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北京亚运村会展中心,一辆红色法拉利格外醒目,厂商代表在现场略带唏嘘地

书雁聊人啊 2025-04-04 11:15:14

1992年,北京亚运村会展中心,一辆红色法拉利格外醒目,厂商代表在现场略带唏嘘地嘲讽道:“中国人买不起这样的豪车!” 那个年代的法拉利,堪称是豪车中的“贵族”,在欧美市场都是趋之若鹜的豪华车型,能买得起的富豪本就不多,更别说刚改革开放的中国了。 国人对法拉利的印象,基本上也都是从电视上看到过,现实生活中根本就没有见过。 再加上,出现在北京亚运村会展中心的这辆法拉利,又是法拉利的最新车型,型号为“法拉利348”,配备了3.4LV8发动机,动力强劲,最高时速可达281公里。 当时这辆车的售价为148.8888万元人民币,在那个万元户还是“独角兽”的年代,堪称是个天文数字。 所以,法拉利厂商代表有这样的态度,实际上一点也不意外,笃定“中国人买不起”也很正常。 但有句话说得好:“你以为不代表我以为。” 厂商代表很快就被现实啪啪打脸,话音落下不久,北京商人李晓华就全款买下了这辆豪车。 这件事不仅在国内引起了轰动,连欧美社会也为之一振。 后来在汽车交接时,北京市市长亲自主持,外媒记者拍下了李晓华和法拉利背靠天安门合影,一时间“来自东方的挑战者”霸榜了西方媒体的头版头条。 法拉利高层也极为震惊,不得不重新审视和评估中国的市场潜力。 李晓华也凭借此举,成了中国第一个拥有法拉利的车主,因此这辆法拉利348也获得“京A00001”的黑色车牌。 此后李晓华开着这辆豪车穿行,可谓是“一路火光带闪电”极为拉风,不管到哪里都是万众瞩目的焦点。 而说起李晓华,也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李晓华不是什么有钱人的后代,父母就是普通的工人,早年的成长经历与同龄人相比也没什么奇特之处。 17岁那一年,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去了北大荒,跟同伴们在一望无垠的黑土地上劳作。 八年后,他获得了返京的机会,但生活和工作经历也是平平无奇,烧过锅炉,还在食堂里帮过工。 国家实施改革开放后,李晓华的人生轨迹发生了逆转。 他在广交会上拿出了全部身家,以3600元的价格买入了一台进口冷饮机,随后便跑到北戴河做起了冷饮生意。 很多人都看不起这种小生意,感觉卖个冷饮能赚多少钱?还不够瞎耽误工夫呢! 殊不知,那个时候冷饮也算是新鲜事物,不到两毛钱的成本就能卖两块钱,可以说是相当暴利。 李晓华仅用了一个夏天,收入就超过了10万元。 后来冷饮市场崛起,竞争对手与日俱增,刘晓华就果断把生意转了出去,又开起了录像厅。 别看那个时候的门票才几毛钱,但是架不住看录像的人多,而且还是24小时轮番放映。 仅仅半年时间,李晓华不仅早就收回了成本,还又狠赚了一笔。 感觉手里存的钱差不多了,李晓华就把生意转了出去,然后跑到日本留学。 由于他尝到了做生意的甜头,在日本留学期间也不安分,总是在不停地琢磨商机。 那个时候,很多头脑精明的人,都想着把国外的东西往国内倒腾,从同胞身上赚钱。 但李晓华却不一样,把国内的产品往外倒腾,想尽办法赚外国人的钱。 经过一番考察,他发现日本人脱发很严重,对中国研制的“章光101生发水”趋之若鹜。 而当时的日本,还没有这个产品的代理商,所以他就果断拿下了日本的独家代理权。 他在国内的拿货价才4美元,但是在日本的销售价格直接翻了50倍,200美元不讲价,横扫整个日本市场。 巅峰时期,他一个月的销售额就高达80万美元,回国的时候早已成了身价倍增的亿万富豪。 所以,一百多万元买一辆法拉利,对于李晓华来说根本毫无压力。 值得一提的是,李晓华赚钱很认真,做公益也毫不含糊,买下法拉利的当年就向希望工程捐了200万元,此后数年捐款累计金额超过了6亿元。 而他买下的那辆法拉利348,尽管过去了三十多年,价值不降反增,一位迪拜富豪曾开出了2亿的价格想要收入囊中。 因为李晓华当年买车的举动,在国际社会造成了很大的轰动,各国政要访华的时候都想在这辆车上留下签名。 三十多年来,这辆车的引擎上,已经收集了老布什、撒切尔、普京等六十几位国家政要的签名,可以说是一件当之无愧的收藏品。 李晓华直言不讳地表示:“这辆车属于中国人民!” 他拒绝了迪拜富豪的收购,将汽车捐给国家收藏,成了一个时代进程的标志和见证。

0 阅读:31
书雁聊人啊

书雁聊人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