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新四军副营长误入敌人阵地,他见跑不掉了,索性不跑,还大摇大摆地问敌人

历史有小狼 2025-04-07 18:49:11

1943年,新四军副营长误入敌人阵地,他见跑不掉了,索性不跑,还大摇大摆地问敌人:“你们长官呢,在哪?带我去见他!” 1943年,新四军副营长肖选进的名字,因为一次误入敌阵的经历,在皖江地区的抗日战场上流传开来。那是个混乱的年代,抗日战争正打得如火如荼,新四军和日伪军、国民党顽军之间冲突不断。肖选进当时带着部队在磨盘山一带作战,面对装备精良的顽军,战斗异常艰苦。部队从白天打到黑夜,伤亡惨重,最后不得不撤退到山林里休整。就在这个节骨眼上,他带着一小队人出去侦察敌情,却因为地形复杂,走错了路,直接闯进了顽军的营地。 肖选进出生在1920年的湖南农村,家里穷得叮当响,但他从小就不是个服输的人。1930年,十岁的他偷偷跑去参加红军,当了个小通讯员。长征路上,他跟着大部队翻雪山、过草地,小小年纪就见识了战争的残酷,也练就了一身胆量。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加入新四军,成了一名基层军官,常年在皖江一带跟敌人周旋。那时候,新四军条件差,枪支老旧,弹药也不够,靠的就是一股不怕死的劲头和灵活的战术。 这次误入敌营,换成一般人早就慌了神,可肖选进不慌。他眼看跑不掉,索性不跑,反而装出一副大人物的样子,用流利的方言跟哨兵搭话,谎称自己是顽军的增援军官,来找长官报到。哨兵也没多想,就把他带进了营地。他一边走一边留心观察,把敌人的岗哨位置记在心里。到了营地,他主动要求见顽军的支队长郑其昌,说有要紧军情要谈。郑其昌是个典型的顽军军官,仗着人多势众,没把他当回事,就跟他聊了起来。 肖选进趁机把郑其昌引到营地边上,早就埋伏好的新四军战士突然冲出来,把郑其昌抓了个正着。接着,他从郑其昌嘴里问出了顽军的布防情况,当晚就带着部队发动夜袭。那一仗打得漂亮,新四军从两边包抄,趁着夜色把顽军打得乱七八糟,最后歼敌五百多人,重新夺回了磨盘山。这场胜利不光救了部队,还让皖江根据地缓了口气,士气也提了起来。 磨盘山一战后,肖选进的名气大了。他没停下来喘气,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他带着部队在山林间四处出击,专门找顽军的运输队下手。有一次,他在河边设伏,等着敌人的车队过来。雾气浓得看不清人,他让战士们憋着气等到最佳时机,一声令下,枪声一响,车队就被打瘫了,物资全被新四军搬走。这种打法让顽军头疼不已,补给线被掐得死死的,部队的日子也好过了点。 解放战争开始后,肖选进的战场更大了。1948年,他带部队攻打敌军据点,亲自扛着炸药包冲在前面,把敌人的碉堡炸开,为部队打开了突破口。那时候的战斗比抗战还激烈,他每次都冲在最前面,指挥起来一点不含糊。这样的硬仗他打了不知多少次,次次都能稳住局面,带着部队往前冲。 1955年,全国授衔时,肖选进被评了个开国大校。那天在北京领奖,他穿着新军装站在台上,底下掌声响个不停。1964年,他又升了少将,算是对他多年打仗的肯定。退役后,他没留在城里享福,而是回了老家,住在乡下简简单单的小院子里,种点果树,过得平淡又踏实。村里人提起他,都说这是个真英雄,没架子,身上带着老兵的硬气。 肖选进这一辈子,从小兵干到将军,靠的不是运气,是真本事。他经历的那些事,搁现在听起来都觉得不可思议,可在那时候,这就是中国军人的常态。他们没啥好装备,没啥后援,硬是凭着胆识和信念打出了一片天。他的故事不是孤例,那个年代,像他这样的人多得是,他们用命换来了今天的太平日子。 再说回1943年那次误入敌营的事儿,肖选进能化险为夷,靠的是啥?一是他那股子镇定劲儿,二是他脑子转得快。战场上瞬息万变,他能在关键时候稳住自己,还能想出办法反击,这不是谁都做得到的。他没把顽军美化成啥好人,也没觉得自己多了不起,就是实打实地干,把敌人收拾了,把部队带出了绝境。 这事儿后来在皖江一带传开了,老百姓都拿它当谈资,说新四军的副营长胆子大得能吓死鬼。肖选进自己倒没咋提这事儿,战友们回忆起来,也只说他是个有主意的人,关键时候靠得住。他的经历让人感慨,那个年代的军人,真的是拿命在拼,拿脑子在斗。 到了晚年,肖选进的名字被写进史书,家乡的小孩每年清明都去他故居前献花。他的故事成了乡里乡亲口中的传奇,也成了后人眼里的榜样。不是因为他有多高大上,而是因为他实实在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出了力。

0 阅读:106

猜你喜欢

历史有小狼

历史有小狼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