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禄90后孙女焦力,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参军报国。后来,她干得怎么样?   19

张梁看历史故事 2025-04-04 17:42:03

焦裕禄90后孙女焦力,大学毕业后毅然选择参军报国。后来,她干得怎么样?   1941年,焦裕禄的父亲因承受不住贫困,选择了自杀。   焦裕禄承担起卖煤维生的艰难工作。   二战期间,焦裕禄多次被日军捕捉并强迫做劳工,曾经在抚顺的煤矿中忍受苦难。   1943年,他抓住机会逃脱,虽然回到家乡后又被迫面临汉奸的压迫。   1945年,焦裕禄目睹了人民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的翻身解放。   1946年,焦裕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党的组织帮助下,他很快进入了民兵队,担任了民兵班长一职,开始参与消灭敌人、打击土豪和汉奸的工作。   焦裕禄的表现十分出色,他勇敢坚定,总是冲在前线。   在解放战争时期,他随军南下参与了各地的解放工作。   尤其在1948年,焦裕禄成功组织并指挥了彭店的反击战。   1962年,焦裕禄被调任兰考县委书记。   在接手兰考的那一刻,他面对的正是一个贫困、破败、自然灾害严重的地区。   土地贫瘠、盐碱严重,黄沙肆虐。   许多干部认为这种困境无法克服。   然而,焦裕禄却以不屈的斗志迎难而上作。   焦裕禄率先在兰考开展了“三害”治理工作,即防治风沙、排涝、治理盐碱地。   他深入各个灾区一线,带领群众修筑堤坝、挖河排水、封闭沙丘。   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焦裕禄坚决贯彻党的政策,动员群众自力更生,开展大规模的生产自救。   在这段时间里,焦裕禄亲力亲为,不顾自身的健康。   尤其是在风沙肆虐的春季,他带领群众挖掘水渠、植树防沙,尽管身体逐渐感到不适,但他始终坚守在工作岗位。 1963年,焦裕禄召集了在家的县委委员开会。   他带领大家前往火车站。   站在满目苍凉的车站前,焦裕禄深情地指出,离开家园的灾民大多数是贫苦百姓,背井离乡是灾荒所逼。   他表示党和政府不能袖手旁观,必须为人民尽心尽力。   会议后,焦裕禄立即组织大家学习《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经典文章,用革命的精神鼓舞全体干部。   随即,县委决定开展“治沙、治水、治碱”的大规模治理活动。   几个月的辛勤工作,让县委掌握了大量关于沙丘、水涝和碱土的第一手资料。   他带领干部和群众进行小规模试验,之后逐步扩大至全县范围。   无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在沙丘、碱地上,他始终与群众并肩作战。   通过实际操作,治沙、治水和治碱的工作逐渐取得了明显进展。   为了动员广大群众,他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寻找典型,发掘先进事迹。   他走遍各个乡村,发掘了韩村、秦寨、赵垛楼等五个先进典型。   他不仅自己亲自参加,还要求下乡的干部带上劳动工具,和群众一起劳动。   他认为,只有亲身参与,干部才能真正理解人民的困难。   1964年,医生诊断焦裕禄患有晚期肝癌,且病情已无法挽回。   尽管如此,焦裕禄依然不顾个人健康,全力以赴地处理着工作,询问治沙、治碱的进展情况。   1964年,焦裕禄因病去世。   自从焦裕禄去世以来,他的精神在社会中持续传承。   他的孙女焦力生于1992年,虽然从未见过祖父,她的父母以及祖母也从未刻意要求她如何做,但小时候,焦力常常在焦裕禄纪念馆聆听爷爷的英雄事迹。   父亲带她在家附近的泡桐树林里玩耍,告诉她这是爷爷亲手种下的树,传递着“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道理。   2009年,焦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贵州大学,主修财务管理专业。   她的性格谦和、待人礼貌。   然而,在大学毕业前夕,父亲焦保钢在公安系统工作,因工作过于劳累在一次抓捕行动后不幸去世。   此时,焦力决定报名参军。   许多人无法理解她的选择,认为她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找到一份高薪的工作。   焦力刚到部队时,身体条件尚不符合严格要求。   长跑项目中,由于膝盖旧伤的困扰,她在3000米跑中成绩不理想。   然而,她主动要求增加训练强度,最终在训练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   此外,她通过自创的分段记忆法,迅速掌握了电话号码背诵的技巧,最终在部队中获得了上机值班的资格。   2014年,她成为了河南省“征兵形象大使”,积极鼓励青年学生参军。   她在2016年成功通过考试,并成为当年唯一一名被提档的女大学生。   紧接着,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她在2017年被选调进入香港部队女子仪仗队。   作为仪仗队的一员,严苛的训练要求和外界的压力让焦力倍感压力,尤其是她对化妆的陌生以及身份带来的外界期望。   然而,焦力不仅在各项技能测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还成功晋升为排长。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爷爷和父亲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精神始终指引着她前行。   参考文献:[1]杨美君.课本剧在焦裕禄精神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2025(2):74-75      

0 阅读:82
张梁看历史故事

张梁看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