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州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案件,83岁的老人竟然用安眠药毒死了自己46岁的小儿子,随后主动到派出所自首!而背后的真相,让无数网友泪目!老人要是判刑,天理不容! 王宛兰,1934年出生在广州。在那个经济落后的年代,家境贫寒的她,早早便懂得一切只能靠自己。 后来,她进了一家无线电厂当工人,平淡的生活轨迹在1953年出现转折,她结识了未来的丈夫,两人很快结婚。 1957年,大儿子出生,虽说家境依旧贫穷,但夫妻和睦、孩子可爱,日子过得也算幸福。 1971年,37岁的王宛兰再度怀孕。高龄产妇本就艰难,她为保住孩子放弃工作,专心养胎。可小儿子李建恩出生后,就状况不断,在保育箱待了十多天才回家。 随着李建恩慢慢长大,与同龄孩子的差距愈发明显。别的孩子一岁左右能站立、学走路,他却连站都站不稳,抗拒学步;别的孩子牙牙学语,他却连一个音节都发不出。 起初,丈夫觉得孩子只是发育迟缓,王宛兰虽心急,也只能暂且放下带孩子就医的念头。 但几年过去,孩子的情况愈发糟糕,痴傻症状愈发明显,王宛兰夫妇这才慌了神,赶忙带孩子去医院。 在一家诊所,李建恩被确诊为唐氏综合征。这在当时,几乎是晴天霹雳。 唐氏综合征是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常见于高龄产妇,在那个产检不普及的年代,王宛兰根本没机会排查。 多数患病胎儿会在胎内流产,即便出生,也摆脱不了智力缺陷、生长发育障碍的命运,且无法根治。 王宛兰夫妇难以接受这个结果,跑遍各大医院,得到的却都是相同结论。亲戚朋友纷纷劝说,让他们放弃李建恩,趁年轻再生一个。 可王宛兰看着傻笑的儿子,心疼不已,她既不舍得放弃,也担心再生一个还是患病儿。最终,她决定辞去工作,全心全意照顾李建恩。 在王宛兰的悉心照料下,李建恩的情况逐渐有了好转,15岁时,他能发出简单音节表达需求,母子俩还常去茶楼坐坐。 日子看似平静,可王宛兰心里一直有个结,她盼着能给儿子找个伴,这样自己百年之后,也有人照顾他。 于是,她拿出半生积蓄当彩礼,可女孩们一见到坐在轮椅上、流着口水的李建恩,都吓得落荒而逃。王宛兰这才明白,儿子的后半生,只能靠自己了。 命运似乎总爱捉弄这个家庭。李建恩30岁时,身体急剧恶化,大脑开始萎缩,智力越来越低,身体机能退化,连站立都成了奢望。 王宛兰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为他翻身、擦拭身体,喂流食、处理排泄。 即便如此,也无法缓解他因大脑萎缩带来的疼痛,看着儿子每晚疼得难以入睡,王宛兰心急如焚,短短时间,就变得头发花白、满面沧桑。 2013年,王宛兰的丈夫离世,她失去了精神支柱,照顾李建恩的重担全落在自己孱弱的肩头。 大儿子提议把弟弟送进福利院,王宛兰却拒绝了,她去福利院考察过,担心儿子在那里受委屈。她拖着年迈的身体,继续咬牙坚持。 到了2017年,83岁的王宛兰被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折磨得苦不堪言,她清楚自己时日无多,可李建恩才46岁,自己一旦离开,儿子该怎么办? 这个念头日夜折磨着她,最终,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 她开始以失眠为由,从医院开安眠药,悄悄攒了起来。2017年5月9日,王宛兰将积攒的安眠药碾碎,放进儿子的食物中。 李建恩毫无防备地吃了下去,很快陷入沉睡。看着儿子安静的模样,王宛兰泪如雨下,她怕药量不够,又用丝巾勒住儿子的脖子,直至确定他没了气息。 做完这一切,王宛兰没有逃避,而是平静地来到派出所自首。她向警察哭诉着46年来照顾儿子的艰辛,以及自己做出这个决定的无奈。 警察们听着,都沉默了,他们能感受到这位母亲内心的痛苦与挣扎。 案件审理过程中,王宛兰身边的亲戚、街坊纷纷写求情信,希望法院从轻处理。检察院工作人员也表示,这起案件与恶性暴力犯罪不同,应结合犯罪动机等因素考量。 2017年10月26日,法庭上,王宛兰提及杀害儿子的经过,泣不成声,满心都是对儿子的愧疚。 法院最终认定,王宛兰构成故意杀人罪,但考虑到她主动自首、犯罪动机无奈,且年满75岁,判处其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 这起案件,让人揪心又无奈。王宛兰的行为,是一个母亲在绝境中的无奈之举,她用自己的方式,试图为儿子安排好最后的归宿。 它也引发我们思考,面对这样的家庭困境,社会能否给予更多支持与帮助,让类似的悲剧不再上演。
2017年,广州市发生了一起震惊全国的案件,83岁的老人竟然用安眠药毒死了自己4
小娅说知识
2025-04-04 13:09:02
0
阅读: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