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0年,28岁的梁启超爱上漂亮的何惠珍,他写信跟妻子李蕙仙坦白。李蕙仙以退为进回信道: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如果你真喜欢对方,我就让父亲给你们主婚。梁启超看到信后,立马打消念头。
23岁李蕙仙在堂哥李端棻帮助下,结识19岁的梁启超时,梁启超还是一个穷小子。
而李蕙仙的父亲却是四朝元老,从道光年间的知县,做到了光绪年间的顺天府尹。
李蕙仙作为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但她仰慕梁启超的才华,心甘情愿从大家闺秀变成村妇。
婚后,李蕙仙跟随丈夫梁启超回到了老家广东。
梁启超忙于事业在各地奔走,很少回家。
独自在南方农村的李蕙仙,语言不通,吃不惯糙米,睡不惯硬板床,然而她却从不抱怨,每天亲自挑水、煮饭、种地、做家务。
此时,梁启超的生母已去世六年,继母只比李蕙仙大2岁,但李蕙仙依旧很尊敬她。
家中的生计全靠李蕙仙,但李蕙仙为了支持梁启超的事业,却把首饰换来的钱全部给了梁启超。
四年后,戊戌变法失败,梁启超前往日本避险。
独自在家服侍老人,养育幼女的李蕙仙,成了家中的顶梁柱。由于梁启超的做法波及家人,李蕙仙又带着梁家老小前往澳门避难,才逃过一劫。
李蕙仙独自撑起一个大家庭,不仅要照顾公婆,还要呵护幼女,期间的艰苦可想而知。
让她想不到的是,只身在日本的梁启超,却爱上了一个女孩。
梁启超一次受邀参加一位何姓侨商的家宴,这次宴会还有很多洋人,侨商便让女儿何蕙珍担任翻译。
何惠珍年方二十,不仅漂亮聪慧,而且学识广博、谈吐不凡。
席间,众人邀请梁启超演讲,在一旁翻译的何惠珍,被梁启超的才情所折服。
宴会结束后,何惠珍拿出一沓手稿,递给梁启超,说:“这是我代先生笔战而写的英文中译稿,请先生惠存并指教。” 身在异乡的梁启超为此感动不已,对何惠珍产生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情愫。
过了几天,梁启超送给何惠珍一张自己的照片,何惠珍回赠了两把珍藏的折扇。
从此,梁启超心里竟放不下何惠珍了。有朋友来试探梁启超说:“你不会讲外文,很不方便,想不想带个美女在身边?”
梁启超嘴上拒绝了,回到住所后却给妻子李蕙仙写了一封信,诉说自己爱上了一个年轻的女子,还想另娶一房。
李蕙仙看到信后,气愤之极。她根本不想丈夫纳妾,但是却不想伤了夫妻感情。思考再三,回了梁启超两句话:你如果喜欢她,就把她娶回家吧。此事我先禀告父亲,让父亲来做主你们的婚事。
梁启超一看回信,心中便明白,妻子李蕙仙可能不爱他了,而且父亲正在病重,知道此事气出好歹就麻烦了。
梁启超就此收心了。即使何惠珍当面告白,向他表达爱慕之情。梁启超拒绝了,称家中已有妻子。
何惠珍却把这份爱保留在心底,一直没有嫁人。
1924年,李蕙仙因病去世,梁启超伤心欲绝。
何惠珍听闻消息,再次找上梁启超,安慰梁启超同时向他告白,让自己留在他身边照顾他。
梁启超再次拒绝了何惠珍。他借口说:“年迈,不想再婚。”
这一次,何惠珍下定决心,一定要嫁给他。多次登门求见,让自己留在他身边。梁启超多次拒绝,见何惠珍不死心,后来索性避而不见,甚至“连一顿饭也不留她吃”。
何惠珍痴情一生,终究没能成为梁启超的妻子。
梁启超对何惠珍的感情是“发乎情,止乎礼。”虽然遗憾,却是最好的结果。
李蕙仙对梁启超的感情,是一种知遇和成就。都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伟大的女人,而李蕙仙就是梁启超背后的那个女人。
虽然李蕙仙是大家闺秀,但是却没有半丝娇气。嫁给梁启超,不仅能够操持家事,还不断学习,全力支持梁启超的事业。
李蕙仙和梁启超33年的婚姻中,只吵过一次架。梁启超非常尊重和理解妻子的意愿。李蕙仙是梁启超生活中的帮手,事业上的支持者。
梁启超得如此贤妻,是他的福气。李蕙仙把自己做到无可替代,是她善于运用婚姻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