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周边水声环境非常复杂,又有大量先进潜艇活动,因此海军舰艇常常无法对目标有效识别,往往需要派出反潜直升机抵近进行精准探测和定位,也就是说新一代主被动拖曳线阵列声纳仍然无法取代反潜直升机,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为其提供引导服务。
但长期以来,我国海军一直没有理想的反潜直升机,直9太袖珍了,载荷实在有限,顾了东头顾不了西头,与此相直18F的块头又太大了,能容纳它的平台寥寥无几。因此,我国水面战舰的主力反潜直升机仍然是当年随现代级一起进口的卡28,它虽然糟点很多,但至少能满足海军的基本反潜需求。卡28是卡27“蜗牛”专用反潜直升机的出口型,对俄罗斯而言,出口型就是掺水型、简化版,性能比自用型怎么也差一些。
卡28采用独特的共轴反转双旋翼布局,堪称直升机圈里的“非主流”,它用两副对转的三片桨叶螺旋桨代替了普通直升机的螺旋桨+尾桨布局,用两副螺旋桨互相抵消自旋力矩,从而去掉了“尾大不掉”的尾梁、尾桨结构以及复杂庞大的传动系统,非常紧凑,卡28机长仅11.3米,而最大起飞重量仅3850公斤的直9都长达13.46米。
卡28的共轴反转螺旋桨布局
卡28的2台TV3-117V涡轮轴发动机功率强劲,达1660千瓦,最大起飞重量12.6吨,因为省去了尾梁及传动结构,空重仅有6.5吨,各种探测设备和武器一应俱全,最大实用航程800公里,最大续航时间4.5小时,100公里以外的滞空时间可达2.5小时,能为母舰提供一道严密的反潜屏障。
但用卡28的缺点更多:
一是太高,虽然卡28的纵向尺寸小, 但两副复合材料螺旋桨必须有足够的间距(1.4米)才能确保不会互相干扰,折叠桨叶并不能降低高度,使得卡28的高度达5.4米,这不是不计代价控制得到的结果,导致052型驱逐舰是不得不加高机库才解决了搭载问题。
二是机舱太憋屈。为了控制高度导致卡28机舱太矮,但两副螺旋桨使TV3-117V发动机的减速器太大,导致其整流罩向下凸入座舱,既增加了噪音又妨碍视线,不小心还碰头,更让人无语的是还在机身腹部沿纵向中心线搞了一个很长的武器舱,使座舱空间进一步减小,俄罗斯这么粗放的人体工程学真叫人抓狂,但卡28的最大内部有效载荷却达4吨,真不知道这个值是怎么算出来的,难道是运金条!这样的工作环境即便对体形较小的我军机组人员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平时训练还能将就一下,但紧张的战斗中这个缺点会迅速放大。
卡28的机腹弹舱仅能挂载一枚鱼雷,一锤子买卖
三是进不了我军的体系。卡28电子设备的信息化水平不高,且作为上世纪70年代的平台,技术与架构早已老旧,改进潜力很小,很难融入我海军的新一代反潜体系,已经成了一个薄弱环节。更麻烦的是,由于中俄技术标准不同,卡28无法使用国产反潜鱼雷,军工人千辛万苦研制出来的武器却用不了,还得进口,你说气不气人。
还有不得不说的一点,虽然我国一共只进口了二十多架卡28,却要单独弄一套维护保养体系来伺候它们,极大增加了舰上后勤负担。
四是它尴尬的海外身份。最最让人不能接受的是,卡28是百分之百的进口货,卖家一不高兴了,就能卡你没商量,细算起来,它也是我军屈指可数的仍活跃在一线的进口大型装备了,这个状态能一直“保持”,在我国军工飞速发展的情况下,非常抢眼。
综上所述,在海军连发动机问题都基本解决了的情况下,反潜直升机竟然成了中国海军最大的一快短板,这块短板在075型两栖攻击舰即将迎来建告高潮的大背景下,尤其显得扎眼。
好在我国的新一代通用直升机直20已经服役,而且最近一艘055导弹驱逐舰上出现了一架直-20,证明了直-20舰载直升机已经开始了舰上实验,它全面取代卡28,担当反潜主力的时刻也指日可待。
直20已经批量装备部队
国产[点赞]
噪声太大跟拖拉机似的
弯路必须得走最终我们得到了海直20
那之前是没办法,没有卡28就没别的反潜机用了
直20也是仿制美国的黑鹰直升机
[点赞]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点赞] 最终要做到全国产化 全球化 再去跟大流氓做生意[得瑟]
直20是国产的,制造维护都要方便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