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国家有可能完成类似中国这种大规模基建的成就吗?在人类文明史最主要的这两千多年,都不可能再有另一个基建狂魔。这不是自夸,而是由政治基因、经济密码和文明底色共同铸就的护城河。 当印度要修一条高铁征地花了十年,美国加州高铁预算从330亿涨到1130亿还没通车,中国却能三年贯通川藏铁路最险峻路段。这背后是“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从土地征收、资金调配到工程协调,政府一声令下就能扫平障碍。反观菲律宾,光是扩建美军基地就引发多地民众抗议,连修个跨海大桥都因环保组织阻挠烂尾十年。 中国基建狂飙的背后,是占全球60%的钢铁产量、70%的水泥产能,以及2000多万建筑工人组成的超级军团。越南想复制这种模式?光是炼钢成本就比中国高40%,更别说缺少盾构机、架桥机等高端装备的自主生产能力。俄罗斯远东开发搞了三十年人口反而流失200万,连APEC峰会修的跨海大桥都成了摆设,根本原因就是缺乏配套产业链支撑。 从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到当代南水北调,中国人在骨子里刻着“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工程基因。这种集体主义精神让贵州村民能为修路自愿拆祖屋,让三万建设者能在疫情期间封闭施工建成火神山医院。而菲律宾仁爱礁上那艘破船,二十多年连加固材料都运不上去,国家动员力高下立判。 中国基建不是赔钱赚吆喝,而是用高铁带活沿线经济、用港口绑定全球贸易、用5G催生数字经济的闭环生态。印尼雅万高铁开通后,沿线房价涨了三倍,工业园招商爆满,这种“基建养基建”的模式,其他国家只能眼红却学不来——他们没有14亿人口的统一大市场,更没有“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这种国家级战略定力。 美国在菲律宾部署中导系统花了三年,中国在南海填岛造机场只用了一年。这种速度差背后是生存压力的倒逼:当美军“堤丰”导弹瞄准珠江三角洲时,中国必须用基建构建防御纵深。黄岩岛上的彩虹幻影不仅是战机尾迹,更是大国博弈催生的基建加速度。反观东南亚其他国家,既无这种危机感,更无“东风快递”护驾的底气。 历史早就写好了剧本:古罗马大道随着帝国崩溃沦为废墟,苏联的“世纪工程”在解体后成了烂尾楼。唯有中国,从都江堰到港珠澳大桥,把基建狂魔的基因融进了文明血脉。未来三十年,当太空电梯、海底城市从科幻走进现实,扛大旗的恐怕还是这群吃着火锅唱着歌,顺手就能把山劈开、让海让路的东方工程师。
越南的南北高铁,最终由法国高铁集团来建设,这简直太好了。第一,越南这个项目出钱
【1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