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真相:无论和谁过,其实都是和自己过

围晃情情 2024-08-01 14:14:57

想要探究婚姻的真相,最直观的答案就在已婚的人群当中,为什么会有已婚的人士,对待自己的婚姻并不满意。

既然如此,为什么还是会有很多的人想要结婚呢,这就需要了解婚姻的好处,我们身边最亲密的人,除了有血缘关系的父母以及孩子,只有伴侣是没有血缘关系的。

我们要和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共度余生,这会让婚姻多了一种不确定感,人们会用契约来约束一定的行为,用势均力敌的交换在这段关系中换取自己的需求,并且通过这种关系,还可以繁衍后代、抵御风险以及保护财产。

按照目前的文化传统,结婚往往女性不需要准备房产,并且结婚还会收到彩礼,结婚之后女性理所应当的就应该住在丈夫的房子里,并理所应当的承担家务和繁衍的职责。

人们就像购物那样在人际商厦里浏览,试图寻求以最小的代价获取能提供最大奖赏价值的人际交往,我们只会与那些能提供足够利益的伴侣维持亲密关系。

亲密关系中的伴侣双方都必须满足自己的利益,否则亲密关系不可能持续下去。

往往这种模式下的女性有两个方向的发展,分别是婚后依然会工作的女性,以及婚后就不再工作的全职太太。

往往对于生活拥有掌控感的女性,从未放弃过工作这个社会性的角色,因为自己有独立自主的能力,所以即使在婚姻中过的不开心,也存在可以随时离开的勇气。

可是那些依附于婚姻而生存,缺乏工作能力,对于社会性的工作角色心生恐惧,或者无法克服自己懒惰的女性,却不得不去忍受手心向上的代价。

人际交往的结果是正还是负取决的是我们评价结果的两个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我们的期望,第二个标准是假如没有现在的伴侣,我们认为自己会过得怎样。

关系中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维系着两个人之间微末平衡的和谐关系,只不过人们有时就像雕塑家,总想试图把现实中的伴侣,塑造成心中理想的形象,如果伴侣萎靡不振,我们会努力给他加油鼓劲,而如果伴侣狂妄自大,我们则会努力让他脚踏实地,因为亲密伴侣,会持续不断地改变和塑造彼此的行为举止。

只可惜改变别人这件事,往往一直都很难,当我们将伴侣引导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时,起初不准确的认知就会变得越来越正确。

如果我们认为现有的亲密关系是我们目前能得到的最好的关系,我们就会依赖现在的伴侣,而不会轻言离开。而且,我们当前亲密关系的结果和更糟的替代选择差距越大,依赖程度就越深。如果当前的结果仅比替代选择好一点点,我们就不会非常需要伴侣,如果替代选择不断改善,我们就会离开自己的伴侣。

想想离婚通常的发展轨迹,已离婚的夫妻在决定分手前,往往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在痛苦中煎熬。是什么最终促使他们采取行动?

所以我们如果有一颗想要维护关系的意识,就要构建良好的沟通模式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包括很多构成要素,比如有意识地努力传递清晰自己的意图,能够情绪稳定的处理问题,认真倾听,即使出现争执仍保持礼貌和克制等等。

这都是一种有意识维系关系和谐的自我约束,当我们自己有这种意识的时候,我们就会更容易明确地表现我们对伴侣观点的关心和尊重,当我们能有意识的尊重对方时,我们自然也期望能从亲密伴侣那里得到这样的关心和尊重。

可是当这种期望落空时,我们就很容易对关系产生怀疑,会不由自主的去思考,自己在一段关系中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自己所得到的与付出的是否可以内心平衡。

可是无论我们选择谁,最终都是要和自己内心的需求和解,我们既要了解自己的需求,也要认清自己的需求是否合理,只有在了解自己,又要求合理的情况下,我们才更容易实现自己想要的生活。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