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在当下,随处可见的大学生,毕业后是继续深造还是就业已成为许多年轻人的最头疼的选择……
讲师:余世维
毓见商学院院长
专业的选择在谈论科系选择之前,我想先分享一下中国的文化背景。从小到大,中国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和人生规划有着显著的影响。无论是选择幼儿园的类型,还是决定是否学习芭蕾舞、小提琴,甚至是否学习数学奥林匹克或美术,父母总是积极参与,给予指导。可以用“无微不至”来形容这种关怀,但也有观点认为,这种方式可能抑制了孩子的独立性。
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遇到许多学生向我请教问题,其中不少问题其实是可以通过自身判断解决的。我常常感到,许多学生从小缺乏独立思考的机会,总是依赖于他人的意见。当然,我并不会直接指出这一点,而是耐心地给予他们解答。我的亲身经历告诉我,自我决策的重要性。在进入社会后,我几乎很少向他人寻求帮助,而是依靠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问题。
进入高中阶段时,选择大学和专业的决策仍然受到父母的很大影响,包括出国留学的决定、考研的选择,甚至未来伴侣的选择和结婚问题,父母的意愿和期望仍占主导地位。这使得孩子们在很多情况下并没有机会去探索真正的兴趣。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美国,父母通常在孩子18岁之前负责抚养他们,之后大学学费则需由孩子自己承担,虽然有一些有限的资助。孩子们会选择通过打工来支付学费,这促使他们学习独立,而在中国,如果父母未能支付大学费用,往往会被认为是不负责任。相较之下,许多美国学生在承担费用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多的独立生活经验。
在以色列的经验也颇具启发性,所有高中毕业生都必须参加义务兵役,服役结束后会进入预科学校,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与测试,来确定适合的专业。以色列政府提供大学学费,但如果学生没有从事相关专业,就需要偿还学费。这种做法避免了资源的浪费,确保学生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和擅长的领域。
这些例子提示我们,一个人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不必过于依赖父母的意见。父母的监督和指导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过多的介入可能限制了孩子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机会
另外,许多人在大学期间选择法律专业,但实际学习过程中可能会发现,这一领域并没有想象中的趣味。法律条文的枯燥与复杂,让不少学生感到困惑。因此,转系的情况时有发生。还有一些同学选择兽医学,结果却因为医学实践的挑战而选择转专业。
这与刚才提到的主题相关,人生阅历不足,无法识别自身的兴趣,选择大学专业时便可能产生这样的困境。如果在大学未能确立明确的兴趣,将很难在学业上取得出色的成绩。我还见过有些学生转学,甚至跨校学习,尝试寻找到更合适自己的环境。
学习的各个阶段在当今的大学中,选修课为学生提供了灵活性。学生们可以通过修读选修课,探索不同的领域,而不用冒然转系。在学业上,维护主修课程的合格成绩,同时努力通过选修课扩展视野,将更有助于职业发展。
此外,台湾实施的学士后医学制度,允许大学毕业生再考入医学专业,这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方式。同样,随着人们工作生活的变化,EMBA和其他在职课程也为成人学习者提供了再次求学的机会,利用业余时间提升专业能力。
在这个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线上课程也为学习者提供了更多的求学渠道。可以说,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我们都有多种选择和机会来弥补过去未能实现的目标。
然而,如果在高中及大学阶段能够明确自己的目标,避免走弯路,便会减少后续的困难。有效的选择和规划,能让人生旅程更加顺畅。
那么再往后,就是考研阶段。我相信大家对考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最终目的都有一定的认识。首先,我想分享一下我个人的经验,以便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我之所以能在这里与各位探讨这些议题,源于我在这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也曾面临过许多挑战。在硕士与博士学位的获得上,我的经历并非是一气呵成。首先,我必须自己负担学费,父母并未为我提供经济支持。因此,我的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之间,并不是瞬间切换,硕士与博士之间也并非连贯的过程。此外,博士的学习也是分阶段进行的。
说到原因,除了经济独立的考虑,我也不希望全日制隔离于职场。我一直保持与企业界的紧密联系,并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学习,有时候还需请假。值得庆幸的是,我的老板对此表示理解。
我的观察是,许多从高中直接读完大学,再继续攻读硕士和博士的同学,往往很难重新融入社会,尤其是进入管理层或企业界。因为在一般情况下,公司不会优先考虑博士生,尤其是在保险、网络或酒店行业等领域,博士生的需求非常有限。
我有一个表弟,他与我年龄相仿,从学士到硕士再到博士,一气呵成,最终选择了学术道路,成为了一名大学教授,后来还当上了院长。而我则选择了进入商界,这使得我们的人生轨迹截然不同。尽管最终我们都获得了博士学位,但我们的路径和选择却有了明显的差异。
有一个问题我们常常要思考:在企业界,博士学位究竟能否真正被应用?大多数情况下,除了技术性学科的知识外,其他学术领域的知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直接应用。我很少主动提及自己是博士,虽然他人会称呼我为博士,似乎这一头衔意味着更高的社会地位,但我十分清楚,在过去的学习中获取的很多知识实际上与我所从事的商务活动并无太大联系。
我明白,学术研究更多的是理论,而我在商界的工作则需要的是实际操作和实用经验。尽管我的学习经历提高了一定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但在实际应用中,这些能力并非完全源于学术学习。
我常与我的女儿讨论她的博士论文,她对此仍有记忆,但她承认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运用到那些知识。她在教授研究生时,所教的内容与她的博士论文无关,似乎变得毫无实际意义。众多博士论文完成后,最终被封存于档案室,鲜有人再提及。
而我对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学习目的则有着不同的看法。如果你打算进入学术界、从事理论研究,读研究生或博士生可能会有其必要性。但对我而言,攻读这些学位并不是出于强烈的兴趣或需求。
我想指出的是,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差异。以新加坡和德国的观点为例,认为适合上大学的高中生比例应该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间。再加上全欧洲的大学数量与我国相比少得可怜,由此可见,科学家的数量并不一定与你的教育背景成正比。
我的一位教授曾提到,学历虽然重要,但更多考虑个人能力,以及在实践中能否应用。在职场中,不应单纯地以学历来评判一个人的能力。我们需要在求学和实践中找到平衡,培养全面的能力。
最重要的是,在求学的过程中培养工作能力,往往是从幼年时期就开始的。我们的社会太过宠溺后代,导致孩子们没有机会参与家庭事务,从而缺失了这一重要的能力培养。在我们那个年代,家庭的责任非常明确,许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锻炼了自己的工作能力。而如今,许多人直至刻苦攻读硕士或博士学位才开始思考工作能力,这种做法显然太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