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湖南茶洞镇,一个老乡把整日乞讨的跛脚乞丐拉到墙角,悄悄告知跛子:“快走,团总知道你是红军,他们要把你扔进河里喂鱼…"
1932年,年仅16岁的他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理想奋斗的漫漫长路。
两年后,18岁的段苏权已经成长为红军独立师的政委,那是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正面临着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为了掩护主力红军突围,年轻的段苏权和独立师师长王光泽奉命留下阻击敌人,面对数倍于己的敌军,独立师的将士们英勇奋战,用血肉之躯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生路。
然而,战争是残酷的,在一次激烈的战斗中,段苏权的右脚踝被敌人的子弹打穿,剧烈的疼痛让他几乎昏厥,但他仍咬紧牙关,坚持指挥战斗。
当战斗结束时,独立师已经损失惨重,无力再带着重伤的段苏权继续行军,在万般无奈之下,师长王光泽含泪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让段苏权留下养伤。
就这样,年轻的政委被安置在了当地一位善良的裁缝李木富家中,李木富冒着生命危险,将段苏权藏在了一个隐蔽的山洞里。
在那段艰难的日子里,李木富和他的妻子轮流为段苏权送来食物和药品,小心翼翼地照料着这位受伤的红军战士。
然而,好景不长,段苏权的行踪还是被敌人发现了,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群武装分子闯入山洞,将段苏权身上仅有的财物洗劫一空,只给他留下了一条遮羞的短裤,从那天起,段苏权不得不开始了一段艰辛的乞讨生涯。
拄着简陋的拐杖,段苏权一瘸一拐地走在陌生的山路上,他的衣衫褴褛,面容憔悴,但眼神中依然闪烁着坚定的光芒,在这段漫长的逃亡过程中,他遇到了许多善良的人们。
有的给他一碗热粥,有的为他指点迷津,还有的冒险为他传递消息,每一次帮助,都让段苏权感受到人性的温暖,也坚定了他继续前行的决心。
然而,命运似乎总是喜欢和段苏权开玩笑,在湖南茶洞镇的一座土地庙里,他好不容易攒下的一些铜钱,却被一个凶狠的恶乞抢走了。
看着那个恶乞扬长而去的背影,段苏权心如刀绞,那些铜钱本是他准备用来找到组织的盘缠,如今却化为泡影,但他没有放弃,而是继续在街头乞讨,一点一点地重新积攒希望。
就在段苏权即将绝望的时候,他遇到了一位善良的老乡刘维初,一位好心的老乡冒着危险,悄悄把段苏权拉到一个隐蔽的墙角。
这位老乡神色紧张,压低声音在段苏权耳边急切地说:"跛子,你得赶紧走!团总已经知道你是红军了,他们打算把你扔进河里喂鱼!"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段苏权瞬间意识到自己已经身处险境,接下来的日子里,段苏权踏上了一段艰辛的逃亡之路,他一路乞讨,跋涉了几百里,最终来到了湘西永顺县的王村镇,在这里,他发现了一线希望。
王村镇临近酉水,而酉水是沅水的支流,更重要的是,王村有一条直通岳阳的水路,这让段苏权萌生了一个想法,他可以顺着水路到达岳阳,然后回到自己的家乡茶陵养伤。
怀着这个希望,段苏权艰难地来到了河边,他看到一艘刚卸完米的船正准备驶往岳阳,这对他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段苏权鼓起勇气,向船老板苦苦哀求,希望能搭乘这艘船。
他意识到眼前这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并非普通人,很可能有着不同寻常的背景,这一认识让船老板的态度发生了转变,他的善心被唤起,终于同意让段苏权上船。
就这样,段苏权得以在船头找了个角落安顿下来,开始了他的水上之旅,船沿着水路一路向东,最终抵达了岳阳。
到岳阳之后,已经是憔悴不堪,因为口音是茶陵乡,所以就认了乡亲刘维初,他在当地开了一家小豆腐店,他被段苏权的遭遇深深打动,毅然决定收留这个陌生的乞丐。
在刘维初的豆腐店里,段苏权终于有了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刘维初不仅为他提供食宿,还请来医生为他治疗脚伤。
这段经历让段苏权深深感受到了人间的真情,也让他更加坚定了重返革命队伍的决心。
终于,在1935年,段苏权通过各种渠道重新找到了党组织,当他满怀激动地站在老上级任弼时面前时,任弼时惊讶得说不出话来。
原来,所有人都以为段苏权已经牺牲,甚至还为他举行了追悼会,段苏权的"复活"无疑给了革命队伍一个巨大的惊喜。
重返革命队伍后,段苏权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投入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