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南京沦陷,2000名南京警察被十几名日军押赴刑场处决,镜头下部队浩浩荡荡,这些人手脚并被绑起来,而是规规矩矩,亦步亦趋跟在日军后。
1937年12月,侵华日军攻陷南京,为了彻底摧毁这座城市的抵抗力量,他们使用了极其卑劣和残忍的手段。
日军占领南京,为了彻底消灭这座城市的抵抗力量,他们对被俘的2000多名南京警察使用了欺骗手段。
当时,这些警察在城内与侵略者进行了顽强的巷战,最后因寡不敌众被日军俘虏,他们本以为就此性命难保,准备视死如归。
可是日军没有立即处决他们,反而放下了架在他们脖子上的刺刀,用日语告诉他们:"只要你们配合我们,放下武器,我们就饶你们一命,还会送你们去一个衣食无忧的地方。"
这些警察大多是二三十岁的男子汉,他们宁可战死沙场,也不愿做俘虏。但是此时的他们已是强弩之末,继续抵抗无异于自寻死路,日军的花言巧语,给了他们一丝活命的希望,或许投降确实是明智之举?再说,这些日本人也没有立刻下杀手,俘虏他们或许另有安排?
怀着求生的一线希望,这群警察放下了武器,在十几个荷枪实弹的日军押送下,浩浩荡荡走出城门,他们还天真地想,既然日军说要给他们安排吃喝,或许真能捡回一条命,何况2000多人对十几个人,万一日军食言,他们还有反抗的机会。
然而这一切都是骗局,日军从来没打算放过他们,所谓的"衣食无忧"只是诱敌的烟雾弹。
他们把警察们押往汉中门的刑场,早有千余名日军端着机枪等候,待俘虏们赶到,日军立刻下令开枪,数千警察被机枪扫射,无一幸免。
有的警察这才明白过来,拼死冲向日军,却被密集的子弹打成筛子,也有的警察绝望地闭上眼睛,在枪林弹雨中默默等死。
就这样,这支曾经誓死保卫南京的警察队伍,全军覆没,他们的鲜血染红了汉中门的土地,染红了南京的冬天,或许有人会问,他们为什么那么傻,为什么那么轻易地相信敌人?
但我们今天的人,又怎能体会当时的绝境?在生与死的边缘,任何一线生机都显得弥足珍贵,然而他们却忘了,与野兽讲道义是没有用的,侵略者只配得上机枪和炮火。
侵略者的野蛮行径并没有就此终止,在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无恶不作,他们强奸妇女,屠杀儿童,连手无寸铁的俘虏也不放过。
据不完全统计,这场屠城夺去了近30万同胞的生命,南京城里血流成河,尸体堆积如山,幸存者的记忆里,永远刻着亲人被杀害时的惨状,刻着侵略者的丑恶嘴脸。
除了震惊中外的汉中门集体屠杀案,南京的许多角落也成为日军的杀戮场。
据首都警察厅战后的调查,南京保卫战中,近六成的警察壮烈牺牲,这个数字是何等触目惊心!而那些幸存下来的人,有的退至汉口,有的沦为阶下囚,从此背井离乡,身心饱受创伤。
南京大屠杀的残酷真相,并没有因战火的熄灭而被掩盖,一些西方记者亲眼目睹了日军的暴行,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拍下照片,用笔录下罪证,伍长德就是一位幸存者,他侥幸逃过了日军的屠刀,几十年后,他克服伤痛,走上法庭,举证控诉,让世人铭记历史的伤口。
在南京大屠杀期间,还有一群平凡而伟大的人,他们就是南京国际安全区的志愿者。
1937年11月,一些外国人士冒险设立安全区,为25万南京平民提供庇护所,他们虽然手无寸铁,但仍尽最大努力维护安全区的秩序和尊严。
然而日军对国际法和人道毫不理会,他们闯入安全区烧杀抢掠,国际委员会多次交涉、抗议,日方置若罔闻,西方绅士们积累的425件暴行档案,成为日后审判战犯的铁证。
战后,南京军事法庭对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进行了审判,谷寿夫、向井敏明等侵华将领被绳之以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对侵略战争和反人道罪进行大规模清算,具有划时代意义。但是昭昭天理,能否挽回那三十万同胞的生命?能否抹平幸存者心中的创伤?
直到今天,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依然在讲述他们的故事。1985年,中国导演拍摄了纪录片《南京大屠杀》,他走访幸存者,收集史料,只为还原一个真实的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