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郭建英大爷来到一幢办公大楼前。工作人员上前询问后,郭建英掏出一张破旧纸条递给工作人员。接过纸条,工作人员脸色骤变,上面写着:“八路军,欠款1100万法币!”
郭建英祖籍山西,是地道的农民。他已经在办公大楼前徘徊好几天,一直犹豫要不要进去。
可老伴儿的病,实在不能不能再拖。出于无奈,他不得不拉下脸向国家“讨债”。
1940年,日军进攻山西,派出大量部队对八路军进行围追堵截,日军炸毁后勤补给运输线,想把化整为零,开展游击的八路军给围困住。
郭建英祖辈家境殷实,其爷爷郭明阳在当地是颇有名望的商户。
八路军来到郭家镇上休整时,郭明阳就热情接待。他拿出粮食,组织各家各户帮着做好干粮送给八路军。
八路军走后不久,郭明阳又回想起大冬天八路军还穿着单衣,郭明阳当即决定帮八路军一把。
和家人商量后,郭明阳拿出半生积蓄,到处奔走联系,筹集衣物和粮食。
几天后他打听到八路军的位置,就把备好的物资送了过去。
八路军连连推辞,郭明阳大声说:“你们打胜仗,就是在帮老百姓。这些物资算我无偿送你们的。”
郭阳明的义举让八路军非常感动,然而,这些粮食和干粮却让他们很为难。八路军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是铁的纪律!
但面对日军围剿的严峻形势,这些物资意义非凡。
几经商议,他们决定给郭阳明写张欠条,并告诉他:“等抗战胜利,找八路军要账。这是一个承诺!”
然而,爷爷郭明阳,却在临终前嘱咐家人:“我死后,不许向八路军要账!”郭家人恪守郭老爷子的遗嘱。
后来抗战胜利,这张被视为传家宝的欠条也交到郭建英手上。
可到郭建英这辈,郭家已无往日的光景。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平静地过着,直到郭建英老伴患上腿疾。为给老伴治病,家里值钱的东西早就该卖地卖,该当地当,可老伴的病却一直没有好转。
看着病床上的老伴和手里的催费通知单,郭建英犯了难。
走投无路的他,决定拿着那张欠条去试试。
这天,郭建英大爷来到一幢办公大楼前,时不时向里张望。他的举动引起工作人员的注意。
他被请进屋里坐下后,工作人员问:“大爷,您办什么事儿?”郭建英迟疑地掏出一张破旧纸条,递给工作人员。
接过纸条,工作人员脸色骤变,只见上面写着:“八路军,欠款1100万法币!”
工作人员不敢马虎,详细了解后,把郭建英妥善安置后,向上级做了汇报。
几天后,经过鉴定核实,确定郭建英手里的欠条,是八路军留下的。
后来将欠款折算成8万,交付给郭建英,还帮助他联系医院转院,对郭建英的老伴进行会诊治疗。
后来郭建英还得知,并不是只有他有八路军的欠条。建国后,国家兑付了很多欠条,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并不是一句口号,这是钢铁的纪律!
这张平凡的欠条,它既是八路军优良作风的体现,同时也传递着八路军与老百姓的鱼水之情。
更向我们展示出众志成城抗击侵略的意志。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离不开先辈的奉献,更离不开军民的鱼水情深。