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又到清明。遥望故乡,神思悠悠。落木归根,溯源寻脉

绮梅说世界 2025-04-04 13:49:23

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清明

又到清明。遥望故乡,神思悠悠。落木归根,溯源寻脉,尽是幽怀向远川。思长古,感千秋风雨,心绪不宁。

清明是大节。二十四节气中,唯清明兼具节日身份,为重要的“时年八节”之一,又与春节、端午、中秋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

民俗学者说,清明节出现于唐代,是清明节、上巳节(踏春)、寒食节(祭祀)“三合一”的节日。清朝后,清明节逐渐强化了扫墓祭祀的内容,使得这一天的气氛有些沉重和压抑。将这种肃穆的心情写成一首《沁园春·清明》:

绿柳垂烟,碧草连阶,节近清明。 望苍山叠黛,云遮旧冢;寒潭凝翠,絮满空亭。

梨雪纷飞,鹃声断续,陌上残香逐乱萍。 斜晖里,见纸灰化蝶,乱絮萦碑。

人间几度悲欢,纵杜宇啼春不忍看。 叹髫年竹马,尘封苔砌;萱堂絮语,雾锁重泉。

残酒浇碑,断烟迷径,数点苔钱渍石栏。 风过处,剩孤茔寂寂,鸦泣空庭。

词成之后,不甚满意。觉得色调太冷,太灰,满目消极忧伤。

不可否认,清明是悲欣交加的日子,人歌人哭清明日,花落花开昨夜风。不管是听风听雨过清明,还是无花无酒过清明,都是一个生死悲欢对比强烈的时节。

但肃穆是一方面,欢乐则是另一方面,两者不可偏废。它是追思故人的节日,也是澄澈和暖的节气;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哀思伤情,也有“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的美好景致;我们将故人长留心间,也尽享天地清明的美好。

即使是诗人笔下的清明纷纷之雨,也是憔悴而清新。它让人伤心欲绝,也让繁花著雨胭脂透,杨柳堆烟绿堪染。

清明的意义,不是简单的一炷香、一束花,而是终生的思念与潮湿。

春天有花,花中有念,悲喜皆是情深。远山如墨,静夜不语,冷暖自是光景。

死亡不是永别,遗忘才是。清明,也不是为了告别,而是为了重逢,与故人,与春天。

0 阅读:1
绮梅说世界

绮梅说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