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似乎没有几个行业能够在未来取得明显可见的增长。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才能获得满意的回报率呢?下面,我用逻辑分析一下胜率较高的投资方法。
我喜欢自上而下的分析,因此,我的投资方法也是自上而下的。
第一步,先考虑投资哪类资产。
很多人都是从接触股票开始投资生涯的,于是,一说到投资,大家就自动想到了炒股。这个公众号平时也主要发布有关上市公司股票的分析文章,较少涉及其他投资品种。实际上,我做投资的第一步,是判断应该投资哪类资产。
现在社会,可以供普通人投资的资产非常广泛,大致包括黄金、债券、股票、房产、古董、商品等。每一大类资产,又可以细分成不同的类型。黄金可以分为实物黄金(金条、金块)、纸黄金、黄金ETF等;债券有国债、公司债、可转债等;股票可以投资A股,也可以投资美股、日股、英股等;房产分为商业地产、住宅地产、北上广地产等。做投资,不一定要投资股票,在股票喋喋不休的年份,可以投资其他资产来平稳度过困难时间。
选择投资品种时,应该根据经济的不同情况,审慎判断。比如国内,目前处在通货紧缩的预期之中,CPI几乎不涨,整体经济体的价格在下滑。逻辑上,价格下跌,利润就下滑,投资回报率就下降。那么,这个时候,最应该投资的资产,其实是那些回报率固定的资产。这类似于存款,如果大家都知道未来利率会不断降低,肯定应该去存那些固定利率高,时间期限长的存款产品。现在不买,越到后面,利率越低,能买到的好产品越少。
所以我们能够看到,当前国内市场上,债券被疯抢了,存款产品被疯抢了,股票里面高股息高分红的被热捧。黄金也被热捧,因为金子相对于下滑的经济也是固定的。
第二步,考虑影响投资的决定力量。
当我们确定好投资品种了,下一步就是分析影响这个投资品种价格走势的力量和决定因素。
理论上,影响资产价格的力量来自于买者和卖者,本质上就是两类:市场和监管。市场是自发地,长期看会根据基本面进行买卖交易;监管是被动的,根据舆论和风险状况进行监督和控制。
比如国债,市场按照基本面疯狂抢购。但这个时候我们能看到另外一种态度,那就是央行,不断在警示国债利率下跌的风险。然而市场不听,没办法,央行引入了新的调节机制和工具——在二级市场买卖国债。市场不断买国债,把国债价格推到高位;央行预计借入国债,在二级市场抛售,打压价格。
为什么央行不希望大家抢购国债?
这里还是吸取硅谷银行破产的教训。当前买入国债的资产不少都是银行、保险等资金,这类资金大部分都是借短贷长,短期内存在着大量资金流出的可能。而国债都是30年等长期限产品,期限错配会带来流动性风险。假设一家银行买了100万30年国债,买的时候国债价格看上去很好,3年后100万涨到了120万。然后又过了2年,经济发生变化,利率突然升高,类似于美联储加息,国债价格跳水,100万跌到了80万。
这时,有人听说这家银行买了很多国债,账面损失很大,担心自己的存款不保准,前去提款。一个人提款还没问题,架不住信息快速传播,每个人都去提款。为了应付存款人提款,这家银行就需要卖掉债券换取现金。于是债券的账面亏损变成了真正的亏损,类似于股票投资的割肉,浮亏变实亏。之后,越卖越跌,越跌越卖,直到企业破产。这就是硅谷银行破产的原因。其实任何投资机构都可能发生上面的事情。
硅谷银行的破产,美联储也看出问题了,但调研完之后发现就他自己有问题,所以没有救助。但是为了防止风险扩大,还是承诺自己会视风险情况及时出手救助,无限打钱。央行也是这个考虑,不希望投资机构出问题,鼓励他们多元化资产配置,防止风险过于集中。
说回投资,本质上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的收益来自于市场,而不能来自于监管。比如过去十几年买房的人,收益来源还是后来的接盘者,而不是保障房收储之类的。但监管的力量是很大的,尤其是国内,具有扭转趋势的能力,所以,投资者应该在监管态度明确反对时落袋为安。当然,监管鼓励和支持的,如果市场不认可,也是不能赚钱的。
总体来说,投资应该依赖市场,应该依靠基本面分析。当监管明显反对时,要及时撤出。如果有人在三条红线出来后就卖出地产股,还是能够盈利不少的。
第三,考虑资产中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部分。
每一类资产,都有各自的竞争力更强的一部分。
比如房产,区位更好的资产,价值更高,升值潜力更强。区位来自于配套,来自于人口聚集。所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人口流入的省会城市等,这些地方的房产显然升值潜力更大。所以,投资房产,就应该投资那些价值更大的。
比如股票,每个行业和每家公司都有不同的竞争优势。消费品看品牌,资源股看储量,制造业看成本优势,高科技看创新能力,互联网看客户数量,等等。所以投资股票,就要选择那些具有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
以上就是我的投资方法,逻辑上,这是一个长盛不衰的投资赚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