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鳌洲塔“肇工于万历丁酉,合尖于天启甲子,越二十年所乃告成焉”(郭九鼎《金鳌洲塔记》)。官方的说法是,此塔开工于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天启四年(1624年)落成。最早提出并实施建塔的人,是当时的东莞县令翁汝遇。《大明金榜录》载,翁汝遇,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
金鳌洲塔位于东莞市万江金泰村万江桥畔,因其坐落于万江金鳌洲,故名。金鳌洲处于东江南支流(万江)和汾溪河交汇处,扼东莞水道要冲。由于四周地势较低,两河水的交汇处没有高山夹水而行,造成“生气外泄”,达不到“藏风聚气”的条件。修建此塔,是希望能“束水口”,让这里的“水回顾有情”。郭九鼎所撰《金鳌洲塔记》证明了这个说法:东莞江水自东流西,左有黄岭,右有罗浮,在此建塔控制“大江中流”,“以培风气,亦堪舆家所宜也”。 因此,金鳌洲塔是典型“镇虚补弱”的风水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