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的一天,正在朝鲜战场上的廖政国将军看到我军刚刚缴获的美式榴弹炮,突

玲珑说历史 2025-04-05 10:23:28

1951年5月的一天,正在朝鲜战场上的廖政国将军看到我军刚刚缴获的美式榴弹炮,突然让人吧榴弹炮推下山去,众人不解,但廖政国表示若是出问题,由他一力承担责任,也正是这一举动,挽救了数万人的性命。

1940年,那时的中国,正处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在苏北的黄桥镇,新四军一纵四团的指挥所里,团长廖政国正在研究缴获的日军手榴弹,然而,这一天的研究却险些酿成大祸。

就在廖政国仔细检查手榴弹构造的时候,意外发生了,一缕白烟从手榴弹中冒出,这是即将爆炸的征兆,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廖政国的脑海中闪过了无数个念头。

他清楚地知道,此时此刻,院子里还有许多正在学习讨论的战友,如果将手榴弹扔出去,很可能会造成更大的伤亡,在这生死攸关的瞬间,廖政国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选择将即将爆炸的手榴弹紧紧握在手中。

"轰"的一声巨响,震动了整个院落。

当战友们闻声赶来时,看到的是令人心碎的一幕:廖政国倒在血泊中,右臂血肉模糊,尽管疼痛难忍,他的第一句话却是关心战友们有没有受伤。

这一刻,廖政国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诠释了什么叫做舍己为人,这件事不仅没有影响廖政国的军旅生涯,反而成为了激励他不断前进的动力。

从此以后,他更加刻苦钻研军事理论,努力提升自己的指挥能力,用实际行动证明,即使只有一只手臂,也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军事指挥官。

1946年,黄桥战役打响,这是新四军成立后的第一次大规模胜利,也是廖政国军事才能初露锋芒的舞台,在这场战役中,廖政国展现出了卓越的战术眼光和指挥才能。他巧妙地运用地形优势,灵活调动部队,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廖政国的军事才能愈发出众,在解放战争期间的开封战役和睢杞战役中,廖政国再次展现了他的过人之处。

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猛烈进攻,廖政国临危不乱,冷静分析局势,果断做出决策,他善于利用敌我双方的优劣势,常常能在看似不利的局面中找到突破口,正是这种能力,让他多次带领部队转危为安,取得胜利。

廖政国的军事才能不仅体现在大局观上,更体现在他对细节的把握,有一次,在朝鲜战场上,廖政国仅凭炮弹的飞行时间和速度,就准确计算出了敌军炮兵阵地的位置和规模,这种精准的判断力,让他在战场上总能占据先机,做出正确的战术决策。

1951年5月,朝鲜战场上发生了一件令人难忘的事,当时,廖政国的部队缴获了一门美式榴弹炮。

但是在半路上炮车发生了故障,将整条道路堵得水泄不通,面对这一情况,廖政国当机立断,他快步走向那名指挥的干部,提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建议:将炮车连同炮一起推下山去。

这个决定立即引起了干部的强烈反对,对于炮兵来说,炮就是生命,丢弃武器无异于自断臂膀,然而,廖政国深知当前形势的危急,他坚持自己的决定,并表示愿意为此承担全部责任。

为了打消军官的顾虑,廖政国当场开具了一张收条:"收到美式榴弹炮一门,廖政国,1951年5月27日"。

事实证明,廖政国的决定是正确的,就在他们离开不久,美军的轰炸机就对那个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如果榴弹炮还在那里,不仅会暴露部队位置,更可能造成重大伤亡,这一决定,最终挽救了数万人的性命。

在廖政国的军旅生涯中,有一个鲜为人知但却至关重要的特质:他对学习和研究的热爱,这种热爱不仅体现在他对军事理论的钻研上,更体现在他对各种武器装备的痴迷研究中。

每当战斗间隙,人们总能看到廖政国手捧一本书,专注地阅读,从中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到毛泽东的现代军事著作,廖政国都读得津津有味。

廖政国的学习并不局限于书本。每当部队缴获敌方武器,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去,仔细研究其构造和性能。

他那只完好的左手,总是灵活地拆解着各种复杂的武器装置,战友们常常看到,廖政国会花上数小时,甚至整天的时间,来研究一件新缴获的武器。

这种对武器的研究不仅满足了廖政国的求知欲,更为他在实战中制定战略战术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他深知,只有真正了解敌人的武器,才能在战场上更好地应对,正是这种对细节的关注和深入研究,让廖政国在后来的战斗中多次化险为夷,带领部队取得胜利。

0 阅读:882

猜你喜欢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