,让女真人觉得,如果不把汴京彻底攻下,北宋永远都会是一个麻烦。

于是,第二次伐宋的战鼓敲响了。

两路金军:一次“孤注一掷”的冒险

比起北宋的内部混乱,女真人的行动堪称高效。

尽管他们在内部也有争论,但所有的分歧最终都指向一个目标:拿下汴京。

女真军队分为东西两路,东路由斡离不率领,西路则是粘罕指挥。这两人意见并不完全一致。斡离不主张先稳扎稳打,扫荡河北和山西的所有城池,再图汴京。

而粘罕则认为,汴京才是北宋的根本,只要攻下汴京,北宋就不攻自破。为了说服斡离不,粘罕甚至在军议上拍桌子摔帽子,激动得几乎跳起来。

他还比喻说:“只要先抓住汴京,就像伸手抓住一把东西,两河(河北、山西)自然会跟着到手。”

最终,粘罕的铁腕说服了军中所有人:两路大军分头行动,却共同指向汴京。

这一策略无疑是极其冒险的。

东路军在进攻真定后,并没有彻底扫荡河北的坚城,而是一路直扑汴京。

西路军则在攻破山西后,放弃了巩固后方,直接渡过黄河,向洛阳进军。两路大军约定在汴京会师,中间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整个计划就可能失败。

事实证明,女真军队不仅强悍,而且运气不错。在东路军兵临汴京城下的十天后,西路军也顺利抵达了指定位置。两军完成合围,北宋再无翻身的机会。

汴京的孤城,断绝了北宋的希望

当女真两路大军兵临汴京时,城外已经没有任何勤王的军队。与第一次汴京之围时二十万勤王军云集形成鲜明对比,这一次,北宋的地方军队几乎没有行动。不是因为他们不愿意,而是因为朝廷中的主和派害怕激怒金军,强行拦截了大批援军。

汴京城内,宋钦宗慌乱无措,朝臣们则依旧在争论不休。有人主张战斗到底,有人建议再次求和,甚至有人提出干脆放弃汴京,向南迁都。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争吵中,北宋失去了所有可以反击的机会。

靖康之变的惨烈,表面上是女真铁骑的强悍,但更深层的原因却是北宋庙堂的反复无常、短视无谋。

太原、真定的失守,是因为援兵不到;黄河防线的崩溃,是因为士气尽失;而汴京的陷落,则是因为朝廷内部的无尽争斗。

有人说,北宋灭亡不是因为外敌的强大,而是因为自己不争气。面对强敌,北宋不是没机会,也不是没人愿意拼命,而是从上到下始终缺乏一个明确的方向和统一的意志。

这场国破家亡的悲剧,或许早在庙堂作出那些“自毁式”决策时就已经注定了。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