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清池旁,55岁的李隆基伸手搂住儿媳杨玉环的肩膀,深深吸了一口气,低笑着说:“你可真美,让朕陶醉。”玉环微微低头躲避,抿抿嘴角,脚步一转,为李隆基跳舞起了霓裳羽衣舞。
那年,李隆基最为宠爱的武惠妃过世了,他一时间顿感失伴,终日惆怅,对什么都提不起劲来。首席太监高力士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要知道武惠妃,那已经是后宫中的翘楚了。她是武则天的侄孙女,长的貌美无比,会红袖添香,又会讨人开心,是李隆基的心头好。当年,李隆基还想立武惠妃为后,虽然被大臣阻止,但是在后宫和皇后待遇没什么区别。
现在想让主子开心,得找一个比武惠妃更好的、更优秀女子。去哪里找,这是个令人头疼的大问题,终于有一天,机会来了。
一日,寿王李瑁来给父皇李隆基请安,高力士看到后,忽然想起寿王妃杨玉环,那姿色绝对比武惠妃更美,自己作为太监想起来都心痒痒。虽然这样做对不起李瑁,可是主子大过天,主子开心最重要,别的顾不上了。
于是高力士向李隆基进言,说是自己找到一绝色美人,陛下看了绝对喜欢。李隆基果然感兴趣,立刻下旨召见了寿王妃杨玉环。
于是就出现了开头的一幕,李隆基一见杨玉环,那天姿,那美貌,肤如凝脂,增一分则肥,减之一分则瘦的绝色,令李隆基的心,立刻被捕获了。再见杨玉环说话投足间,魅力无限,娇弱惹人怜爱,更是爱上心头。杨玉环的霓裳羽衣舞更是惊为天人,且与自己兴趣相合,不由引为知音,直叹相识恨晚。
李隆基大喜,直接厚赏了高力士。高力士一见主子满意的不得了,容光焕发的,满口说应该的应该的。
现在问题又来了,怎么能把杨玉环合理的接进来宫里呢。这个问题高力士给出了答案,让李隆基效仿一下皇爷爷李治,运用一下接皇奶奶武则天进宫的方法。
随即李隆基就下旨昭告天下,说是自己日夜思念母亲,又逢母亲忌辰,儿媳杨玉环为人孝顺,愿意入道馆为老人家祈福,赐名“太真”道人。 要说这件事,杨玉环和李瑁的意愿,要不要夫妻分离,要不要跟着李隆基,李瑁要不要咽下这口气。坦白说,不重要。
在那样皇权至上的年代,普天之下,莫非皇土,所有的女人,皇帝都可以拥有。杨玉环或许一开始抵触,不情愿,但是一国之君,把所有好东西捧到你面前,任你挑选,直言最爱你时,那样的甜言蜜语,富贵荣华,怎能不心动?
至于寿王李瑁,他的确心有不甘,可那有怎样,他斗不过自己的父亲,他现在所有的一切,都是父亲给的。所能做的,无非是在后期酗酒浇愁,思念自己的妻子,惆怅此情可待成追忆吧。
李隆基在后来顺利将杨玉环接进后宫,封为“杨贵妃”。和她终日纵情享乐,莺歌燕舞,美酒写诗,好不快活。甚至杨家也因此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家因此得意忘形,贪婪无厌,得罪了朝臣。最后马嵬坡事件,她因此事被牵连,就此香消玉殒。
其实在李隆基晚年,他的确不可避免地陷入了昏庸享乐的帝王生涯,不过他早年间,还是个勤奋努力工作的好皇帝。
要知道他的父亲李旦,懦弱没啥才能,武则天不喜欢,更喜欢他的姑姑太平公主。其实年少时,李隆基身为庶子,也没有想过当皇帝,在宫里生活久了,就会在偶然间知道很多秘密。比如皇爷爷的原配王皇后的悲惨事件、比如皇奶奶武则天的铁血手腕事件等等。
他其实心里是害怕的,知道太多的人,在宫里活不长久的。他努力学习,让自己变得强大,想更好地在长大以后,可以主宰自己的命运。
长大后,武则天禅位给了自己的伯父李显,没多久,李显忽然去世,伯母韦后想当女皇帝。都这会了,李隆基和姑妈太平公主怎么能忍,当皇帝的,怎么也得是李家人吧。
于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很顺利地活捉了韦后,粉碎了韦后的美梦。之后,李隆基的父亲先当了皇帝,没多久,就禅位给了他。
他在这期间发现姑姑太平公主也想当皇帝,问题是皇位只有一个,龙椅只有一把,这坐上来了,怎么能下去,谁又舍得下去。
李隆基悄悄积蓄力量,很快找到了太平公主的暗中部署,让手下人一举打破,最后更是活抓了她。李隆基的父亲求情,让他别杀太平公主,可是卧榻之侧怎能由他人安睡。李隆基为了皇权巩固,他选择赐死了太平公主。
后来李隆基登基后,李隆基励精图治,努力工作,大唐天下,也因此繁荣昌盛,史称“开元盛世”。
在此期间他任用贤臣,曾亲自参与地方官的选拔,考核县令。又改革军事制度,由府兵制改为募兵制。任用有才干的宋璟、姚崇做宰相,社会由此安宁,百姓安居乐业,经济发展,社会由此繁荣,大唐天下进入鼎盛时期。
可在晚期,他老了,心累了,人那,总有惰性,躺在功劳簿上享受,多美啊,人之常情嘛。所以他贪图享乐,纵容奸臣祸国,导致了“安史之乱”的发生。生灵涂炭,百姓流离失所,大唐由盛转衰,从此开始走下坡路。
所以李隆基其实是历史上,功过都非常突出的一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