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毛主席来到沈阳机床电器厂视察,全厂工人都低头不语,只有一位年轻女性大

玲珑说历史 2025-04-04 22:49:37

1958年,毛主席来到沈阳机床电器厂视察,全厂工人都低头不语,只有一位年轻女性大声喊道:”毛主席您好!”

1958年的沈阳,寒风凛冽,大地还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然而,沈阳机床电器厂的车间里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工人们争分夺秒地忙碌着,响应国家大生产的号召,在这个繁忙的车间里,有一位特殊的工人格外引人注目。

她就是18岁的苏玉春,虽然已经怀孕8个月,却依然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辛勤工作。

苏玉春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个子不高,长相平平,但她的眼睛里总是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从小就对机械感兴趣的她,进入沈阳机床电器厂后很快就成为了车间里的技术能手。

即使是在怀孕的情况下,她也坚持每天准时到岗,认真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

就在这一天,车间里突然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有重要领导要来视察工厂。

然而,谁也没想到,这位神秘的"重要领导"竟然是伟大领袖毛主席,当毛主席和随行人员走进车间的那一刻,整个车间里鸦雀无声,只有机器运转的声音在回荡。

毛主席微笑着走到一位工人身边,亲切地询问他的工作情况,但那位工人只是低着头,结结巴巴地回答着,甚至不敢抬头看一眼。

就在这时,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打破了沉寂:"毛主席您好!"所有人都惊讶地转过头去,只见苏玉春已经站了起来,脸上洋溢着激动的笑容,这一声问候,不仅打破了车间里的沉闷气氛,也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

毛主席笑着走到苏玉春身边,亲切地与她交谈起来,他关切地询问了苏玉春的工作情况和身体状况,这一幕被随行的摄影师用相机记录了下来,成为了一张珍贵的历史照片。

受到毛主席的鼓舞,苏玉春更加努力地工作和学习,她深知,作为一名普通工人,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能,才能为国家的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然而,苏玉春并不知道,她所在的这家小型开关厂之所以受到毛主席的关注,是因为一个偶然的决定。

原来,毛主席在视察完沈阳112厂(今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后,注意到许多重要零部件都需要依赖进口。

当他听说有一家小厂凭借简单的工具就能制造出控制机床的电器开关时,立即决定前往视察。

这个临时决定,不仅让苏玉春有了与毛主席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为这家小厂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那天,毛主席的视察行程并未就此结束,离开小型开关厂后,他又临时决定前往高坎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旧站管理区(今浑南区高坎街道办事处旧站村)。

在那里,毛主席详细询问了生产队的情况,并对正在施工的电井工地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当看到农村正在实现机械化和电气化时,毛主席欣慰地说:"这就叫集体化!机械化!"这句话不仅鼓舞了当地农民,也为整个国家的农业现代化指明了方向。

时光飞逝,转眼间来到了1970年,这一年,国家发出了支援"三线建设"的号召,鼓励沿海地区的优秀人才和企业向内地转移,支援西部大开发。

已经成为技术骨干的苏玉春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加,主动请缨前往甘肃支援西部建设。

在甘肃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苏玉春很快就适应了新的工作环境,她不仅将自己在沈阳积累的技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工人,还积极钻研新技术,努力提高生产效率。

她的勤奋和专业精神很快得到了认可,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苏玉春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她和其他支援者的共同努力下,天水二一三机床电器厂的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

这不仅为当地的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为国家的"三线建设"战略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个来自东北的普通女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奉献、什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模范作用。

她的故事在全国传开,激励着无数工人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回顾苏玉春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正是那声发自内心的"毛主席您好",开启了她不平凡的人生旅程。

从沈阳到甘肃,从普通工人到全国劳模,苏玉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爱国奉献、什么是工人阶级的先锋模范作用。

她的故事,不仅是个人奋斗的传奇,更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展现了普通工人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他们为实现中国梦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

0 阅读:68
玲珑说历史

玲珑说历史

日交月替变幻天地多少颜色,人来人往更易乾坤无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