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美国,不同的人对它有着不同的看法,有人对其心向往之,有人对其恨之入骨。但不论对美国抱有何种的情感,所有人都不得不承认,美国是目前人类世界中唯一的超级大国。所有人也都好奇,如果有一天这个超级大国崩溃了,会是何种的景象。
而在今年,由独立娱乐公司A24制作的电影《美国内战》上映,这部电影讲述的就是在不远的将来,美国这个超级大国陷入内战和崩溃的故事。如此别样的题材引发了大量关注,也引来了不少的争议,由于电影的片名和采用的营销手段,导致很多人以为这是一部从头打到尾的战争电影。
但其实,整部电影看下来,战斗交火的时长连10分钟都不到,甚至连美国发生内战的前因后果都没交代清楚。但是,虽然没有多少战争场面,导演兼编剧亚历克斯加兰却通过各种“无声的恐惧”紧紧抓住观众的心。我个人在看过之后十分喜欢,而且在经过二刷后还发现了不少精彩的细节。今天,我就来跟大家详细分享一下我在观看这部电影时发现的精彩细节以及整体的感受。
01 纽约上路
影片一开始,便是美国总统在准备自己宣布胜利将近的演讲,不过他的语气并不自信,随着一遍遍的重复,总统的音调越来越高,也越来越自信。都说“骗兄弟可以,别把自己也骗了”,但显然,这位大兄弟是确确实实把自己骗住了。
镜头一转,这位美国总统出现在电视上,慷慨激昂的进行着自己的演讲,他骄傲地宣布,由德克萨斯州和加利福尼亚州组成的反叛军“西部力量”遭受了重大挫折,联邦政府即将再次统一这个国家。而在电视这头,身处纽约的资深战地摄影记者李却冷冷地看着画面中的总统,就像是在看一个演技拙劣的小丑。
最后,当总统说出“上帝保佑美国”时,窗外的远处响起了剧烈的爆炸声,仿佛是在隔着屏幕打这位总统的脸,而当李望向窗外的时候,玻璃上倒映出的电视画面,也说明了总统的演讲是多么的虚假。
将画面中的地图同现实中的美国地图相对照,我们可以看到,与德克萨斯州同样颜色的部分在美国东部还有很大一块,几乎已经快要延伸到美国总统所在的华盛顿特区了。
而从后面记者们的对话我们也能得知,此时的叛军已经抵达距离华盛顿120英里远的夏洛茨维尔市,现实中路况好的话,开车只要四个小时就能直接冲进白宫。
第二天,李和她的同事乔尔来到纽约市的一处抗议现场,抗议民众与维持秩序的警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而这也引来了不少媒体记者,李也在这里结识了年轻的摄影师杰西,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记者,老鸟与菜鸟之间的区别有多么明显。
李和其他的摄影师们都是全副武装,头戴钢盔身穿防弹背心,就算没有这些高端装备,也会穿上具有明显身份标识的背心,并且只在冲突外围进行拍摄。在保护记者委员会发布的《记者安全指南》中就如此强调:“随时注意自己所处的地点也是至关重要的,记者应该寻找既可以观察抗议者又可以观察防暴警察或当局的有利地点,但绝不要停留在两方中间。”
而经验尚浅的杰西则是深入到了抗议者中间,因此才会被慌乱的警察一棍击中。随后,一名携带爆炸物的少女高举着美国国旗冲进了现场,凭着多年战地记者的敏感,李在关键时刻救了杰西一命,而在爆炸之后,李既没有赶紧逃命,也没有参与救治伤员,而是坚守自己“记录者”的身份,冷静地举起手中的相机,拍下现场惨烈的场景,而杰西也用自己的相机记录下了李的这一幕,两人的羁绊也由此展开。
当晚,李和乔尔与自己的导师萨米会面,说出了想要前往华盛顿采访四面楚歌的总统的计划,萨米以政府军会无差别射杀他人为由劝阻,但两人决意前往,于是萨米为二人规划了一条绕道西弗吉尼亚州前往华盛顿的路线,并且要求他们把他捎到夏洛茨维尔的前线。
在这段对话中,我发现了两处信息点,一是乔尔在聊天中提到了佛罗里达联盟、波特兰毛主义阵线,这就说明,在电影中的美国内战,并不是联邦政府与“西部力量”之间的战争,而是与多个分裂主义阵营之间的内战。二是乔尔提到,总统已经14个月没有接受记者采访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这位在任的美国总统,基本上是一个跟萨达姆、卡扎菲差不多的自我封闭式的独裁者。
回到酒店房间的李泡在浴缸中想要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但脑海中闪现出的,全是她拍摄到的各种残忍的画面,而她只是一个冷冷的旁观者,不断地按下快门。这段回忆看起来有些多余,但其实是为李最终的结局埋下了伏笔。
天亮之后,团队出发,被李救过一名的杰西也苦苦哀求加入了队伍,就这样,一行四人踏上了前往华盛顿见总统最后一面的旅途,此时距离华盛顿还有875英里。
02 乱世危途
他们从纽约出发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整个城市基本还在维持运转,除了街上的军车和楼顶的狙击手,内战对人们似乎并没有什么影响,担当汽车驶出纽约之后,路上的景象却如同恐怖冒险游戏《最后生还者》里的场景,大量的汽车被丢弃路边,房屋损毁,四处硝烟,战争的恐怖景象逐渐显现。
上路后不久,四人便来到了一处有武装人员把守的加油站。当李提出支付300元加油的时候,当地人一脸不屑的说300美金只能买个三明治,但当李说是300加拿大元的时候,对方才欣然接受这段对话其实背后十分地黑色幽默,我们都知道,美元在当今世界上是有着主导地位的货币,世界各国央行近60%的外汇储备均投资于美元计价资产,美元也是大多数国际金融交易的计价和结算货币。但在片中,美元已经沦为了几乎跟废纸差不多的地位,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美国的国家地位在发生内战之后的一落千丈。
价格谈妥,开始加油,杰西也开始在加油站里随意溜达,寻找可以拍摄的素材,但却意外地发现了加油站后方两名深受私刑折磨的人。跟随而来的枪手称这两人是盗贼,尽管其中一个还是他的高中校友,但他丝毫不在意对方的死活,并且询问杰西现在就杀了这两人怎么样。杰西看到这个场景被吓得不知所措,还是随后到场的李通过给这名枪手拍照缓解了紧张的气氛。
加满油之后,四人继续上路,杰西因为自己刚才过于恐惧和同情没能拍下照片而自责,而李则对这个新人丝毫没有安慰,反而冷冰冰地说道,做记者就不能抱有个人情感,摄影记者只负责记录。不过骂归骂,李也从年轻的杰西身上看到了潜力。休息一夜之后,四人跟随拍摄一支分裂主义武装小队攻克一幢政府军大楼的行动,杰西也用相机拍下了一组相当不错的照片。
随后他们继续上路,在一处难民营里,李和杰西的友情进一步升温;在一座小镇里,居民们不问战事并试图复原战前的生活,一切看起来似乎趋于平淡,四人会一路毫无波澜地开进华盛顿。
03 狙击惊魂
但恐惧总是突如其来,当他们路过一处废弃的圣诞市集时,却见到了诡异的一幕:道路两边全是节日庆典的摆设,甚至还有大喇叭在广播着欢乐的音乐,但在路的中间,却是一具士兵的尸体。就在他们犹豫是否继续前行的时候,远处开始飞来一颗颗子弹,慌忙下车躲避的众人这才发现,原来自己跟前也有两名狙击手,正在和远处楼上向他们开枪的狙击手对射。
这场戏可以说是十分的黑色幽默。当乔尔询问两人他们接受哪一方的命令时,回答的观察手只是淡淡的说:没人命令我们,他们想杀了我们,我们也想杀了他们。至于对面向自己开枪的是谁?是友军误伤还是敌对势力,都不重要,他们想做的只是让对面那个看不见面的人死掉。
在这里,镜头还特地给了狙击手手部的特写镜头,从他彩虹色的指甲我们能够看出,这里的狙击二人组明显是LGBT群体,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职业军人,所以他们很可能并不属于任何一派势力,只是单纯地为杀而杀。
而也就是在这一幕中,李和杰西二人的心态也在悄然发生改变。杰西不再畏惧于枪声和杀戮,也不想搞清双方的立场,只是冷静地拍下一张张照片。而一直善于抓住拍摄机会的李却放下了手中的相机,趴在地上欣赏一片从未出现在她镜头中的野花。
04 生死身份
在狙击手扫清障碍之后,四人继续前行并在途中遇到先前认识的两名香港同行托尼与博海。托尼之后与杰西互相换乘对方车辆,博海载着洁西超车先行。
但当追上的时候,李一行人发现杰西与博海正被两名没有明显标识的军人挟持,而他们的身后,大量平民的尸体正在被掩埋。于是,萨米在车上留守,李、乔尔和托尼到场试图说服对方放人。对方的头目语气平静,不急不躁地询问在场所有记者的美国成分,在这种“平静”之中,博海和托尼因不是“正统美国人”而先后被处决。但他们看起来也不想放过剩下的人,好在萨米驾车及时赶到,将这伙军人撞倒,众人才得以趁机逃脱,而萨米本人也不幸中弹受伤。
在这里可以看到,受到撞击牵连的杰西掉进了尸坑之中,而在她向外爬的过程中我们能够看到,坑里绝大多数的死者都是非白人群体。所以可以推断,这里的军人很可能也不属于任何一派势力,只是想趁着内战的混乱而趁机大肆屠杀的白人至上主义者。
当他们终于抵达位于夏洛茨维尔的西部力量基地之时,萨米已经因伤重不治而去世其他三人陷入悲痛之中的同时也得知多数政府军已投降的消息,现今华盛顿只有少部分兵力与特勤局人员在保卫总统。乔尔借酒浇愁,痛诉萨米死得毫无意义,一旁的李则安慰杰西称萨米愿意为此殉职。李之后内心煎熬为萨米拍下照片,但最终还是将其删除,至于为什么会删除,我们留到后面再说。
05 记者之死
西部力量部队向华盛顿发起了最后的进攻,记者三人组也跟随前往,杰西的捕捉现场照片能力越来越强,但也越来越冒险,时常因为忘我而暴露在枪火之下。
经过惨烈的交火,三人跟随一支小队一路杀进了白宫,并且与特勤局最后的人员展开交火,为了拍摄照片,杰西又一次将自己暴露在交火中心,而曾经教导她要绝对中立、不许带个人情感工作的李,此时却毫不犹豫的冲上去推开了杰西,自己也因此被特勤局特工枪杀,而本来应该吓得不知所措的杰西,此时却冷静地举起了相机,拍下了李死亡的瞬间。杰西曾经问过李,如果自己中枪了她会拍下照片吗,此时再回想起这句话,不免让人唏嘘。有人在看到这里评价说是杰西的鲁莽害死了李,但我认为,这是李自己的选择,一路走来的杀戮与伤害,非但没有让她麻木,反而让她思考,当不幸一次次发生在面前时,绝对中立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在影片结尾,美国总统被士兵们从办公桌底下像牲口一样被拖出来,当乔尔上前想让总统说出一句最后的话语时,这位曾经反复在广播中义正言辞地叫嚣的总统,却只会摇尾乞怜,说别让他们杀我,乔尔起身,杰西再次举起相机,李此行的最终目的就是拍摄总统,如今这个愿望被杰西实现了,只不过,镜头下的总统,已经是一具尸体了。
06 相机与扳机
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发现一个问题,那就是几乎所有出现的武装力量都没有明显的身份标识,不管是联邦军队、西部力量还是其他的武装组织,你都没法从肉眼上去直接判断他们的身份。
而除了这种身份上的模糊,这部电影里的政治观点也十分模糊,联邦政府的政治观点是什么?西部力量的诉求是什么?谁都不知道。这种身份模糊叠加立场模糊所营造出来的,就是一种最令人恐惧的混乱,所有人都在开枪,至于为什么?先开枪再说。
我觉得从这一点来看,这部电影倒像是对当下现实社会的一种影射,而且不单单是对于美国,对于全世界来说都是如此。无论在我们所身处的社会环境还是在精神所处的网络环境中,一切都在加速撕裂,没人愿意倾听别人想表达的东西,也没人愿意去探究事情的前因后果,大家面对的不再是具体的人,或者说是不愿意去把对方当作是具体的人,而是视为一个个面目不清的标签集合体,只要这个集合体上有一处我不喜欢的,那我就向ta开火。我要的是情绪宣泄,宣泄完了再去找下一个可以开火的目标。
另外,还有一点我觉得十分巧妙之处,在于片中经常出现的shoot这个词,这个词既可以表示开枪射击,又可以表示按下相机快门。开枪射击代表着兽性的残忍,按下快门代表着人性的记录,但如果丝毫不带个人感情的、绝对冷静中立的记录,又何尝不是残忍兽性的另一种体现呢。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开枪射击的人还是按下快门的人,他们都面无表情,同类的死亡对他们来说毫无触动,他们只是在做他们想做和应该做的事情而已。
因此,片中李的转变成了一种从兽性回归人性的表现,从面对爆炸现场的冷漠记录到酒店浴缸中的无声煎熬再到白宫门前的迷茫,李逐渐认识到了,这种看似客观冷静的记录,其实也是一种残忍,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李会删除萨米的遗照,因为她不想再记录同类生命的逝去,也解释了为什么最后她会不遵守职业规定冲过去推开杰西,因为她想救她所能救的。
然而悲哀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像李这样的人终究是少数,在当今这个逐渐混乱撕裂的世界中,能成为杰西那种的冷静记录者,已经是十分不易了,因为大多数人选择的不是打开相机,而是扣动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