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巴黎气候峰会期间,66岁的奥巴马在阿斯彭研究所突然谈起年龄:"年轻意味着你深信的理想尚未被现实咬掉尾巴。"这句话无意间刺破了一个隐藏真相:青春政治的浪漫想象往往比现实更耀眼。 我们回溯历史会发现,迷恋年龄表象可能陷入更深的认知陷阱。苏联解体时54岁的戈尔巴乔夫、古巴导弹危机44岁的赫鲁晓夫,他们的"青春决策"同样将世界拖向深渊边缘。躲在白橡木办公桌后制定《爱国者法案》的小布什刚满55岁,而这项法案延伸出的棱镜计划直到斯诺登跑过香港街头时才被公众知晓。 全球化的伤痕从来不分年龄。1971年,47岁的尼克松废除金本位震动世界金融体系;39岁的比尔·克林顿签署NAFTA协议撕开全球产业链重组序幕。那些教科书般的美好年代,实质是互联网泡沫升腾期覆盖的结构性危机,2008年次贷危机的银蛇早就在新生儿监护室里游走。 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一种体制化暴力——当权力不再向任何年龄层新陈代谢,当白发政客的黄昏焦虑遭遇青年官僚的登龙捷径,两种形态的生存恐惧激烈对冲。前者害怕盖棺前未被镀金,后者恐惧巅峰不达终身落魄,这种双重焦灼催生出一系列应激性政策。 那位在斯大林格勒出生、见证180次苏联核试验的戈尔巴乔夫暮年受访时说:"年轻人总以为看见了群山全貌,却不知自己站在前人堆积的骸骨之上。"权力年龄的百年困局从未消解,它只是不断更换面具轮番登场。当我们在社交媒体为"68岁还是78岁"争论时,系统冰冷的齿轮正咬合得更紧密。
2015年巴黎气候峰会期间,66岁的奥巴马在阿斯彭研究所突然谈起年龄:"年轻意味
解谜局中
2025-04-05 12:25:0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